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汤茂如办学的双桥子融合公忠诚敬和和谐协调的校风

汤茂如办学的双桥子融合公忠诚敬和和谐协调的校风

【摘要】:汤茂如,四川大竹县人,平民教育家。来到崇宁后不久,汤茂如首先整顿校风,他提出,本“公”“忠”之精神办学,一面整理,一面改进,使新旧师生于潜移默化中,树立“诚”“敬”而“和协”之校风。汤茂如十分重视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文明礼貌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汤茂如刚来学校时,明显感受到新旧学生的精神态度颇为复杂,不少学生还未尽脱玩嬉的习性。

汤茂如,四川大竹县人,平民教育家。毕业于国立北京师范大学,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教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福建省教育厅第一科科长,四川教育学馆副馆长等。随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开展平民教育实验,是晏阳初创办乡村建设系学派的“四大金刚”之一。1941—1942年担任四川省立华阳中学校长。

留学归来后,汤茂如一直都以满腔热情实践着自己的教育梦想。作为省华中这所实验学校的首任校长,对于汤茂如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时教育的科学研究多集中在儿童教育领域,四川乃至全国都创设了不少实验小学,但中学教育的研究实验几乎是个空缺,这意味着省华中进行的实验将极为重要。可那时尚处国难时期,人力、物力都极其困难,校舍简陋、设施不足,并不具备实验的理想条件。不过,汤茂如还是决心要迎接这场考验,“教育工作本磨炼持久,任劳、忍苦之精神职业,故教育家于任何不安之生活状态中,仍须有百年树人之眼光,十年苦干之打算,且当抱愚公移山之决心,立继往开来之基础,此省立华中同仁,宜互相勉励者也”[6]

鉴于抗战时疏散与崇宁的实际情形,汤茂如以沉稳而踏实的工作作风,采取稳健步骤,“因陋就简,以最经济之办法,如何研究实验,改造破旧之环境,运用简要之设备,以谋教学之改进”[7],确定了在崇宁分校时的教育方针,同时也展望了今后迁回成都本校之后,研究实验条件将更为充实和丰厚,拟定了迁华阳本校时的教育方针。

来到崇宁后不久,汤茂如首先整顿校风,他提出,本“公”“忠”之精神办学,一面整理,一面改进,使新旧师生于潜移默化中,树立“诚”“敬”而“和协”之校风。由此可见,他的办学思想是把关注人的精神品质培养放到学校教育的首位,他关注的 “人”,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而是放眼于学校师生群体的发展与“和协”[8]

在教学方面,省华中制定和实行了不少改进措施:学校增设学科研究室,研究如何改进各科教材教学;要求教师运用简单设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实施自修辅导、问题讨论、设计活动等新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和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做各科听讲笔记与读书简记,借以练习求学的基本技能;强制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以养成爱好体育的习惯;实施农工生产教育,以改进旧日游玩性质的劳作课程,养成学生有农工的身手。为了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学校为每班准备了一个巡回图书箱,经各班学生组织图书委员会,自行保管。箱内装有中西字典、词典,以及各科参考书籍和课外读物等,由保管人员向学校图书室借阅。[9]

▲ 列五中学高中部,是一个以民国建筑风格为主的校园,古雅而宁静。 列五中学供图(www.chuimin.cn)

“生活即教育”,这既是省华中的教育理念,又是办学特色之一。汤茂如十分重视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文明礼貌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汤茂如刚来学校时,明显感受到新旧学生的精神态度颇为复杂,不少学生还未尽脱玩嬉的习性。他动员全体教员,切实施行导师制,要求师生共同生活,导师以父母爱护子女之心,教导学生,使学校生活家庭化,教学活动社会化;严厉施行童军管理,积极纠正浮嚣、颓废、迟缓、懒散的积习,而培养严肃、迅速、整齐、清洁的习惯;奖励童军活动,提高学生的服务与合作精神,帮助其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并练习处人做事的方法;要求教员注重学生的健康,除实施体育、卫生、童军等训练外,尤注意学生的衣食住行及一切日常生活,以增进心身之健康;主张课外活动与学科训练并重,使其与社教推行、抗战宣传和教学活动密切联系,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培养其自治与组织能力;重视礼节与美术音乐,以陶冶学生的品性。

当时,作为抗战大后方的成都,因为有不少大学和中学内迁,这里聚集了一大批精英知识分子,汤茂如坚持因材任用,审慎延聘教师,礼贤下士,吸引了不少海内外名师。他以开放的心胸、民主思想和人文理念,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当时学校教师中既有西装革履的留洋博士,也有长袍马褂的中文学究,还有金发碧眼的外籍教授,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相得益彰。那时物价高涨,许多教师虽然生活窘迫,却依然凭着对教育的热爱,怀抱无限希望留在省华中任教,他们之中有不少人主动放弃大学教授或者讲师,或者牺牲了其他待遇优厚的职位。

尽管时局动荡,深受人力、物力的限制,省华中实施改进一年之后,实验依然小有所成,让汤茂如也倍感欣慰,“在此整个国家民族遭遇生死关头之际,一切有利条件,实为可遇而不可求者,而教育工作之推动,又势不可缓,此校同仁亦惟埋头苦干,于无法中自找办法,于困难中寻求实效而已”[10]。在教学效果上,仅就基本学科(国、英)而论,新生较之该校旧制学生,已得一倍以上之效率;在校风方面,学生之前那些懒散等不良积习,均在短期内得到纠正,而新的严肃、迅速、整齐、清洁等习惯已渐次养成,而主动、努力向上之兴趣,亦随之得以引发;学生爱好体育之风已形成,欣赏音乐、美术、戏剧的兴趣已引起,劳动服务、吃苦耐劳之精神和好学向上与服务教师之品德,皆有显著之进步。[11]

汤茂如校长的这些主张,不仅奠基了实验的基本理论,而且成为列五中学以后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基石,列五中学今天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办学特色无不打上这一烙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