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秦皇岛历史名校:进军海洋研究探索,取得重要成果

秦皇岛历史名校:进军海洋研究探索,取得重要成果

【摘要】:2013年11月、2014年3月,秦皇岛市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秦皇岛市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相继落户学校。近几年来,学院在海洋生态和近海海域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也发展迅速,先后承担了“河北省滦南县双龙河口海域生境评价”“海岛环境质量调查”等多项课题。

2007年,学校在对原有生命科学实验室、水产苗种孵化室和机电工程实验室加强建设的基础上,购置了一批先进的配套实验设备,建成了学院科研中心。2009年7月,以科研中心为依托建成的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被评为秦皇岛市重点实验室。2013年11月、2014年3月,秦皇岛市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秦皇岛市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相继落户学校。重点实验室与科研中心的建设,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开展搭建了更高更好的平台。

在科研上,学校按照海洋大科学理念,积极整合研究力量,立足水产科学领域,积极向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生态领域拓展,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海洋渔业科学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海洋环境规划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校水产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海洋生物。(www.chuimin.cn)

学校的“海湾扇贝研究”变单季养殖为双季养殖;“日本对虾越冬养殖和活虾运输技术研究”使日本对虾越冬养殖比常规养殖产量高1.5倍,在无水不充氧条件下进行长途运输(时间在13小时以内),成活率在90%以上;“松江鲈F2代苗种繁育技术研究”在保护秦皇岛地区松江鲈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性商品鱼生产的开发利用,“松江鲈鱼夏花苗种的生产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滩涂底栖贝类修复生态环境技术研究”建立了适宜典型滩涂渔业水域的底栖贝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体系,能够有效改善昌黎七里海海域受损滩涂的生态环境;“基于生态系统的环渤海区域集约用海研究”,通过集成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环境适宜性评估、用海布局空间优化等技术方法,实现对环渤海重点开发活动区集约用海的有效监测监控、评估和优化调整;“曹妃甸区域海洋生态构建技术模式研究”,经中国科学院苏纪兰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一致认为是一项从区域开发的角度,系统、全面地进行海洋生态构建的技术方案,具有前瞻性、技术方案先进性的显著特点,为曹妃甸工业区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近几年来,学院在海洋生态和近海海域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也发展迅速,先后承担了“河北省滦南县双龙河口海域生境评价”“海岛环境质量调查”等多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