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教学教研方面一直不断探索先进经验,创新教学方法。1986年开始,学校教研队伍先后到北京、天津、山东省烟台市、湖北省荆门市等地考察学习。与此同时,学校通过改革备课、示范引路、推门普及、网络交流、总结推进、以赛促研、开放课堂、课题引领、评价激励,创新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2023-10-26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决定着一所学校办学的层次、品位和方向。历经近70年的风雨沧桑,经过数代人的传承积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逐渐形成并明确了“一切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和民族的长远利益着想”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建成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工作、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的办学目标,“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管理强校,质量兴校”的办学原则。学校以“诚朴卓越、励学敦行”为校训,以“严谨、博学、敬业、爱生”为教风,以“勤学、善思、自主、创新”为学风,以“公正、合作、务实、高效”为干部作风。学校确定了构图别致、形象生动、内蕴丰富的校徽,确定了由老教师佟梦弼、张雨亭共同创作的曲调欢快激昂、词意晓畅豪迈的校歌。从2005年至今,学校精心编辑出版校报——《校园风景线》,及时反映学校的发展变化,充分展现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还定期编辑出版校刊——《教苑星河》,汇集优秀教师教学案例,报道教育科研最新成果。学校文化内涵的丰富与提升,大大提高了学校的软实力,也为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历来都是学校师生矢志不渝的不懈追求。为了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师生除了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奋发图强、辛勤耕耘外,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这个优良传统。面对社会形势的变化,面对党和国家对教育要求的变化,面对社会各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因循守旧没有出路,故步自封没有前途,学校唯有改革创新才能生存与发展。因此,学校的历代师生都是在承前启后中前行,都是在革故鼎新中奋进。
学校的管理机制改革,从建校初期的“教导处”“总务处”两处分治学校一切事务,到20世纪80年代将“教导处”一分为二,分为“教育处”和“教学处”,使管理职责更加清晰,更加便利于对教师、学生的管理,更加便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进入21世纪,学校实行教学处统筹下的年级组管理体制,以应对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各个年级学生急剧增多的新形势,从而确保了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都能落到实处。2005年以后,学校为了落实科研兴校的治校方略,切实加强教师的业务研修,专门增设了“教科室”,全面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及教师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教科室”的设立,使备课组和教研组的活动得到规范和指导,使教育科研活动蔚然成风,学校有众多省市级乃至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并结题,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快速提高。2015年以后,面对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学生宿舍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胡文和校长在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研究后,及时提出了“降低管理重心,减少管理层次,缩小管理单元”的管理机制改革理念,在学校内坚决推行级部改革,使学校学风更浓、校风更正,高考成绩连年攀升。
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预习—讲授—练习”模式,再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的“探究式”模式,经过几代教师的摸索实践、总结提炼后,发展到今天,学校广大教师全面采用的是“学案导学四课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整合了“讲练式”“导学式”“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与长处,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默契合作,彻底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与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为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德育教育方面,历经“训教式—生活教育式—欣赏式—‘三大步’励志教育”几个阶段,学校也走过了一个不断改革、逐步发展、逐渐完善的路程。2012年9月,学校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全国励志教育实验校”,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开始全面实施“三大步”励志教育模式,通过学生朗读励志信、学生填写成长记录册、教师批阅成长记录册等环节,使学生自己认知、自己反思、自己成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思想素养明显提高。2014年11月,“全国励志教育现场会”在学校召开,学校被评为“全国励志教育优秀实验校”。“三大步”励志教育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学校师生并没有因此满足,而是又勇敢地迈上了“励志教育乡土化和校本化”的改革之路。(www.chuimin.cn)
时代在变化,教育在发展,改革永远在路上。
改革闯出新路,奋斗结出硕果,21世纪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校”“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北省高中课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先进单位”“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河北省绿色学校”“秦皇岛市德育示范校”“秦皇岛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秦皇岛市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校园(2019年拍摄)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学校在教学教研方面一直不断探索先进经验,创新教学方法。1986年开始,学校教研队伍先后到北京、天津、山东省烟台市、湖北省荆门市等地考察学习。与此同时,学校通过改革备课、示范引路、推门普及、网络交流、总结推进、以赛促研、开放课堂、课题引领、评价激励,创新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2023-10-26
对照秦皇岛市“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发展目标以及重点扶持“大旅游、大健康、大物流、大智移云”四大产业发展定位,学校与北戴河区、北戴河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主动服务产业创新机制,畅通了直接服务产业发展渠道,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无缝对接。学院于2017年建成700平方米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用于学生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
2023-10-26
2003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校”;2005年5月,学校被评为“河北省中小学创新教育实验研究示范学校”;同年7月,学校被授予“全国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检测实验先进学校”称号。64年的办学历程中,北戴河区第三中学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不断发展进步,学校已经培养初、高中毕业生上万余人,遍及全国,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中失去求学梦想的大批优秀青年,当得知电视大学招生的消息时,无不奔走相告。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是秦皇岛市第一所高等学校,填补了秦皇岛市市属高等学校的空白。这一时期,学校以开展成人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要任务,圆了数以千计的青年上大学的梦想,解决了各类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2023-10-26
1948年11月,北戴河解放,学校由政府接管。耿祝辰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扫盲运动,义务为王胡庄村教民校。周恩来总理当年曾到学校视察。1959年,中央明确规定,北戴河区对外开放,北戴河中学被列为对外开放单位。秦皇岛市文史专家、长城专家孙志升老师便是这一届的毕业生。他于1959年进入北戴河中学,经过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2023-10-26
1985届服装班毕业生,有20人被分配到秦皇岛市色织厂工作,一年后均成为生产骨干。到1987年,学校成为秦皇岛市的先进学校。1987年,学校代表秦皇岛市参加了河北省艺术节演出。同年,学校被评为秦皇岛市艺术优秀学校。1989年3月,初中学生吕静波打破了秦皇岛市女子3000米纪录,同年9月,她通过了国家一级田径运动员标准,被选拔到北京市田径运动队。......
2023-10-26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诞生于1929年5月8日,其前身为“临榆县立初级中学校”,校址位于河北大街190号。1932年7月,学校第一届初中生毕业。解放前的学校由小到大,与时俱进,学校师生积极参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46年3月,临榆县教育局郭督学到校视察工作,借故殴打学生,激怒广大师生,全校罢课。“老三届”成为我们的名号,挥洒青春,岁月蹉跎。......
2023-10-26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期待被点燃的火把。”在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如何减轻中等生的学习压力是一项研究课题。但实际上,中等生的压力是最大的。课题组后来调查发现,有过度心理焦虑的学生,恰恰都是中等生。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已经成为社会、家长、学生公认的品牌学校。学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2004年以来连续10年共5次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2016年度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