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期间,秦皇岛各县、区的小学纷纷“停课闹革命”,建立“红小兵”组织,进行各种批判运动,任意停课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正常的教育秩序完全被打乱。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秦皇岛市各县、区大力加强小学教育的普及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从1968年开始,海港区各小学陆续改变为带有革命色彩的名称。1978年,抚宁县确定“城关镇第一小学”“卢王庄小学”“台营小学”为重点中学。......
2023-10-26
在老一辈秦皇岛人的心中,“煤校”是一所不错的中专学校。“煤校”的全称是“秦皇岛煤炭工业管理学校”,创办于1950年。
早在1949年年初,当时分管煤矿、工业和石油工作的燃料工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煤矿工作会议,部长陈郁在主持会议期间,提出要大规模地培养干部,燃料工业部要建立矿业学院,各煤炭工业管理局要建立矿业专科学校和工人速成中学,培养“红色专家”。“政治可以由我们来灌输,技术则要工程技术人员来传输。”他说。
为响应这一政策,在1949年的2月、12月,燃料工业部先后接管了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和焦作工学院,分别改扩建成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和北京矿业学院。1950年4月,燃料工业部部委会议又作出决定:为迅速恢复和发展煤炭工业,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为煤炭工业培养工人出身的建设人才,特在秦皇岛筹建“中国煤矿工人学校”,并指示因陋就简,积极筹建,迅速开学。期间,抚顺煤矿工业专科夜校、鹤岗矿区工业学校、鸡西煤矿工业学校先后建成。
1950年8月,在唐山市开滦矿务局工作的董玉璋被抽调筹建“中国煤矿工人学校”。到了筹备组,他得知选址工作早在6月份就已开始,并且遇到了困难:“当时在北京、邯郸等地到处找,却一直没有合适的地方。最后,学校选在了位于秦皇岛市上庄坨村的长城煤矿。那时煤矿因为矿井渗水、产煤不高等原因已经停办,但那里有一片房子和一段铁路。于是,校址就定在那儿。”
校址选定了,董玉璋到那里一看,当时的心情是喜忧参半。“一些屋子倒还不错,是榻榻米的。不过院里找不到一块排球场大小的平地,都是煤渣和矸子(石块)。”于是,留下了一批人在这儿搞基建,董玉璋则和其他同事在北京、天津等地招聘教师。与之同时进行的是,在各地的矿务局做招生宣传。“就是下通知——你们矿务局来多少,他们来多少。但劳动模范、积极分子、优秀工人优先。所以,开学后,来的学生可以说是老中青都有。”
1950年12月9日,中国煤矿工人学校正式开学。教师30多人,学生900多人。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兼任名誉校长,中国煤矿总工会主席金直夫兼校长。学校开设普通班(一年半,相当于初小)、中级班(一年,相当于高小)和高级班(二年,相当于初中)。
由于学校建设时间太过匆忙,直到开学时,校内很多基础设施仍未完成。“正值冬天,宿舍内没有火炉,人挤人睡在土炕上,在一个小屋内。”董玉璋比画出一个五六平方米的区域。那时的他真切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学生宿舍就是煤矿的工人宿舍。学校组织学生自建校舍、平整校园。“从河滩和山上搬石块到学校,学生们都积极参加,有的学生能背起200斤的石头。”如今,这些自建的校舍还能看到,在一栋当年的学生宿舍房山墙上还留有这样的字迹——“1958年,勤俭办学,学生自建”,字上面是一个五角星。
虽然条件艰苦,但翻身得解放的煤矿工人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是用发电机,学校10点就关灯了,一些学生点着煤油灯还在看书。”
1952年,25岁的梅德愚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到燃料工业部报到,后者告诉他:“去秦皇岛的中国煤矿工人学校吧。”“做什么?”他问。“当煤矿工人的老师。”他当时非常激动。
到了学校后,这种兴奋感更强烈了。梅德愚看到学校旁边的大石河和石桥,居然感觉“到了延安了”,甚至校内的烟囱也“和宝塔山似的”。眼前的一切都在向他表明,“真正是到革命队伍里来了”。
他仍不忘参加大会时,上千学生齐唱《团结就是力量》——他想起自己刚到北京大学报到那天,自己也作为一名学生齐唱过这首歌,“真的又一次热血沸腾”。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但当时的他,的确不愿待在北京。“感觉教授、博士,是脱离了工人。知识分子就应该和工人在一起。”他说。不过,梅德愚并不知道,也就是在这一年学校将校名改为“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老师也不再是社会招聘,而是由高校统一分配。同时,他还发现,自己的同事有的还是国民党的高级官员。“有一位还是解放前重庆某学院院长。他们政治上有不足,但是知识层次比较高。”
