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秦皇岛历史名校校企合作建设取得多项成果!

秦皇岛历史名校校企合作建设取得多项成果!

【摘要】: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与中兵占一新能源企业集团、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荣氏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设了17个校内实验室、实训室,校企合作开发课程42门,教材37部。

2000年,根据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划归河北省政府管理,这所充满“绿色生命”的学校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1年招收首届全日制高职学生(学制三年)。此后,学校的教育职能从成人大专学历教育转为以普通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为主体,到2015年,共有15年的全日制普通专科办学历史

学生步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校门。(2000年拍摄)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校门及主楼。(2009年拍摄)

2015年,学校师生在大气环境监测课堂上。

作为一所有着深厚行业背景的特色院校,学校始终承载着培养环保人才的使命和责任,始终坚持“立足环保,服务河北,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学校紧紧把握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脉动,结合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先后建成了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生态学系、环境艺术系、经济学系、人文社科系、信息工程系等11个教学系部,以及9个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研究所,创办了以环境类专业为主的专科专业38个,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其中,环境类专业20个,在校生数量占62.5%,环境管理、环境监察、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内首创专业,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学校逐渐构建起以环境类专业为主体的“环境管理类”“环境工程类”“生态环境保护类”“环境艺术类”和“环境支撑类”五大专业群。

学校立足学科专业的水平提升,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3+4+X”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即“三个教育平台”——公共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职业训练平台;“4”即“四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训练模块;“X”即分方向培养。学校所有专业均开设环境素质教育必修课,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非环境类学生也具有较高的环境素养,将环境教育融入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www.chuimin.cn)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高校之一,学校始终突出学生实践素质的培养,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融合。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与中兵占一新能源企业集团、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荣氏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设了17个校内实验室、实训室,校企合作开发课程42门,教材37部。学校与荷兰万豪学院合作完成荷兰政府亚洲援助项目,于2003年建成的“中荷水处理示范研究培训中心”,已经成为荷兰与中国合作的典范。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落实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政策,投入2000多万元为骨干教师搭建科研平台,先后引进了一批骨干教师,接收一批硕士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来校工作,建立起高学历、年轻化、结构合理、环境专业特色明显的师资队伍。此外,学校还在国内外聘请了一批在环境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或客座教授,如郑度院士、钱易院士,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地球基金理事会主席莫里斯·斯特朗先生以及荷兰社会科学院院士范戴克教授等共计90多人。

2011年,学校正式成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环境保护部共建高校,是河北省专科院校中唯一的一所省部共建学校。

作为省部共建学校、教育部环境保护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所在单位,学校始终以环境保护事业和地方需求为出发点,以环境、经济、资源为研究内容,主动服务社会、服务环保行业。学校先后完成了秦皇岛生态市建设规划、盘锦生态市建设规划、葫芦岛生态市建设规划、兴城生态市建设规划、秦皇岛沿海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秦皇岛排放权交易实践和秦皇岛低碳城市项目(碳排放清单)等多项课题研究,特别是与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联合开展的“富士康环境研究项目”,成为学校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