首页 理论教育秦皇岛历史名校:浴火重生,成就辉煌

秦皇岛历史名校:浴火重生,成就辉煌

【摘要】:“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被打乱,初高中毕业生全部回家参加生产,只有少部分人经社队选择、推荐,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过“拨乱反正”,学校工作逐步走向正轨。1981年,学校恢复了“抚宁县第一中学”名称,并于9月开始招收三年制高中一年级学生。2003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恢复高考以后,学校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有26名,在秦皇岛市位居前列。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被打乱,初高中毕业生全部回家参加生产,只有少部分人经社队选择、推荐,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1971年,抚宁县革命委员会将学校改名为“抚宁县‘五七’综合技术学校”,1972年又恢复“抚宁县城关中学”名称。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过“拨乱反正”,学校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1977年,中央废除升学“推荐制”,恢复升学“考试制”,学校一改实用主义教学形式,摒弃了各专业课程,代之以中央颁发的各科课时安排办法,恢复对语文、数学、理化、英语等基础学科的重视。

197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建立的农村教育服从于农业需要的春季始业制度被废除,恢复了符合教育规律的秋季始业制度。

20世纪60至80年代,“抚宁县第一中学”校门。

20世纪90年代至2016年,“抚宁县第一中学”校门。

2016年以后,“抚宁区第一中学”校门。

校园内建校初期栽种的老枫树。

1981年,学校恢复了“抚宁县第一中学”名称,并于9月开始招收三年制高中一年级学生。(www.chuimin.cn)

1988年,学校确定以“团结奋进,严谨求实”为校训,在办公楼前、教室黑板上方都张挂着这鲜明的八个大字。学校还编制了校歌《把学习高峰攀登》:“紫金山下,天马湖畔,有我们美丽的校园。亲人的嘱托,家乡的企盼,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在校园里传唱,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1992年,学校初中部停止招生。1994年,最后一届初中生毕业,学校成为高级中学,共计24个班。

1997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为学校题写校名。2003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

严格精细的教育教学管理,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快速恢复和提升,学校的高考成绩逐渐为河北省、秦皇岛市瞩目:1985届毕业生史晓露以604.5分(满分640分)名列河北省理工类第一名,1987届毕业生吴杰、1989届毕业生卢醒、1990届毕业生金光名列秦皇岛市文、理科第一名,1995届毕业生王东、1996届毕业生朱子玉和张冉名列河北省文、理科第二名。恢复高考以后,学校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有26名,在秦皇岛市位居前列。

与此同时,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郭兆华、石中极、许维国老师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赵维谦老师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孟凡忠老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等等。

抚宁区第一中学校园(2019年拍摄)

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长,学校的教育场所、教学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校园变得越来越美丽。1981年,学校兴建历史上的第一栋楼——办公、教学、实验综合楼。1982年,学校拆除了原大礼堂,新建饭厅兼礼堂。1988年,学校建成一座学生宿舍楼。1993年,学校在原校门西侧重建一个新校门,并建成一座科技楼。1995年,学校在校园东侧建成一个400米标准跑道新操场。1997年,学校又建成一座教学楼。1999年,学校建成一座新学生宿舍楼。2000年,学校建成一座多功能厅楼。校园内遍植花草树木,树立多块碑刻雕塑,还建有一座四柱凉亭,与建校初期栽种的一片大枫树一起,形成园林式的校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