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方应具备合法资质,负责研学旅行计划的组织实施。研学旅行学生基本处在未成年阶段,其监护人需要在家庭生活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认知教育。为使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监护人应监督研学活动的整体开展流程,与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主体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
2023-10-26
(一)冰雪天气
中国北方冬季受到北极冷空气影响,气温会降至0℃以下,降水会以雪的形式出现。一般入冬的最初几次降雪时,北方白天最高气温会在0℃以上,夜间温度在0℃以下。这时由于温度的影响,降雪在白天融化、夜间结冰,会严重影响交通。有时虽然气温在0℃以上,但是受到强冷空气影响,降水也会以雪的形式出现,这时落在地表的雪会快速融化,造成道路异常湿滑。所以北方最初的几场降雪时期是交通事故多发期。
冬季北方有时会因冷暖气流交汇影响而突降暴雪,发生雪灾。大雪会阻塞道路,压塌建筑;积雪的山坡可能会发生雪崩。
1.冰雪天气的防范
(1)冰雪天气期间,需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尽量减少外出,谨慎驾驶,防止滑倒摔伤或酿成交通事故。
(2)冰雪天气气温降幅明显,要注意加强防寒保暖和疾病预防。
(3)及时消除门前积雪,防止积雪成冰,影响出行。
2.冰雪天气的应对
(1)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尽量待在室内,不要外出;外出要采取保暖防滑措施,当心路滑跌倒。
(2)如果在室外,要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老树,避免砸伤。路过桥下、屋檐等处时,要小心观察或绕道通过,以免因冰凌融化脱落伤人。
(3)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和交通信息,避免因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停航或封闭而耽误出行。
(4)司机要采取防滑措施,驾驶汽车时要慢速行驶并与前车保持距离。车拐弯前要提前减速,避免踩急刹车。有条件的可以安装防滑链,佩戴色镜。
(5)出现交通事故后,应在现场后方设置明显标志,以防连环撞车事故。
(6)如被暴风雪围困,尽快拨打求救电话。
(二)冻伤
冻伤多发生于身体末梢血循环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耳朵、面颊等处。患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复温后局部表现和烧伤相似,但局部肿胀一般并不明显。
冻伤发生之初皮肤为苍白色,渐转为蓝紫色,继之出现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继而24—48小时内出现水疱。更严重一些的是,皮肤转为黑色;皮肤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和水疱,并伴有较剧烈的疼痛和灼痒,直至伤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患处呈暗灰色,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可能出现水肿和水疱。某些冻伤患者可能发生并发症,最常见的为局部创面坏死组织的继发感染,如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较严重的则有破伤风、气性坏疽和败血症;此外,尚有少数并发肝炎、心包炎、肾盂肾炎和关节炎等。
当人体在极低温度环境下过度停留,可导致全身冻伤,此情况称为冻僵。
1.冻伤的防范
(1)尽量减少体温散失,着装应宽松、保暖,尤其是肢端和耳鼻颊处,应注意保暖。
(2)鞋袜应保持干燥,手脚应保持干燥;皮靴应较大而不紧,不透水。
(3)在无法避免潮湿时,可在鞋外涂油或凡士林,以便预防。(www.chuimin.cn)
(4)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进食高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2.冻伤的应对
(1)首先应快速复温,将受冻部位浸泡在38℃—42℃的水中直至组织红润柔软为止,常需30—60分钟。当皮肤颜色和感觉恢复后,应立即擦干并换上温暖衣物;严禁火烤和雪擦。
(2)在无菌操作下,保持创面的干燥。受伤肢体应抬高、制动,从而有利于血液循环和免于加重组织损伤。
(3)局部涂擦有充血作用的软膏。用消毒敷料包扎和保温。有水疱者可于无菌条件下抽干疱液后再用消毒敷料包扎保暖。有感染的创面应按一般外科原则处理。
(4)待坏死组织分界清楚后再进行外科切除,必要时应做植皮手术加速创口愈合。对冻伤后遗症可采用针灸、各种物理疗法或交感神经封闭疗法等。
(三)冰窟
形成冰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入冬不久气温不够低,水面刚刚结冰,冰层较薄无法承受人的重量而使冰面破裂;因为打鱼而人工开凿的冰窟窿,作业后不久,表面冰冻时间较短,冰层较薄,他人无意之中踏入而形成;温泉、城市污水温度较高,由于比重较轻,位于冷水和冰层之间,融化冰层,使冰面变薄。
在冰天雪地的冬季,滑冰或在冰面上行走时,万一冰面破裂,就有可能掉进冰窟窿中。每年都会有人因为抄近路、在冰面游戏等原因,掉入冰窟窿中,甚至因此溺水身亡。
1.冰窟的防范
(1)不到河塘、水库等危险水域的冰面上行走、玩耍、滑冰等。
(2)如果要溜冰,应在带队老师陪同下,去正规的溜冰场所。
(3)发现伙伴去冰面玩耍,要及时提醒和劝阻;劝阻无效时,要立刻告诉带队老师。
2.落入冰窟的应对
(1)如果落入冰窟,不要惊慌,保持镇定,要大声呼救,争取他人相救。
