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机械工业部和地方政府支持秦皇岛分校

机械工业部和地方政府支持秦皇岛分校

【摘要】:机械工业部和地方政府对分校的建立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协助分校向银行申请贷款并为分校提供信用担保。最终,分校获批银行贷款1700万元,机械工业部另外投入了379万元建设经费,这样分校共筹得建设资金2079万元。协议签署之后,河北省政府和秦皇岛市政府分别为学校偿还了700万元和1000万元的银行贷款。由此可见,机械工业部和河北省政府、秦皇岛市政府在学校建设中给予的大力支持。1986年5月25日,燕山大学召开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

如果说学校的第一次创业是建立在哈工大的优质平台上,那么第二次创业就如同逆水行舟,需要克服重重障碍,不断迎难而上。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秦皇岛分校”(以下简称“分校”)建立时遭遇了重重困难,尤其是资金问题。“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老院长马西林提出了贷款办学的新思路,获得了认可。机械工业部和地方政府对分校的建立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协助分校向银行申请贷款并为分校提供信用担保。最终,分校获批银行贷款1700万元,机械工业部另外投入了379万元建设经费,这样分校共筹得建设资金2079万元。

贷款办学在今天看来没有什么新奇,但在1985年却是一条打破常规的办学新路。当时,马西林老院长写信给机械工业部何东昌部长和李鹏副总理。他在信中说:“我了解这个学校建设速度快得惊人的原因。他不像宁波大学有中央领导的支持,不像烟台大学有地方出钱、国家教委派人,也不像青岛大学省市下决心出钱非办成不可。这所学校是在机械部、河北省因经费困难有些犹豫的情况下,靠银行及秦皇岛海港区等单位贷款,以超速度办起来的。”1987年,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来分校视察时,曾亲笔题词:“有根有据,打破常规,革新创新,振兴中华。”这是对学校的最大鼓励和肯定。

关于资金的问题还有下文:1988年,机械工业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签订联合办好分校的协议书。协议签署之后,河北省政府和秦皇岛市政府分别为学校偿还了700万元和1000万元的银行贷款。由此可见,机械工业部和河北省政府、秦皇岛市政府在学校建设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分校建立时遇到的另一个困难是选址和土地审批问题。1984年11月,工作组赴秦皇岛为分校选址,经多方比较,最终把目标锁定在白塔岭。正当要开展征地工作的时刻,国务院下达了一则通知,通知里明确注明从1985年1月1日起把沿海开放城市的土地审批权收归国务院,地方政府不再拥有土地审批权。当时的白塔岭前面是一片稻田,后面是一片果园,秦皇岛市政府积极从中协调斡旋,加速审批进程,最终于12月22日,距离国家收回土地审批权还有8天的时候,为学校落实了土地审批手续,征得土地470亩。

建设工期短、招生迫在眉睫,是分校建立时遇到的另一个困难。机械工业部的批复文件里明确规定了分校1985年开始招生,当年招生规模为500人,到1988年招生规模要达到800人。而分校的建设开工时间是1985年5月初,想在短短4个月内达到可以招生的条件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如果1985年不能顺利招生,建设分校的事情就可能随之化为泡影。校领导班子集体决议,延迟开学一个月,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让学生在10月3日前进入分校。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解决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学习、工作、住宿、吃饭、饮水、用电、采暖等基本生活条件是非常困难的。

开学前食堂还没有交工,厨房的炉灶仅在开学前一天才砌完;学生饮用的开水茶炉是几个老工人昼夜抢装的;清水泵房和大蓄水池也及时抢建出来了,保证了师生用水;变电所方面也保证了及时供电。但冬季供暖用的锅炉房还没有建起来,因为砌锅炉大烟筒要求聘用专业队伍,一时落实不下来,学校只好想了一些临时措施:锅炉房的烟筒是用废旧油桶焊的,锅炉装在室外,搭起布棚烧锅炉。尽管供暖时间稍晚了一点,但毕竟是解决了过冬取暖的问题。

