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底,学校通过“创造性再结合”的大讨论,明确了“幸福教育”的内涵、目标和工作思路。“幸福教育”的内涵就是把幸福作为教育内容,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师生理解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的三维目标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023-10-26
进入21世纪,新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坚持“在传统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从2001年开始,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01年招生580人,2002年招生780人,2003年以后,每年招生达1000余人。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出“一字当头,三维一体”的总体要求。“一字当头”,即学校上下,一个态度,拒绝出杂音;三个年级,一起行动,不设试验田;强力推进,一鼓作气,不走回头路。“三维一体”,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达成度要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教师适时讲评三维课堂环节实效性要强;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三维主体结合点要佳。
学校通过不断探索与完善,最终确定了“四种课型、六环相扣、一测过关”的“461”课堂教学模式。
“四种课型”包括自主课、展示课、反思课和讲评课。自主课是学生在学案引领下的学习课,学生读书、思考、查阅资料、组间交流,完成学案上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基本的知识储备;展示课是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来分享自主学习成果的落实课,学生通过展示来呈现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观点,学生之间通过质疑、辩论,最终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并实现提升;反思课是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一个章节或一个模块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写出总结反思报告并进行小组展示;讲评课是针对学生训练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设置的试卷讲评课,按自纠—互助—生展—师评四个流程开展。
“六环相扣”指的是各课型中组织开展的“导、学、议、展、评、检”六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导,”自主课的前3~5分钟是教师导入、导学过程;“学”,自主课学生要用20~25分钟自主学习,在学案的引导下读书、思考、解决问题;“议”,自主课的后10~15分钟,学生小组讨论,讨论题目既可通过学案给出,也可由教师视学情临时给出,形式有对议和组议两种;“展”,展示课前的20~25分钟,学生自主展示,形式分口头展示和板演展示,内容分预设性展示和生成性展示;“评”,教师利用10~15分钟对展示情况进行评价、精讲,解决展示遗留的问题,进行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检”,展示课的后5~10分钟,进行当堂检查,教师精心准备3~5个问题或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方法和规律的掌握情况。
“一测过关”,即每周或每单元一次的限时过关检测。针对学情组织限时检测,教师全批全改,给出分数和评语。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逐渐形成了“先导后学固根基,师生共议解难题,生展师评提能力,以检促学强功底”的教学特色,教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获得“河北省高中课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先进单位”“秦皇岛市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学校”“秦皇岛市课堂教学改革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
2002年,蒙古国教育考察团一行36人到学校考察。同年,学校校友、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墨西哥特命全权大使任景玉借回乡探望之际来到母校,并为母校题词。同年年底,学校被命名为“河北省自主学习实验学校”“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www.chuimin.cn)
2004年,学校被命名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
2005年高考,学校有4人进入全市应届文理前10名,600分以上人数居全市第二位。
2009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样本学校”。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把卢中办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高质量中学”的办学目标和“造就素质全面、行为规范、人格健全、特长鲜明、勇于创新的五育新人”的培养目标,在教学管理上实现了“461”高效课堂模式、励志教育、精细化管理“三箭齐发”,形成了以“年级主任、备课组长、班主任、学生”为核心的四个协作体“四轮驱动”的管理模式。
学校教学成绩取得重大突破,高考连续三年本一、本二升学率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2017年12月,河北电视台对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同年,学校获“河北省文明校园”“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8年,学校高考应届本一(不含艺术、体育)上线人数513人,各项考核指标远高于周边县区同类学校。
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荣,生以成才为志,从清末到民国到新中国,118年的办学历程中,卢龙县中学横跨两个世纪、三个年代,历经沧桑变革,生生不息,成就了老校风范和一流业绩。几代学校人秉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大钊精神和“白眉初学术钻研精神”,拼搏开拓,如今又踏上争创省级质量名校的新征程,继续谱写又一个百年辉煌。
(卢纪锋)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2016年年底,学校通过“创造性再结合”的大讨论,明确了“幸福教育”的内涵、目标和工作思路。“幸福教育”的内涵就是把幸福作为教育内容,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师生理解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的三维目标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023-10-26
2003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校”;2005年5月,学校被评为“河北省中小学创新教育实验研究示范学校”;同年7月,学校被授予“全国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检测实验先进学校”称号。64年的办学历程中,北戴河区第三中学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不断发展进步,学校已经培养初、高中毕业生上万余人,遍及全国,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2023-10-26
1948年11月,北戴河解放,学校由政府接管。耿祝辰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扫盲运动,义务为王胡庄村教民校。周恩来总理当年曾到学校视察。1959年,中央明确规定,北戴河区对外开放,北戴河中学被列为对外开放单位。秦皇岛市文史专家、长城专家孙志升老师便是这一届的毕业生。他于1959年进入北戴河中学,经过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2023-10-26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诞生于1929年5月8日,其前身为“临榆县立初级中学校”,校址位于河北大街190号。1932年7月,学校第一届初中生毕业。解放前的学校由小到大,与时俱进,学校师生积极参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46年3月,临榆县教育局郭督学到校视察工作,借故殴打学生,激怒广大师生,全校罢课。“老三届”成为我们的名号,挥洒青春,岁月蹉跎。......
2023-10-26
四百余年沧桑,书院几经变革。清康熙初年,书院改名为“抚宁县城内社学”。1922年,学校始招初年级,更名为“抚宁县立完全小学校”。1945年9月,日本投降,抚宁县人民政府接管了抚宁县城。截至2019年,学校共有教职工214人,在校学生2785人。从云从书院到骊城区第一小学,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在一块土地上传承演变了400多年,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2023-10-26
1915年,白辅廷在海港区创办“民意小学”,校址在海阳路。1917年,基督教会在刘庄村设立“崇德小学”,校址在安四路三号,所招收的学生多为教友子弟。同年9月21日,“私立秦皇岛耀华职工子弟小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同年,原清末秀才李香波创办的私塾,继民国初期改为初级小学堂后,在这一年被确定为“拨道洼区立第一初级小学”。1926年,卢龙县城内关帝庙的私塾改为私立“改良小学”,谢雨樵(谢润之)任校长兼教师。......
2023-10-26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期待被点燃的火把。”在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如何减轻中等生的学习压力是一项研究课题。但实际上,中等生的压力是最大的。课题组后来调查发现,有过度心理焦虑的学生,恰恰都是中等生。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已经成为社会、家长、学生公认的品牌学校。学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2004年以来连续10年共5次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2016年度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
2023-10-26
2013年11月、2014年3月,秦皇岛市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秦皇岛市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相继落户学校。近几年来,学院在海洋生态和近海海域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也发展迅速,先后承担了“河北省滦南县双龙河口海域生境评价”“海岛环境质量调查”等多项课题。......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