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学旅行安全管理指南

研学旅行安全管理指南

【摘要】:(一)研学旅行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素主体:预案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执行者等组织或个人。研学旅行相关企业针对能够预警的突发事件,应该向企业内的职工、企业有关部门、企业应急指挥中心、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等报告和发布预警信息,在制定预案时,应明确报告和处理预警信息的流程、内容、实现和方式。在研学旅行安全应急预案中,应规定不同级别应急响应的条件,响应的机构和具体要求。

(一)研学旅行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素

(1)主体:预案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执行者等组织或个人。

(2)客体:预案所要实施的灾害对象。

(3)目标:预案实施所欲达到的目的或效果,尽可能减轻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4)情景:人文情景、工程性情景、非工程性情景等。

(5)措施:预案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6)方法:实施措施的管理方案及动态调整方法。

(二)研学旅行安全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研学旅行安全应急预案一般采用1+4结构,如图5-2所示。

(1)基本预案:是对该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紧急情况,应急的组织体系、方针、应急资源,应急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

(2)应急功能设置(又称应急程序):着眼于突发事件发生时通常采取的一系列基本的应急行动和任务,主要的对象是应急执行机构。

图5-2 研学旅行安全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1+4)

(3)特殊风险预案:即根据潜在的风险类型,说明处置此类风险应该设置的专有应急功能或有关应急功能所需的特殊要求。

(4)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说明各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细节,从而为应急组织和个人提供履行应急功能设置中规定的职责和任务提供详细指导。标准操作程序应与应急功能设置中各有关部门职责和任务的内容一致,应该由该应急功能的责任部门组织编制,并由预案管理部门负责评审和备案。

(5)支持附件:主要包括应急的有关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和有关的附图表,如危险分析附件、通信联络附件、法律法规附件、应急资源附件、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技术支持附件、互助协议等。

(三)研学旅行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研学旅行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应包括危险性分析、组织结构及职责任务、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综合保障、监督管理等。

1.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分析,即要界定出系统中的哪一区域和部分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转化为突发事件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的条件和促发因素、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程度。

2.组织结构及职责任务

应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应急指挥中心应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相应职责。

3.预防与预警

要对危险源进行监控,应明确对危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要对预警信息进行报告与处理。研学旅行相关企业针对能够预警的突发事件,应该向企业内的职工、企业有关部门、企业应急指挥中心、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等报告和发布预警信息,在制定预案时,应明确报告和处理预警信息的流程、内容、实现和方式。

4.应急响应(www.chuimin.cn)

应急相应指当事件的紧急状态达到响应级别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实施应急救援的过程。预案对应急响应的规划应该包括响应标准、响应程序和应急结束。

(1)响应标准(响应分级)。

是指制定预案时,应根据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在研学旅行安全应急预案中,应规定不同级别应急响应的条件,响应的机构和具体要求。

常见的应急响应分为四级:

一级响应:针对特大的事故/险情/灾情,以中央政府为响应主体。

二级响应:针对重大的事故/险情/灾情,以省级政府为响应主体。

三级响应:针对较大的事故/险情/灾情,以市/地区级政府为响应主体。

四级响应:针对一般的事故/险情/灾情,以市/县级政府为响应主体。

(2)响应程序。

接警并根据警情判断响应级别。同时应急启动:包括指挥中心人员到位、现场指挥到位、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

(3)响应结束。

编制预案时,应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经启动应急、执行救援,使事态得到控制后,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和批准,即可向上一级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下达终止指令。终止的条件一般有:突发事件现场得到控制;导致的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消除等。

5.信息发布

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否“以妥善的方式发布信息,从而处理好公共关系”也是预案里可以反映的内容。信息发布要明确信息发布的主体、信息发布的内容、信息发布的原则和信息发布的细节处理要求。

6.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一般指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人员临时安置”“抚恤与补助”“经济赔偿”等问题的解决。

(2)调查评估:预案应就调查总结的主体、程序、方法等作出安排。

7.综合保障

包括队伍保障、经费保障、物资装备保障、通信与信息保障和其他保障,并作出相关规定。

8.监督管理

(1)应急培训:编制预案时,应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等作出安排。

(2)演练:编制预案时,应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3)奖惩:编制预案时,应明确应急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