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双桥子,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没有种类丰富的零食,也没有应接不暇的电子产品,更没有惊险刺激的游乐场,而大多数父母都忙于应对生活的窘迫,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对于孩子们而言,“田坝头就是我们的游乐场”。除了油蚱蜢,诸如董鸡、秧鸡、屎壳郎等很多小动物都是男孩们的“猎物”。秋天收割稻谷之后,田野空荡荡的,没有可供秧鸡藏身的地方,男孩们就利用秧鸡的这个习性把它吓到谷草垛里捉住。......
2023-10-26
“我们到成都的时候,双桥子还是一片荒郊野岭,420厂宿舍区还在修建,周围都是菜地,还有些坟墓,有的白骨还翻露在外。那时连双桥路都还是一条烂泥路呢!”在当时才上小学一年级没几天的刘敏的眼里,双桥子就是农村,而成都就像是一个小县城,“那时东北可是重工业基地,共和国的长子啊,成都可比沈阳差了好大一截。”
建厂初期,无论是工作方面还是生活方面,420厂能够提供给职工和家属的条件都极其简陋和艰苦。那边厂房工地正在抓紧修建,施工现场从1958年国庆节开始就取消了每周唯一的休息时间星期天,工人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厂里号召职工“黑天到白天,一天当两天”,有些人甚至连续24个小时工作,累了就只能靠在椅子上睡一会儿;这边职工的宿舍不够,有好几百人只有和家人分开,按男女性别分别在厂房里打通铺。
那时,为了尽快将420厂建设好,厂里提倡“先生产,后生活”。来自重庆万州的李举亮1960年分到420厂,单身的他最开始住在今天宿舍楼10栋附近,“那好像是西南勘察地质队留下来的房子,我们见没有人管,就在那里打地铺;没有床,厂里就给了一个草垫子。”后来他又搬到了跳蹬河附近的408库房居住,“那边有床了,不过除了床就什么都没有,库房嘛,差不多200多米长、100多米宽,都是通的,没有墙。”
上海人孔祥富于1964年被分配到420厂,虽然那时厂里已经初具规模,开始正常生产,但生活条件依然简陋。他一开始住在由教室改造的宿舍区,一间教室用竹篾片编织的竹笆子分割成几个房间,竹笆子的表面糊上报纸当作墙,每一间里面再摆上十几二十张双层床,“一个房间里面住了好几十个人,上面都是通的,你打个屁隔壁都能听到。不过那个时候也不在意这些,白天上班很累,要加班到很晚,晚上回来倒头就睡。”
而如今连接一环路东三段与二环路东三段的双桥路,其实就是当年420厂那些住在水碾河的工人从家里走到厂区的上班路。原本只是一条田坎上的小路,后来厂里组织了四五百人的修路大队,那时候没有什么机械,全靠人力一锹一镐,肩扛手抬,填土打夯,手磨起泡了,肩磨出血了,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修通了双桥路,路面并不宽,差不多能并排过两辆卡车而已。不过,这条新修的双桥路还是泥巴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www.chuimin.cn)
那时,由于420厂是军工企业,对外称为“新都机械厂”,所以工人们把这条路称为“新都路”或者“上班路”,1962年以它所在的地区旧地名“双桥子”正式命名为双桥路。后来,双桥路慢慢改造成为碎石路,直到1965年左右,双桥路才铺上水泥,彻底告别了让人们头疼的烂泥路,真正成了一条笔直干净的马路,厂子弟校的学生还在路的两边种上了法国梧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双桥子一到晚上基本漆黑一片,而双桥路的两边只有零零星星的一些宿舍和民居,还有几个荒坟隐藏在草丛里,就算是男职工也不敢晚上独行。“我那时晚上加班回宿舍,都不敢一个人走双桥路,一定会拽上一个同事一起走。”1961年进厂的一位老职工说,“背后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就害怕得很。”厂里陆续在双桥路上修建了厂俱乐部和医院、子弟校,双桥路才慢慢热闹起来。如今双桥路的两边有几百户商家,他们以经营干杂、百货、副食品、餐饮、服装业为主,尤其是晚上和节假日特别热闹,家家店铺都有不少顾客光临。
【注释】
[1]曹树清:《八千里路云和月——420厂初创纪实》,载王春才主编《三线建设铸丰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有关双桥子的文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双桥子,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没有种类丰富的零食,也没有应接不暇的电子产品,更没有惊险刺激的游乐场,而大多数父母都忙于应对生活的窘迫,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对于孩子们而言,“田坝头就是我们的游乐场”。除了油蚱蜢,诸如董鸡、秧鸡、屎壳郎等很多小动物都是男孩们的“猎物”。秋天收割稻谷之后,田野空荡荡的,没有可供秧鸡藏身的地方,男孩们就利用秧鸡的这个习性把它吓到谷草垛里捉住。......
