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秦皇岛历史名校沿革及职能调整

秦皇岛历史名校沿革及职能调整

【摘要】:1953年7月,根据唐山地区专署指示,卢龙县人民政府将“卢龙县师范学校”和“卢龙县第二初级中学”合并到“卢龙县初级中学”,统称“河北省卢龙县初级中学”。1955年“卢龙县初级中学”毕业证书1958年暑假后,经上级批准,学校首次招高中新生4个班,共200人。同年9月,“河北省卢龙县初级中学”改称“河北省卢龙县中学”,成为全日制完全中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卢龙县人民政府在“卢龙县初级中学”旧址建“卢龙县师范学校”,招生1个班,共50人,暑假后又招一个班,50人。1952年暑假后,学校招师范生2个班100人、初中班100人,学制均为三年。

1951年10月,卢龙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内西北原永平府衙北侧文庙(又称“圣人殿”)旧址建“卢龙县初级中学”,招收2个班,共119人,第二年又招生4个班,共220人。

1952年,卢龙县人民政府将原卢龙县石门开明人士薛祝华于1948年创建的“石门私立中学”改为“卢龙县第二初级中学”。

1953年7月,根据唐山地区专署指示,卢龙县人民政府将“卢龙县师范学校”和“卢龙县第二初级中学”合并到“卢龙县初级中学”,统称“河北省卢龙县初级中学”。学校规模扩大到14个班,在校生人数达到721人。同年暑假后,又招新生4个班、210人,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

1952年10月,“卢龙县师范学校”第一班师生合影。

1952年“卢龙县师范学校”毕业证书(www.chuimin.cn)

学校1954年第一届毕业生中的两个师范班学生除10名保送到中师继续学习外,其余全部分配到全县各小学任教,解决了县内教师奇缺的问题。以后经过多年的实际锻炼和业务进修,这些毕业生大部分成为卢龙县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两个初中毕业班的学生,除一部分考入高中和中专外,有30人被保送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学校1955年的初中毕业生,除一部分考入高中、中师或中专外,有30人志愿报名到新疆农垦生产建设兵团,后来大部分成为兵团骨干力量,扎根在新疆。

1956至1957学年度,学校规模已达22个班,在校生达到1273人。学校建设规模和办学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除原卢龙县师范学校院内的百余间房作师生宿舍外,主校范围也不断扩充。1954年,学校将南面和西面挨学校的民宅全部征购,建起了大礼堂(兼餐厅)、浴池、大小伙房、总务处、办公室和12个教室等。1955年3月,卢龙县人民政府批准将校园南对面的旧府衙、县衙占地全部划归学校作运动场和植物园。

1955年“卢龙县初级中学”毕业证书

1958年暑假后,经上级批准,学校首次招高中新生4个班,共200人。同年9月,“河北省卢龙县初级中学”改称“河北省卢龙县中学”,成为全日制完全中学。同年12月,上级决定撤销卢龙县,与昌黎县合并,“河北省卢龙县中学”更名为“昌黎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