(2)应当用脚踩冰,使身体尽量上浮,保持头部露出水面。
(3)不要乱扑乱打,这样会使冰面破裂加剧。要镇静观察,寻找冰面较厚、裂纹小的地点脱险。此时,身体应尽量靠近冰面边缘,双手伏在冰面上,双足打水,使身体上浮,全身呈伏卧姿势。
(4)双臂向前伸张,增加全身接触冰面的面积,一点儿一点儿爬行,使身体逐渐远离冰窟口。
(5)离开冰窟口后,千万不要立即站立,要卧在冰面上,用滚动式爬行的方式到岸边再上岸,以防冰面再次破裂。
(6)年龄较小的同学发现有人遇险,不可贸然去救,应高声呼喊成年人相助。在紧急的情况下,救人的正确方法是将木棍、绳索等递给落水者,自己应趴在冰面上进行营救,要防止营救他人时冰面破裂致使自己落水。
(7)上岸后及时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冻伤。
有关研学旅行安全管理的文章
承办方应具备合法资质,负责研学旅行计划的组织实施。研学旅行学生基本处在未成年阶段,其监护人需要在家庭生活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认知教育。为使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监护人应监督研学活动的整体开展流程,与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主体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
2023-10-26
研学旅行安全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研学旅行全过程并为研学旅行活动所遵循的安全理念与基本准则。研判研学旅行活动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将安全教育前置,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安全保障机制,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和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二)安全第一的原则教育部在《意见》中明确提出研学旅行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研学旅行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023-10-26
近年来,研学旅行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增加,使研学旅行市场发展遭遇巨大瓶颈。根据国家政策、教育等多部委联合发布的文件及文旅部出台的行业标准,结合“安全”一词的基本内涵,研学旅行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研学旅行安全,是指研学旅行活动中涉及研学参与者人身财产安全现象的总称。中小学研学旅行安全则指中小学校或教育部门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教育过程中,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及财产不受威胁的安全状态。......
2023-10-26
研学旅行是集自然性、教育性和体验性等多性质于一体的校外素质教育活动,研学旅行安全具有与学校校内安全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因此,参与组织的各方要尽可能把控好研学旅行过程的每一个风险点,全面预防、突出重点,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为做好研学旅行安全防控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生研学安全事故后,还需各责任方有足够的资金履行赔偿责任等,因而防控投入的成本非常高。......
2023-10-26
研学旅行安全是当前推进这一新业态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发展研学旅行应在安全及其制度建设上采取如下措施。同时,学校应成立权责明确的研学旅行安全小组,针对不同的安全事故,制订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措施,完善安全防控工作。研学旅行承办机构的从业人员直接服务于中小学生,处于安全风险管控的前哨。......
2023-10-26
但部分研学旅行的组织者因组织管理不善,安全事故以及其他各种问题时有发生。夜间或自由活动时间自行外出,请告知带队老师、全陪导游或团友,应特别注意安全,最好与熟悉的人结伴出行,这样既可有照应,也更加安全。单独离队,请征得带队老师和全陪导游同意,并随身携带当地所住宿饭店地址、电话,以免发生意外。......
2023-10-26
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应对的是紧急的、有危害的事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相关人员的意愿和行为,使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降低风险,避免损害。因此,应该建立一个负责综合协调的研学旅行安全管理机构,通过这个机构协调相关安全管理部门的关系,并统一领导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
2023-10-26
研学旅行安全的分类是指按照一定标准把研学旅行安全划分和归纳为不同类别。心理安全指的是参加研学旅行中小学生心理上的健康。财产安全指的是在物质上未遭遇损失。研学旅行主体一般是指参与研学活动的中小学生、中小学校教师及研学旅行从业人员,主体安全主要指研学旅行主体的人身、财产安全。校内安全指的是在校内进行的研学旅行行前安全教育,以提高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