梅德愚在大学的所学很多都用不上,在上大学之前,他是家乡一所高中的数学教师,因此,分配到校以后,他担任数学教师。不过,“我们的教学任务是扫盲——教材是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
但是,“我参加的是共产主义事业,做什么都光荣的”。这和学生的态度几乎一致——都是为了干革命。学生中有的还是全国劳模,知名度很高。那时,像全国劳模马六孩、施玉海等到校后,校园里一听说他们来了,“大家都和现在看到自己喜爱的明星一样,特激动”。
1954年7月,学校首届速成中学班119人毕业,其中100余人考入北京矿业学院或其他高等院校,成为我国首批煤矿工人出身的大学生。(www.chuimin.cn)
1955年7月,学校第二期毕业生11人经考试录取到北京上大学,7月12日,教育部、高等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自1955年秋季起工农速成中学停止招生,原有学生继续学习到毕业。”此后,煤炭工业部将“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改名为“秦皇岛煤矿工人学校”,继续开办高校班、初中班和高中班。1959年,随着煤矿工人扫盲和学文化任务的基本完成,煤炭工业部将学校改为中等专业学校,开始设采煤、矿山机电、矿山机械制造3个专业,校名也随即改为“秦皇岛煤矿学校”,招生也开始面向社会。仅过了一年,1960年学校又改名为“秦皇岛煤矿财经学校”,同时专业调整为财务会计、计划统计、物资供应,工科专业调整到其他院校。可能是因为“煤矿”两个字,也使得当地的一些百姓称学校为“矿校”。
“这其实仍是根据煤矿需要,那时煤矿需要财经方面的人才。”这时分配到学校从事教师工作的李俊和,坦然面对学校的变化。那时,煤矿内部也在进行着新老更替的工作。“一些年轻干部被提了上来,但是文化程度不高,就来这儿上培训班。”李俊和说。
这时,学校里出现了一些“独特”的班级——科长培训班,最高还办过局长培训班。这些班级的学生不仅带着工资还带着职务,学制一般为一年。学校在1964年以后,改为“秦皇岛煤矿企业管理学校”。然而,紧接着到来的“文化大革命”对学校的发展给予沉重打击。1972年,学校改名为“唐山地区工业学校”。1973年,学校又改名为“河北秦皇岛煤矿学校”。
1978年,宋绍富(曾任“秦皇岛煤炭工业管理学校”党委书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纪委书记、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等职)考入学校,当时学校已经更名为“秦皇岛煤炭财经学校”。
20世纪70年代,“河北秦皇岛煤矿学校”校门。
20世纪80年代,“秦皇岛煤炭工业管理学校”北山校区。
对于77、78级的学生,梅德愚印象很深:“多是‘高考漏’。他们有的来自江苏、福建、湖南、山东等地,学生分本来就高,但是因为整体教育水平高,没考上大学,就来我们这儿上中专。要是在北京,早考上重点了。”
报到时,宋绍富才知道自己被分到了“煤矿物资和管理”专业。在这之前,他从招生简章上了解到的只有学校名称和地点。毕业后,与其他学生分配到各地矿务局不同,宋绍富留在了学校。到了1980年,学校向煤炭部写申请报告,往秦皇岛市区搬,煤炭部很快批准。学校选择了秦皇岛市区白塔岭的230亩地作为新校址,1987年,初期基本建设完成,5月15日,学校开始在新校区上课。期间,1984年,学校更名为“秦皇岛煤炭工业管理学校”,学校进入“两地办学”时期,为了便于区别,老校区称为“北山分部”。
20世纪80年代,“秦皇岛煤炭工业管理学校”珠算课堂。
1990年,学校迎来建校40周年,在教师节那一天举办了隆重的校庆仪式。时任校长刘宗诚在大会上激情飞扬地说:“待到2000年再相见”“建校50周年的‘秦皇岛煤炭工业管理学校’必将更加美好”。老校长的预言变成了现实,学校已经和其他几所学校一起组合成新的省属本科院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虽然新学校里“煤炭”两个字没有了,但几十年积淀的办学传统已经带入新的学校。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18个工业部委,其中包括煤炭部。原来部委所属学校,都要划转到所在省份管理。于是,秦皇岛煤炭工业管理学校划归河北省。随着院校隶属关系的变化和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学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学校为了谋求新的发展出路,开始酝酿与位于昌黎县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作办学。2000年,两校正式合并,组成全新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3年,学校改名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世纪80年代,“秦皇岛煤炭工业管理学校”物供七·六班学生留念。
