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特色学府之德泽,铸学校发展之辉煌,秦皇岛市卫生学校始终注重特色办学,打造特色专业,这是几代人不断探索形成的学校财富,更是学校的优势。护理学专业是学校的老牌专业,也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招生数量最多的专业,是秦皇岛市示范专业和河北省骨干专业,在唐秦地区一直享有盛誉。特色办学使学校的毕业生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遍布唐秦及京津、海南等地,许多学生成为各医疗院所骨干。......
2023-10-26
1989年10月,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举行“十年校庆,喜迁新校”典礼。新校址位于海港区燕山大街,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完备。
为了更好地适应秦皇岛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形势,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开始思考办学指导思想的转变,促使办学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向多层次、多渠道办学转变。
学校明确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的办学方向,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办学实践。
1991年,学校开始招收中专层次学员,至1998年共计招生2938人。
1991年年底,“秦皇岛燎原广播电视大学”成立。“秦皇岛燎原广播电视大学”是依托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系统,运用电教手段实施国家“燎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促使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举措。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承制了《赵省金苹果早果早丰技术》电视专题片,“赵省金苹果早果早丰技术”可使苹果当年开花、第二年结果、五年丰产。电视专题片无偿提供给县、乡两级燎原学校,巡回播放,作为普及农业科技教材,深受果农欢迎。
1993年,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开设专科层次的大学基础教育课程,在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分数建档线下划定录取分数线并单独招生考试,1994年一季就招收大学基础教育学员686人。
1988年,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新校奠基。
1989年,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十年校庆、喜迁新校”典礼。
1994年,学校招收面向农村的初中师资班脱产学生,学生户口“农转非”。
1995年,学校实施“注册视听生”试点——学生免试入学,实施宽进严出原则,教学和考试分离;学校不组成固定的班级,以自学和收听收看广播录音、录像电视为主,接受适当的教学辅导;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充分体现远距离、开放性的特征。通过试点,学校与普通高校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推行教学和考试职责分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积累了开放办学的宝贵经验。
1996年开始,学校施行自学考试与电大教育(高等专科)“两沟通”(联合办学)试点。试点工作旨在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和广播电视大学各自优势,探索一条适合实际情况的教育途径,曾创造出单季招生900人的纪录。(www.chuimin.cn)
1994年4月,学校与天津大学合办经济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班。1998年,学校受清华大学委托招收“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民商法学”三个专业的研究生班20人,采用网络教学方式。2000年5月,学校建立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学站。
1992年,学校师生上课场景。
1993年,学校举行教师节座谈会。
20世纪90年代初期,学校校园。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灵活办学,面向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整合和利用普通高校、行业部门等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先后开办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专业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等培训,为卫生局、审计局、财政局培训专业人员9000余人,培训英语、日语、俄语学员550人,80万人次参加农业技术推广培训。
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采取免试入学、宽进严出的办学方式,大大调动了适龄青年的求学积极性,同时灵活方便的学习方式也使工学矛盾的解决有了可能。这一时期,学校学历招生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引进人才和自我培养两种方式,到2000年,学校已有教师121人。
10年间,学校共计毕业本专科学员 17397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近百万人次。
这一时期,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加强现代远距离教育技术应用,探索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特点,强化内涵建设。到2000年,学校已建立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多媒体教育教学体系,有闭路电视教室35个、多媒体教室15个。电教中心负责全市的远程教育服务工作,利用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网络、电信网络有机结合的数字化、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平台初步建立,推动教育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为使更多的人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解决社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20世纪的最后10年,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对秦皇岛市人才结构的改善作出了贡献。
1998年12月至2000年2月,“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与“秦皇岛市教育学院”短暂合并。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承特色学府之德泽,铸学校发展之辉煌,秦皇岛市卫生学校始终注重特色办学,打造特色专业,这是几代人不断探索形成的学校财富,更是学校的优势。护理学专业是学校的老牌专业,也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招生数量最多的专业,是秦皇岛市示范专业和河北省骨干专业,在唐秦地区一直享有盛誉。特色办学使学校的毕业生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遍布唐秦及京津、海南等地,许多学生成为各医疗院所骨干。......
2023-10-26
在关于北戴河中学的简介中,起首是这样一句话:“北戴河中学的前身,是1945年9月由地方名流阎家琦、耿祝辰、王起安、李伯仁等捐资兴建的‘私立海滨初级中学’。”此后,耿祝辰开始联络地方名流,倡议筹建私立中学,组成董事会,并担任董事。为使学校继续办下去,耿祝辰卖掉了原籍祖坟地10亩及自家一部分衣物。他的妻子丘英华将用自己的陪嫁费在南大寺购置的20亩地卖掉,交给丈夫办学。......
2023-10-26
1948年11月,北戴河解放,学校由政府接管。耿祝辰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扫盲运动,义务为王胡庄村教民校。周恩来总理当年曾到学校视察。1959年,中央明确规定,北戴河区对外开放,北戴河中学被列为对外开放单位。秦皇岛市文史专家、长城专家孙志升老师便是这一届的毕业生。他于1959年进入北戴河中学,经过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2023-10-26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诞生于1929年5月8日,其前身为“临榆县立初级中学校”,校址位于河北大街190号。1932年7月,学校第一届初中生毕业。解放前的学校由小到大,与时俱进,学校师生积极参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46年3月,临榆县教育局郭督学到校视察工作,借故殴打学生,激怒广大师生,全校罢课。“老三届”成为我们的名号,挥洒青春,岁月蹉跎。......
2023-10-26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期待被点燃的火把。”在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如何减轻中等生的学习压力是一项研究课题。但实际上,中等生的压力是最大的。课题组后来调查发现,有过度心理焦虑的学生,恰恰都是中等生。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已经成为社会、家长、学生公认的品牌学校。学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2004年以来连续10年共5次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2016年度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
2023-10-26
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学生就业、升学、“3+2”等不同培养模式的需求,定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实施“有效教学模式”改革。2016年,学校“有效教学模式”改革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建立开放课堂,把企业专家、家长和学生引入课堂评价,从不同角度查找问题,对症下药,建立符合学校学生特点、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吻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2023-10-26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秦皇岛地区的中学教育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1980年,“户远寨中学”建校。同年,“抚宁县城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一中学”,“海阳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二中学”。“曹东庄中学”“坟坨中学”“驻操营中学”“大新寨中学”“台营中学”“留守营中学”“石门寨中学”,相继在1983年、1984年成为初中。1985年,渤海寨3个初中班并入“抚宁镇初中”。......
2023-10-26
与此同时,“贵贞女子学馆”也招收初中1个班,学生50人,改为“贵贞女子中学”,美国人戴珍珠担任校长。1922年,“成美中学”改名为“汇文中学”。1921年秋,学校正式开学,招收初中1个班,学生40人,教职工20人,康珍为第一任校长。1921年7月,教育部通令各县迅速设立女子中学校。到抗日战争前,学校发展到初中2个班,学生70人,教职工13人。......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