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为声援昌黎人民的正义斗争,进行了长达15天的罢课、游行和演讲,声讨日本侵略者的暴行。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学校校舍屡遭摧残,卢龙城环山带水、山路逶迤崎岖,远地学生上学困难,加之京奉铁路通车,学生多到铁路沿线中学就读,学校便在滦州唐山镇设立了分校。不久唐山分校驻军撤离,学校便于当年将大部分师生迁往唐山,卢龙仅余部分师生留守。这一时期,尽管由于战乱等原因,学校发展历经曲折,但根脉始终得以延续。......
2023-10-26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昌黎知县王应奎在县城西花园创办“碣阳书院”,因其位置在碣石之阳,故名。这便是现在昌黎汇文二中历史的滥觞。
清末废除科举制,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碣阳书院”改建为“昌黎县立高等小学堂”,按现代知识结构设置课程,开昌黎县近代教育先河。
1928年,因昌黎县无中学,学生求学多有不便,县长高奎斌在高等小学东院改筑校舍,增设中学部,并附设商业班。第二年学校开学,河北省教育厅委任直隶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张耀枢为校长。同年,学校将“昌黎县东关师范学校”并入,定校名为“昌黎县乡村师范学校”。学校设初师、初中、高小,以“勤、朴、诚、勇”为校训。
1932年,学校改名为“昌黎县简易师范学校”。1935年夏,河北省举行第一次初中毕业生会考,学校有一部分初中应届毕业生会考及格,免试升入高一级学校。1938年,学校初师班停办,改名为“昌黎县立初级中学”,以初中为主。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接管美国教会办的“河北省私立昌黎汇文中学”,河北省教育厅日本顾问小苍主张将“河北省私立昌黎汇文中学”改为县办,并将“昌黎县立初级中学”并入。1942年1月,“河北省私立昌黎汇文中学”改为“昌黎县立中学”,“昌黎县立初级中学”初中部分并入,小学部分转入古塔寺小学、观音阁小学。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昌黎县立初级中学”又回到西花园原校址于10月正式复校上课,“河北省私立昌黎汇文中学”于12月初复校。1946年春,学校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高中,改称“昌黎县立中学”。(www.chuimin.cn)
1948年9月,昌黎县解放,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当时冀东十二专署(后改“唐山专署”)设在昌黎,专署领导对学校十分重视,派田禾、杨树庭到学校建党,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并任命民主人士刘柳堂为校长。学校学习老区经验,狠抓教育和教学质量,曾获得教育部的表彰。
1953年春,学校高中部并入“河北省昌黎中学”,学校更名为“昌黎县初级中学”。同时,学校在昌黎西关西山下建设新校舍,于1954年落成,并于秋季开学时由西花园迁入。
1956年春,国家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学教育代表会议,学校刘清波校长作为特约代表出席会议并汇报了学校工作。同年,“昌黎县初级中学”开始招收高中班,扩建为完全中学,校名改为“昌黎县第二中学”。
学校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注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61年和1962年,学校与犁湾河村挂钩种植蔬菜园20亩。1963年,学校在赤洋口公社、赤洋口一村的支持下,在赤洋口海边盐碱沙地开辟稻田120余亩,建立了赤洋口农场,作为师生劳动基地。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陷入忽而停课闹革命、忽而复课闹革命的混乱局面,学校校址让给部队做了营房。1969年,毛主席指示复课闹革命,昌黎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合并“河北昌黎第一中学”“昌黎县第二中学”,借用“河北省昌黎师范学校”校址上课,定校名为“昌黎县中学”。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学校学生为声援昌黎人民的正义斗争,进行了长达15天的罢课、游行和演讲,声讨日本侵略者的暴行。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学校校舍屡遭摧残,卢龙城环山带水、山路逶迤崎岖,远地学生上学困难,加之京奉铁路通车,学生多到铁路沿线中学就读,学校便在滦州唐山镇设立了分校。不久唐山分校驻军撤离,学校便于当年将大部分师生迁往唐山,卢龙仅余部分师生留守。这一时期,尽管由于战乱等原因,学校发展历经曲折,但根脉始终得以延续。......
2023-10-26
学校位于原昌黎汇文中学旧址,贵贞楼、鉴虹桥、汇文湖等为原昌黎汇文中学的历史文化遗存。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让墙壁会说话,让环境能育人”,每一个花园、每一个长廊、每一面墙壁都是浓浓的汇文情怀。其中,二十几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023-10-26
1948年11月,北戴河解放,学校由政府接管。耿祝辰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扫盲运动,义务为王胡庄村教民校。周恩来总理当年曾到学校视察。1959年,中央明确规定,北戴河区对外开放,北戴河中学被列为对外开放单位。秦皇岛市文史专家、长城专家孙志升老师便是这一届的毕业生。他于1959年进入北戴河中学,经过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2023-10-26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期待被点燃的火把。”在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如何减轻中等生的学习压力是一项研究课题。但实际上,中等生的压力是最大的。课题组后来调查发现,有过度心理焦虑的学生,恰恰都是中等生。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已经成为社会、家长、学生公认的品牌学校。学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2004年以来连续10年共5次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2016年度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
2023-10-26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诞生于1929年5月8日,其前身为“临榆县立初级中学校”,校址位于河北大街190号。1932年7月,学校第一届初中生毕业。解放前的学校由小到大,与时俱进,学校师生积极参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46年3月,临榆县教育局郭督学到校视察工作,借故殴打学生,激怒广大师生,全校罢课。“老三届”成为我们的名号,挥洒青春,岁月蹉跎。......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秦皇岛地区的中学教育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1980年,“户远寨中学”建校。同年,“抚宁县城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一中学”,“海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二中学”。“曹东庄中学”“坟坨中学”“驻操营中学”“大新寨中学”“台营中学”“留守营中学”“石门寨中学”,相继在1983年、1984年成为初中。1985年,渤海寨3个初中班并入“抚宁镇初中”。......
2023-10-26
秦皇岛地区最早的学校在山海关。二等增生,又称增广生,地位次于廪膳生,没有供养。秦皇岛地区建立较早的书院主要由官府兴建:北平书院——明隆庆六年,永平知府辛应乾建,院址在永平府南卢龙县治旧基,后改为“教授署”。明清、民国之际,秦皇岛地区的学校除儒学、社学和书院外,尚有私塾和义学。秦皇岛地区的私塾按开办形式大致可分四种:门馆——塾师在家或租房自行设馆招生授业。......
2023-10-26
与此同时,“贵贞女子学馆”也招收初中1个班,学生50人,改为“贵贞女子中学”,美国人戴珍珠担任校长。1922年,“成美中学”改名为“汇文中学”。1921年秋,学校正式开学,招收初中1个班,学生40人,教职工20人,康珍为第一任校长。1921年7月,教育部通令各县迅速设立女子中学校。到抗日战争前,学校发展到初中2个班,学生70人,教职工13人。......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