有关秦皇岛历史名校的文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秦皇岛各县、区的小学纷纷“停课闹革命”,建立“红小兵”组织,进行各种批判运动,任意停课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正常的教育秩序完全被打乱。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秦皇岛市各县、区大力加强小学教育的普及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从1968年开始,海港区各小学陆续改变为带有革命色彩的名称。1978年,抚宁县确定“城关镇第一小学”“卢王庄小学”“台营小学”为重点中学。......
2023-10-26
1984年10月4日,“秦皇岛教师进修学校”与“秦皇岛师范学校”正式合并,宣布成立“秦皇岛教育学院”。合并后,两个学校的所有机构及教师都合并在一起办公。1948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解放昌黎后,人民政府于9月接管学校。2006年8月,根据河北省政府决定,“秦皇岛教育学院”并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秦皇岛教育学院”新校址也正式成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开发区校区”。......
2023-10-26
耿丽娟,1963年1月出生,河北卢龙人,1977年进入河北省乒乓球队,1979年进入国家乒乓球队。2008年,学校学生在练习乒乓球团体操表演“乒乓小将”。为发扬乒乓球精神,传承乒乓球文化,学校创编了由乒乓球运动演变而来的乒乓球团体操表演“乒乓小将”。新一代教练员汪春明老师,带领着乒乓小将们传承着张奉先老师的乒乓球精神。......
2023-10-26
1948年11月,北戴河解放,学校由政府接管。耿祝辰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扫盲运动,义务为王胡庄村教民校。周恩来总理当年曾到学校视察。1959年,中央明确规定,北戴河区对外开放,北戴河中学被列为对外开放单位。秦皇岛市文史专家、长城专家孙志升老师便是这一届的毕业生。他于1959年进入北戴河中学,经过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2023-10-26
沉淀积累几百年的书院精神、文化气质,已经融入学校的血脉之中。承载浓厚的学术文化基因,多年来,骊城区第一小学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确立了“以人为本、发展至上”的办学理念。从受到省长称赞“教师楷模”“治校有方”的第一任校长翟秉均,到新一任校长魏娜,学校的历任校长传承历史、接续努力、开拓进取。......
2023-10-26
蔡各庄小学艺术教育的传承要追溯到1975年。20世纪50年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表演形式“霸王鞭”,经过继承和发展,在这一时期最为盛行。学校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表演队伍,在原有基础上融入新艺术元素,创编了“霸王鞭”舞。“霸王鞭”舞作为蔡各庄小学的传统活动,从那时起一直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2023-10-26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诞生于1929年5月8日,其前身为“临榆县立初级中学校”,校址位于河北大街190号。1932年7月,学校第一届初中生毕业。解放前的学校由小到大,与时俱进,学校师生积极参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46年3月,临榆县教育局郭督学到校视察工作,借故殴打学生,激怒广大师生,全校罢课。“老三届”成为我们的名号,挥洒青春,岁月蹉跎。......
2023-10-26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期待被点燃的火把。”在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如何减轻中等生的学习压力是一项研究课题。但实际上,中等生的压力是最大的。课题组后来调查发现,有过度心理焦虑的学生,恰恰都是中等生。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已经成为社会、家长、学生公认的品牌学校。学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2004年以来连续10年共5次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2016年度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