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北戴河解放,学校由政府接管。耿祝辰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扫盲运动,义务为王胡庄村教民校。周恩来总理当年曾到学校视察。1959年,中央明确规定,北戴河区对外开放,北戴河中学被列为对外开放单位。秦皇岛市文史专家、长城专家孙志升老师便是这一届的毕业生。他于1959年进入北戴河中学,经过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2023-10-26
1958年至1986年,学校经历了28年坎坷不平的岁月,其中有建校初期的5年5次搬迁,有学校7次改变隶属关系和校名。
1958年,国家经济建设出现了高潮,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号召大办教育,由秦皇岛市工业局主办的“秦皇岛市工业局工业学校”于当年7月在海港区清真街原第二五金工具厂院内应运而生。学校由秦皇岛市工业局职工业余学校改建而成,建立之初,只有5间教室、6间办公室、19名教工、200名学生,设冶金、机械2个专业。
1958年12月,学校与“秦皇岛市通用机械厂工业学校”合并,改名为“秦皇岛市通用机械厂技工学校”,隶属于秦皇岛市通用机械厂,校址迁往原秦皇岛市城乡管理委员会院内。
1959年3月,学校改为“秦皇岛市工业局中等技术学校”,隶属于秦皇岛市工业局。学校增加了电力和化工专业,校址迁往原秦皇岛拖拉机配件厂院内。
1960年9月,学校与“秦皇岛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合并,校名改为“秦皇岛市劳动局技工学校”,隶属于秦皇岛市劳动局,同时在海港区杜庄镇设立分校。
1961年10月,杜庄分校撤销。1962年6月,因无经费来源,上级决定学校停办。以校长王克盈为首的20名教工自愿留下,自力更生坚持办学。学生剩下车工、钳工两个班共 60人。为渡过难关,师生当临时工,参加修铁路大桥,到农村挖野蒜卖,制造手推车轴皮和铁锁等到集市出售,还承揽一些加工活。同年8月,学校迁往原秦皇岛矽酸盐厂旧址,这里有24间简易平房和一座80平方米的油毡顶简易工棚,在这个简易工棚里,学校建起了实习车间。
1963年7月,学校迁往海阳路西头原秦皇岛焦化厂旧址。这里有10排121间简易平房,还有食堂和简易礼堂各一座。学校的校舍和实习工厂有了初步改善,开设车工、钳工和铸工3个专业。1964年,学校增加了刨工专业。
1965年5月,学校改名为“河北省劳动局秦皇岛半工半读技工学校”,隶属于河北省劳动局,由秦皇岛市劳动局代管。河北省劳动局调拨给了学校仪器、仪表和机床等部分设备。6月,河北省劳动局决定,学校按中等专业学校设置课程,设机制和铸造两个专业,学制改为四年,学生毕业按中专待遇。9月,学校实习工厂开始生产制坯机、扬渣机和拉丝机。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陷于瘫痪。1968年12月,秦皇岛市革命委员会在学校开办“五七”干校。
1970年1月,“五七”干校解散,学校恢复办学,改由秦皇岛市革命委员会文教局领导,校名改为“秦皇岛市半工半读技工学校”。1971年3月,学校开始招生,开设车工、钳工和铸工3个专业。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以厂养校,制造出了20吨冲床。
1973年9月,学校制造出400公升混凝土搅拌机,不仅解决了当时秦皇岛正在兴建的石河水库工程的急需问题,也填补了秦皇岛市建筑机械的空白。(www.chuimin.cn)
1974年10月,学校试制成功了钢筋调直机和钢筋切断机,并迅速投入了批量生产,既满足了实习教学的需要,又填补了河北省建筑机械的空白。
1975年9月,学校改由秦皇岛市机械工业局领导。1977年12月,学校改名为“秦皇岛市机械技工学校”。
1979年3月,学校又恢复为隶属于河北省劳动局、由秦皇岛市劳动局代管,校名改为“河北省秦皇岛市劳动技工学校”。到1986年,学校开设车工、钳工、铸工、水暖4个专业,实习工厂有配套的机械设备和较稳定的定型产品,成为一所在校生612名、教职工160人的中等技工学校。
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校校门
1987—1997年,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实施校舍建设和危房陋舍的改造,相继建成了行政办公楼、实习教学楼、综合实验楼、车工车间、餐厅兼礼堂等,改建和扩建了锻工车间、铸工车间、锅炉房和变电室。学校教学设施得到逐步完善,先后充实装备了微机室、电教室、语音室和电工电子、物理、化学实验室。在办学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同时,学校“从严治校,从严执教”,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理论教学、实习教学、学生工作、行政、后勤五大管理体系。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学校积极开辟新的专业,先后增开了电工、水暖维修、铆焊、安装工、模具钳工、电气焊工、机加工、仪表工、造纸、财会、化工、化纤、计算机、电梯维修、制冷与暖通等专业,生源规模逐年增加。
1992年3月,学校更名为“秦皇岛市技工学校”,隶属于秦皇岛市劳动局。
1993年12月,学校通过省部级重点校检查验收,跨入省级重点技工学校行列。
