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发电、航运用水量根据统计数据得出,供水包括引用地表水和开采地下水,发电、航运主要是利用地表水;人工生态系统维持在本书主要考虑耕地及居工地对降水的有效利用量,可利用模型计算求出。当湿地系统维持水量不能满足湿地基本生态需水量时,则生态服务水量按零计算。......
2023-10-26
高效和低效水量指广义水资源在被国民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不同功效的水量。
径流性水资源在促进地下含水层良性循环,预防地质灾害,维持河流生态健康,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提供观赏娱乐功能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发挥的效用除受水循环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当前开发利用、经济技术条件以及节水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由于计算比较复杂,径流性水资源全部纳入到高效水量中。
根据广义水资源的定义,天然与人工生态对降水的有效利用量主要以蒸发蒸腾的形式表现,包括植被冠层截留蒸发量、植被蒸腾量、植被棵间土壤有效蒸发量及地表截留有效蒸发量、居工地蒸发以及水面蒸发量。
植被冠层截留蒸发量与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叶片大小以及降水量等因素有关,与植被生长的生理过程密切联系,称之为高效水量。据统计,繁茂的植被和森林冠层截留量相当可观,可达降水量的15%~45%。
植被蒸腾量是将土壤水吸收利用转化为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大量的农田试验表明,植被蒸腾量中绝大部分以水汽的形式散失到大气,是一种奢侈蒸腾,可认为是低效水分,另外形成生物量的部分可认为是高效水分。然而,由于植被的奢侈蒸腾量与植被的生理特性、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到目前并没有统一的鉴别标准。为此,植被蒸腾量认为是高效水量。(www.chuimin.cn)
植被棵间土壤蒸发以及棵间土壤截留蒸发是植被非生产性的水分消耗,没有直接参与植株干物质的生成,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所伴生的,相对于植被干物质的形成,其利用效用较低,可以通过技术措施进行调控,尤其对于农业,最大限度地抑制棵间蒸发,增加耕地蒸腾在总蒸发中的比例,对促进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提高农业生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认为是低效水量。
居工地的蒸发具有调节温度、美化居住环境、净化城镇空气等作用,也认为是高效水量。滩地水面蒸发在改善局地气候的同时,对于缓解洪水威胁具有一定的作用,因而属于高效水量。
沼泽地、滩涂作为湿地,水面蒸发是维持其自身生态平衡的必须水量,属于高效水量。
有关变化环境下流域水资源评价方法的文章
供水、发电、航运用水量根据统计数据得出,供水包括引用地表水和开采地下水,发电、航运主要是利用地表水;人工生态系统维持在本书主要考虑耕地及居工地对降水的有效利用量,可利用模型计算求出。当湿地系统维持水量不能满足湿地基本生态需水量时,则生态服务水量按零计算。......
2023-10-26
基于以上水资源内涵的分析可见,水资源评价应遵循三大基本准则并具有不同层次的评价口径,即基于有效性准则的广义水资源量、基于可控性准则的狭义水资源量和基于可持续准则的国民经济可利用量。为指导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在狭义水资源评价口径范围内,引入第三层次评价准则,即可持续性评价准则。......
2023-10-26
本书的学术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二元水循环模式和模拟方法,发展了流域水循环理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干扰下,流域水循环由一元自然力驱动的水循环模式演变为受“自然—人工”二元驱动作用的水循环模式,由此带来水循环结构、循环参数的变化。......
2023-10-26
本研究基于WEP L模型构建渭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拟模型。模型验证包括两个方面:历史下垫面系列、分离人工取用水过程时的天然河川径流模拟结果与本次全国水资源规划还原河川径流过程相比较,历史下垫面系列、耦合取用水过程时的河川径流模拟结果与实测河川径流过程相比较。......
2023-10-26
水资源有效保护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手段。因此,现代水资源评价方法是实现流域水资源有效保护的实践需求。水资源统一管理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理念,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各项功能和用途所进行的管理。......
2023-10-26
虽然两种下垫面条件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较大,但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互相影响,增水和减水效应相互抵消,对狭义水资源量及其构成分量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有效蒸散发与植被覆盖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广义水资源量的影响较大。草地恢复700km2对水资源的影响趋势与林地相同,但是草地对于地表水的减少量以及有效蒸散发的增加量小于林地的影响,详见表8 25。......
2023-10-26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的时空尺度一般较大,加上定量上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为规划服务的水资源评价当中不作考虑。因此,水资源动态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下垫面条件的动态化,即根据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影响确定其下垫面条件;二是开发利用条件的动态化,即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的开发利用条件。......
2023-10-26
比如,1956 年黄河流域花园口以上地表水实际灌溉面积为1685 万亩,到1980 年增至3561 万亩,增幅为2.11 倍。大量研究表明,下垫面的剧烈变化会造成流域水资源衰减严重。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循环演变指的就是这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流域水循环从内在机制到外在表现发生的深刻变化。......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