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秦皇岛历史名校实施有效教学模式改革获奖

秦皇岛历史名校实施有效教学模式改革获奖

【摘要】: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学生就业、升学、“3+2”等不同培养模式的需求,定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实施“有效教学模式”改革。2016年,学校“有效教学模式”改革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建立开放课堂,把企业专家、家长和学生引入课堂评价,从不同角度查找问题,对症下药,建立符合学校学生特点、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吻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学生就业升学、“3+2”等不同培养模式的需求,定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实施“有效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教学模式”遵循“三适”——适性、适量、适时,追求“三效”——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重点强调“五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场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2016年,学校“有效教学模式”改革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学校组织了全员参与的信息化有效教学大赛,进一步推动改革成果在实践中的普及和应用。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始终秉承“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为育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在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

学校艺术选修课的开设,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亮点。2012年,学校借助艺术师资和设备的优势,把艺术课程开设为各专业的必修课,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成为一专多能、身心两健的阳光青年,成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校门及主教学楼(2018年拍摄)(www.chuimin.cn)

作为河北省学分制试点校、半工半读试点校,学校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项目为载体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核心课程,对应岗位技术标准选择开发教材,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特长发展为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建立开放课堂,把企业专家、家长和学生引入课堂评价,从不同角度查找问题,对症下药,建立符合学校学生特点、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吻合的有效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10项;两个团队分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校本教材开发独具特色,20册教材获省级奖励,《舞蹈基础》《钢琴基础》两本教材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教材中引用“互联网+”技术,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收听音频等延展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以环境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学校把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引进校园,纳入教学体系和教育活动之中,校企共建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不仅成为学校工作的亮点,而且被确立为职业教育研究的国家级课题。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探索,学校主编出版的《优秀企业文化精粹》一书,已被确定为职业院校通用教材。学校“把师傅请进校园,让师生感受工厂”,通过邀请知名专家、企业家和能工巧匠来校讲学、授课,开设企业文化精品课程,班级以企业命名,以及穿工装、佩胸卡等方式,将发展理念、品牌意识和争先创优的企业精神引入校园,通过有效的文化对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诚信守时、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

2016年,《中国教育报》两次报道学校的特色办学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