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基于WEP L模型构建渭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拟模型。模型验证包括两个方面:历史下垫面系列、分离人工取用水过程时的天然河川径流模拟结果与本次全国水资源规划还原河川径流过程相比较,历史下垫面系列、耦合取用水过程时的河川径流模拟结果与实测河川径流过程相比较。......
2025-09-30
如上所述,1956~2025年的45 年中,自然驱动力下,受水文变化的影响,系列的降水有减少趋势,另外由于日照、相对湿度、日均风速三项因子影响,水面蒸发总体略有下降;对于人工驱动项,渭河流域用水有较大增长,下垫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自然—人工”二元驱动力作用下,渭河流域水资源也发生了深刻演变。为此,本次研究对水资源历史演变过程进行模拟,以摸清“自然—人工”二元驱动力作用下的水资源演变客观规律。
为描述渭河流域水资源演变的过程及其规律,本次研究利用了二元演化模型对1956~2025年系列实际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包括采用了各历史时期实际系列的气象信息、下垫面信息和供用水信息。其中由于难以得到逐年下垫面情况,研究采用时段代表方法,分别选用了6 期下垫面信息,代入对应时段模拟。6 期下垫面分别为:1956~1959 年系列代表下垫面、1960~1969 年系列代表下垫面、1970~1979 年系列代表下垫面、1980~1989 年系列代表下垫面、1990~2025年系列代表下垫面和2025年下垫面,以此组成下垫面系列,与人工取用水的逐年过程共同形成两大人类活动影响要素系列,再与逐年气象信息一起作为水资源系列模拟仿真基础。
1.广义水资源演变
渭河流域1956~2025年系列广义水资源评价的“历史仿真”结果见表6-14。
从表6-14可以看出,渭河流域1980~2025年系列平均年降水量较1956~1979 年系列低6.7%,径流性水资源减少了2.1%,广义水资源量减少了2.0%,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非径流性有效水分的利用率略有减少,减少幅度1.9%。
表6-14 渭河流域广义水资源系列仿真评价

① 根据前面所述,有效蒸发主要包括农田蒸散发、林草有效蒸散发和居工地的蒸散发三大类,潜水蒸散发已统计在狭义水资源中,故此处的有效蒸散发不包括潜水蒸散发,林草的有效蒸散发根据其盖度来确定。
渭河流域1990~2000 年系列平均年降水量较1956~1979 年系列低12.3%,径流性水资源偏少17.0%,广义水资源量偏少7.7%,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非径流性有效水分的利用率略微偏少,偏少幅度5.6%。
2.狭义水资源演变
渭河流域1956~2025年系列不同时段狭义水资源评价的“历史仿真”结果见表6-15。(https://www.chuimin.cn)
表6-15 分区“片水”资源系列仿真评价

从表6-15 结果看出,在“自然—人工”二元驱动力作用下,渭河流域1980~2025年系列平均狭义水资源总量较1956~1979 年系列低2.1%,其中地表水资源衰减7.3%,但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增加了20.2%。
渭河流域1990~2000 年系列平均狭义水资源总量较1956~1979 年系列低17.0%,其中地表水资源偏少26.5%,但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偏大23.6%。
为综合描述子流域内部以及子流域出口断面到控制断面之间的河道共同引起的水资源演变,表6-16 给出了渭河华县和北洛河
头两个断面不同时期水资源评价结果。
表6-16 华县和
头断面水资源系列仿真评价

从表6-16 可以看出,华县断面1980~2000 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65.7 亿m3,比1956~1979 年减少了8.7%;地下水不重复量为22.8 亿m3,比1956~1979 年增加20.2%,狭义水资源总量为88.5 亿m3,比1956~1979 年减少了2.6%。
华县断面1990~2000 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49.8 亿m3,比1956~1979 年偏少30.7%;地下水不重复量为23.5 亿m3,比1956~1979 年偏大23.7%,狭义水资源总量为73.3 亿m3,比1956~1979 年偏少19.4%。
相关文章
本研究基于WEP L模型构建渭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拟模型。模型验证包括两个方面:历史下垫面系列、分离人工取用水过程时的天然河川径流模拟结果与本次全国水资源规划还原河川径流过程相比较,历史下垫面系列、耦合取用水过程时的河川径流模拟结果与实测河川径流过程相比较。......
2025-09-30
比如,1956 年黄河流域花园口以上地表水实际灌溉面积为1685 万亩,到1980 年增至3561 万亩,增幅为2.11 倍。大量研究表明,下垫面的剧烈变化会造成流域水资源衰减严重。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循环演变指的就是这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流域水循环从内在机制到外在表现发生的深刻变化。......
2025-09-30
基于以上水资源内涵的分析可见,水资源评价应遵循三大基本准则并具有不同层次的评价口径,即基于有效性准则的广义水资源量、基于可控性准则的狭义水资源量和基于可持续准则的国民经济可利用量。为指导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在狭义水资源评价口径范围内,引入第三层次评价准则,即可持续性评价准则。......
2025-09-30
水资源有效保护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手段。因此,现代水资源评价方法是实现流域水资源有效保护的实践需求。水资源统一管理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理念,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各项功能和用途所进行的管理。......
2025-09-30
基于可持续性评价准则的国民经济可利用量,是在狭义水资源量内,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维持流域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循环为宗旨,考虑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水资源分配准则之上的社会经济可以利用的最大水量。......
2025-09-30
对二元水循环系统的研究,要坚持系统方法论的指导。水循环包括一系列复杂的水分运动和转化过程,单独把某一个水循环过程拿出来详细研究就是还原论的方法、分解的方法、局部描述的方法,把对各个环节的认识综合起来,形成对整个水循环过程的认识就是整体论的方法、综合的方法、整体描述的方法。这些看似对立的方法互相促进,辩证统一,共同促进水循环系统的研究。......
2025-09-30
按照广义水资源的界定,冠层截流蒸发对于对维护植物正常生理和人类居住环境是有益的,因而是有效的。在2000年现状下垫面条件下,渭河流域1956~2000 年45 年系列各项土壤有效与无效蒸发评价结果见表6-12。表6-13渭河流域广义水资源评价结果单位:亿m3从表6-13 可以看出,渭河流域45 年系列年均广义水资源量为593.80 亿m3,占降水总量的79.7%;广义水资源当中,狭义的径流性水资源占18.5%,有效的蒸散发占81.5%。......
2025-09-30
供水、发电、航运用水量根据统计数据得出,供水包括引用地表水和开采地下水,发电、航运主要是利用地表水;人工生态系统维持在本书主要考虑耕地及居工地对降水的有效利用量,可利用模型计算求出。当湿地系统维持水量不能满足湿地基本生态需水量时,则生态服务水量按零计算。......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