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忧患爱国,急公好义:秦皇岛历史名校与反帝爱国运动的深度参与

忧患爱国,急公好义:秦皇岛历史名校与反帝爱国运动的深度参与

【摘要】: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形成了忧患爱国、急公好义的优良传统。1917年,河北省水灾,学校教职员、学生乘驾舢板多艘,逐日分赴各灾区,拯救灾民,事后经天津红十字会呈请冯国璋题词:“急公好义”。杨扶青掩护李大钊摆脱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搜捕,并由新中罐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出资 500 银圆资助代表团顺利出席了大会。

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形成了忧患爱国、急公好义的优良传统。

1916年,校长孙凤藻积极参加天津公民反抗法帝国主义侵占“老西开”的斗争,当选维护国权国土会副会长,召开公民大会并进京请愿。

1917年,河北省水灾,学校教职员、学生乘驾舢板多艘,逐日分赴各灾区,拯救灾民,事后经天津红十字会呈请冯国璋题词:“急公好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年5月14日,天津市学生联合会在“直隶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成立。

在 1925年的“五卅运动”和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中,学校师生多次参加抗日救国示威活动。(www.chuimin.cn)

1935年12月18日,学校学生参加了由天津 10 余所中小学校 5000余名学生组成的抗日示威游行。

1938年年底,天津部分教育界人士在重庆政府教育部“战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下,成立秘密抗日团体“天津教育促进会”,张元第校长参加该组织,坚持对学生进行抗日爱国教育。

1918年2月,冯国璋为学校题词:“急公好义”。

学校毕业生杨扶青于 1917年5月赴日本留学。在东京,他结识了同乡李大钊,并深受李大钊“再造中国”进步思想的影响。1917年7月,他和一些天津留日学生在东京发起成立了以“刷新中国”为宗旨的组织——“新中学会”,并与由李大钊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结为友会。1919年夏,杨扶青回国后,在昌黎县创办新中罐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中学会”建设新国家的一个实业基地。1924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由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首席代表,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苏联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杨扶青掩护李大钊摆脱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搜捕,并由新中罐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出资 500 银圆资助代表团顺利出席了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