2023-10-26
刘敏终于决定换部智能手机,开始使用微信,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把画作配上相关的文字发在朋友圈里,这些共同的记忆引起了无数老职工的共鸣和怀念。“双桥子这边,哪栋老房子在哪个位置,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张地图就装在我的头脑里,我从小到大都是在这里长大的。我不晓得自己还会画多少,延续多少期,不过,这些对于我自己、我的父辈来说,都是一个纪念,要是我不画下来,很多事情就会忘记了。”......
2023-10-26
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它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在那个热火朝天建设祖国的年代,东郊有无数工人怀着一腔热血投身建设,他们在忘我的工作中脚踏实地,播下希望的种子,绽放出各自的青春芳华。严谨认真的刘敏凭着年轻人的冲劲和钻劲,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先后担任工艺室主任、技术科科长。......
2023-10-26
走在双桥子的街上,不熟悉这里的人们常常会心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双桥子”“水碾河”这些一看就知道是和河流有关的地名,可如今它们的所在地偏偏全是水泥路面,根本没有什么河流,甚至连小小的沟渠都没有?“水碾河那里,以前真的有条河,就叫水碾河。”清同治年间,人们在这条河沟上修建了一座水碾,供附近村民打米、磨面用,后来,人们以此为标志性建筑,将小河沟及其附近的区域称为“水碾河”。......
2023-10-26
“好听是好听,但为什么就没有人来学呢?”唐荣基从2001年就开始等待自己的“大徒弟”,他希望有人可以把竹琴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无论男女,只要愿意学,只要自身条件还合适,我都愿意教,不收一分钱。”2005年6月,唐荣基在新华公园进行竹琴表演,吸引了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老师和四名同学前来学艺,可他们只坚持了一周的时间。......
2023-10-26
双桥路上的420厂俱乐部,可谓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双桥子的地标建筑,不仅仅是厂里的人会自豪地说起它,就连附近居民的童年回忆里也有它的身影。为了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420厂在建厂初期便开始修建职工俱乐部,位置就在今天的双桥路聚乐苑附近。2001年左右,俱乐部被拆除,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居民楼。......
2023-10-26
成都的高层房屋建筑,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而位于蜀都大道东段一环路与水碾河交叉口的成都饭店,主楼高13层,是当时成都市内第一幢宾馆高层建筑。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地标建筑,人们都用“港得很”来形容成都饭店。除了“身高”优势以外,成都饭店的配套设施更是让人们感叹“港得很”。成都饭店拥有标准房、套房及豪华房共310间,走进宽敞舒适的客房,每一间都干净整洁、典雅华贵。......
2023-10-26
身为校长,王崇阶坚持民主办学,倡导师生共同生活。这些改革在当时可谓力度颇大,充分展现了王崇阶开拓革新的魄力和学校勇于改革的精神。正是心怀这种神圣的责任感,王崇阶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兴校举措,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把学校办成了一所有灵魂、有思想、有精神的学校,让身处逆境中的省华中重新茁壮成长,成为名校之一。......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