1997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验收。1998年2月,学校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1948年11月,北戴河解放,学校由政府接管。耿祝辰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扫盲运动,义务为王胡庄村教民校。周恩来总理当年曾到学校视察。1959年,中央明确规定,北戴河区对外开放,北戴河中学被列为对外开放单位。秦皇岛市文史专家、长城专家孙志升老师便是这一届的毕业生。他于1959年进入北戴河中学,经过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2023-10-26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诞生于1929年5月8日,其前身为“临榆县立初级中学校”,校址位于河北大街190号。1932年7月,学校第一届初中生毕业。解放前的学校由小到大,与时俱进,学校师生积极参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46年3月,临榆县教育局郭督学到校视察工作,借故殴打学生,激怒广大师生,全校罢课。“老三届”成为我们的名号,挥洒青春,岁月蹉跎。......
2023-10-26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期待被点燃的火把。”在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如何减轻中等生的学习压力是一项研究课题。但实际上,中等生的压力是最大的。课题组后来调查发现,有过度心理焦虑的学生,恰恰都是中等生。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已经成为社会、家长、学生公认的品牌学校。学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2004年以来连续10年共5次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2016年度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秦皇岛地区的中学教育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1980年,“户远寨中学”建校。同年,“抚宁县城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一中学”,“海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二中学”。“曹东庄中学”“坟坨中学”“驻操营中学”“大新寨中学”“台营中学”“留守营中学”“石门寨中学”,相继在1983年、1984年成为初中。1985年,渤海寨3个初中班并入“抚宁镇初中”。......
2023-10-26
与此同时,“贵贞女子学馆”也招收初中1个班,学生50人,改为“贵贞女子中学”,美国人戴珍珠担任校长。1922年,“成美中学”改名为“汇文中学”。1921年秋,学校正式开学,招收初中1个班,学生40人,教职工20人,康珍为第一任校长。1921年7月,教育部通令各县迅速设立女子中学校。到抗日战争前,学校发展到初中2个班,学生70人,教职工13人。......
2023-10-26
清光绪二十七年,天主教在卢龙县城内大新坡处教堂内开办小学堂一所,当时称“公学”。清光绪二十八年,迁安县在邵庄、七道河、酼杖子等3个村建立了初级小学堂,这是现青龙县境内第一批公立小学校。清光绪三十二年,始建于清康熙初年的抚宁县城内社学更名为“抚宁县立高等小学堂”。清宣统三年,现青龙县境内的干沟、马杖子、钓鱼台、牛心庄建立了4所区立小学堂。到清末,秦皇岛地区共有小学堂270所。......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被打乱,初高中毕业生全部回家参加生产,只有少部分人经社队选择、推荐,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过“拨乱反正”,学校工作逐步走向正轨。1981年,学校恢复了“抚宁县第一中学”名称,并于9月开始招收三年制高中一年级学生。2003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恢复高考以后,学校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有26名,在秦皇岛市位居前列。......
2023-10-26
“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除了这些随处可见的精彩,学校还精心打磨了一系列“嘉”文化课程,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们自由、幸福成长的摇篮。精彩纷呈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有“墨香浸校园 经典润童年”校园母语节,有“七色堇”数学文化节。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创新课程,有“开蒙 启智 立德”的新生入学礼,有“感恩成长 梦想飞扬”的毕业礼。......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