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主体与客体:实践与分工的统一

主体与客体:实践与分工的统一

【摘要】:在主体与客体这两个概念相对立的情况下,主体是指对某一客体进行主观处理或客观处理,即正在进行实践或者是理性活动的人类个体或人类群体。这种人类主体思维或者实践的一元性和多元性的统一,是通过人类思维或者实践中存在的社会分工这一环节来完成的。

在主体与客体这两个概念相对立的情况下,主体是指对某一客体进行主观处理或客观处理,即正在进行实践或者是理性活动的人类个体或人类群体。[1]这里所说的人类个体,是指一个个在历史上进行着实践和思维着的人类个体。人类群体是指一个个在历史上进行着相互之间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实践和思维着的人类共同体。这些内在联系可以是婚姻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类联系。人类群体,或者说人类共同体,可以指一个战时国家联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工农业企业单位、一个事业单位、一个学校的教学班级、一个工作小组、一个军事战斗小组、一个家庭、一对性配偶,等等,只要这个群体的成员所进行的活动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活动,具有构成人类共同体的基本要件即可。

这个群体的成员所进行的某个活动是否有着内在联系,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事实判断过程来确定。例如,一位厨师或家务劳动者之所以能够较轻松地用菜刀将大肉块切成小肉片,不仅仅是由于厨师或家务劳动者付出了体力和智力,更在于厨师或家务劳动者使用了锋利的菜刀。这样,使用菜刀一事就将厨师或家务劳动者的活动与设计和制造菜刀,以及生产菜刀原料等物品的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从而将厨师或家务劳动者的活动与设计和制造菜刀,以及生产菜刀原料等物品的活动,变成了一组内在上有联系的活动。上述活动相互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假如在切肉活动中不使用菜刀,厨师或家务劳动者就不可能很容易地将大肉块切成小肉片;反之,假如所有的厨师和家务劳动者都不使用菜刀切肉,菜刀的生产过程也就不可能发生,而且,从时间顺序上说,菜刀的制造必须发生在切肉之前。再如,在发达国家中,几乎所有的水果生产环节都是与水果的消费环节相互区别开来,并且是分别进行的。还有,在发达国家中,绝大多数小麦消费者并不是小麦的直接生产者。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与小麦的消费过程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其他环节,如小麦的播种、收割、分级、贮藏、运输、磨粉,尤其是加有卖和买这两个环节。在一般情况下,这些环节是由不同的人员在不同的时间段来完成的。这些活动都是以相互之间为本人类共同体所需要而互为存在前提的。所以,在小麦的采收过程与小麦的消费过程之间,所存在的这些活动或环节,如小麦的播种、收割、分级、贮藏、运输、磨粉、消费等,就是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活动或环节。(www.chuimin.cn)

由于世界上同时存在着千千万万个人类个体和人类群体,他们可以同时进行思维或者实践,而且他们思维或者实践的对象可以是其他作为整体的人类个体或者人类群体,所以人类主体具有多元性。但是,由于每一个进行着思维或者实践的人类个体或人类群体,都是处于一定的时空条件限定下的人类个体或人类群体,加之存在着社会分工现象,因此从每一个进行着思维或者实践的人类个体或人类群体的角度出发,人类主体又具有一元性质。这种人类主体思维或者实践的一元性和多元性的统一,是通过人类思维或者实践中存在的社会分工这一环节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