在宿舍住不进去、食堂不能做饭、没有教室的情况下,分校面临着新生能不能入学就入校的问题。入学不入校,就是让新生暂时住在校外,上课也在学校周围的一些外地高校的实习基地或者一些中专、技校里。对此,林秀安院长回忆说:“我的看法是必须入学就入校。因为当时机械部领导和有关司、局对分校当年招生还持保留态度,认为这是不自量力,就是用分校的牌子招了生,还是进不了分校的院子。基于当时的危险处境,分校的建设稍有闪失就可能前功尽弃,所以我们必须迎着困难上。我们要下定决心创造条件战胜困难,就是搭帐篷也要让新生准时入校。”

学校建校初期,学校领导带领教职工参加建校劳动。

由于教室还没建好,学校在校园北围墙内抢建了一片砖房用作临时教室。这时又遇上了连雨天,拖拉机不得不在雨水中运砖,施工很困难,但完成这样的临时工程毕竟是力所能及的,最终还是保证了开学时的使用。学生宿舍虽然没有完工,学校还是决定让学生搬进去住。学校在宿舍楼的南侧修了一个大的室外临时厕所,还在宿舍安排了夜间值班员,保证同学们夜间去厕所的安全。各项措施和安排都为新生入学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85年10月5日,新生按计划开始报到入学。分校第一次在全国19个省市招收本科生,实际报到的本科生436人、研究生95人、专科生155人、代培生17人,共计703人,比计划招生人数多了282人。(www.chuimin.cn)

新生入学时,数百名家长送学生来上学。当时学校正在建设中,还没有一栋完工的楼房,到处布满了建筑材料、挖出的土方,到处是纵横交错的动力、水暖管网渠道和施工人员,校园十分凌乱。看到学习和生活条件这么艰苦,学生和家长们感到很失望。为了让这些学生和家长对正在建设中的学校有一个新的认识,全体辅导员深入学生之中,苦口婆心地做学生的工作。可喜的是,学生们都非常理解学校目前的状况,学生侯向东、李泉说:“刚走进校园时,校园环境不用说,自然是让人失望的。当了解到学校施工建设速度和远景规划时,我们受到很大的鼓舞,对开拓者的敬佩和责任感油然而生,思想认识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困难是暂时的,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前景是美好的。我们就这样爱上了秦皇岛,爱上了学校,爱上了专业!”学生周向东说:“我从天府之国的四川来到学校,从不习惯到习惯,是学校领导和老师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对待同学像对待子女一样的热忱,深深感动了我,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学生文志峰、牟军说:“以前听说,大学老师除了上课外,不过问学生的生活情况,来校后看到老师亲自到车站接同学、搬行李,还多次到宿舍看望同学,很受感动。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充满创业者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他们能与同学们同甘共苦,能跟同学们促膝谈心。领导、老师们热情诚恳、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为学生呕心沥血的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活在这样一所学校,再苦也心甘!”

1986年5月25日,燕山大学召开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

师生同甘苦、共命运,人人以主人翁、铺路石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建设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当看到学校的广大教职工、领导也和学生一样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劳动使校园每天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学生和家长们也终于相信,学校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林秀安院长回忆。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终于成功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招生的高速度建设,堪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建设奇迹,没有失掉在秦皇岛建立分校的机遇,这对于它的生存和发展是个历史性的转折。

1987年3月6日,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联合办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秦皇岛分校(燕山大学)协议书》在秦皇岛东山宾馆签订。协议书中规定:分校由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和河北省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为主。

分校发展迅速,到 1987年,已经拥有了6个系、13个专业,还有研究生部、基础部、社科部以及轧钢机械研究所、锻压机械研究所、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和22个研究室。1988年,学校在校生人数达1755人,其中研究生299人,总建筑面积超过4.97万平方米。

1997年,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和艰辛的多方协调,“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终于完成了整体南迁至秦皇岛市的全部工作,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燕山大学”。

1987年7月7日,燕山大学举行首届毕业生典礼。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84年的数据和燕山大学2009年的数据作个对比。截止到1984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经历了25年的发展,而截止到2009年,燕山大学也是经历了25年的发展。1984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占地面积91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设置12个专业,在校生人数1829人,教师48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2人),固定资产达750万元。2009年,燕山大学占地面积50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设置18个学院,60个专业,在校生人数近4万人,教师1700人(其中教授317人,博士生导师113人,副教授381人),另外还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研究中心等,固定资产达到22亿元。

事实证明,坚持在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建设燕山大学的路子是完全正确的,没有这个措施,学校就没有这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