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通过讲(写)故事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德育手段称为德育叙事。选择什么样的故事,由什么人来讲故事,选择什么样的叙事方法,这些都是开展德育叙事的关键。如此,德育素材便一下子丰富起来,德育叙事日渐丰满。在德育叙事成熟以后,我基本成了幕后人,德育叙事也完成了从“一个人的独角戏”到“大家演绎故事”的华丽转身。......
2023-10-25
在此之前,我曾经做过一些教师成长团队,多是依托学校建立的教师成长组织。这些团队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团体动力,活力不足。在行政力量支撑渐淡之后,团队的组织结构也就开始涣散,要么形同虚设,要么彻底消失。即使是在权力推动之下组织起来活动,名不副实、假大空等问题也严重存在,对教师的成长作用远达不到预设的效果和目标。究其原因,或许“叙事者”的形成过程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自愿,团队行走的内驱力。我前期所做的教师成长团队,大都是由学校领导推荐、指派团队成员。有些学校虽然在表面上是领导号召、教师“主动”报名,但大都经过了幕后的动员。有的老师甚至是为了迎合学校的号召,看在“领导权威”的面子上才勉强申请加入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因素”或明或暗地存在着,所以这些成员大都属于“被主动”,是典型的“被成长”。而“叙事者”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间团队,成员之间既没有隶属关系,也无上下级区别,他们融入这个团队皆是“因自己的心”,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自发成长。叙事者寇介芳在挑战期间参加了学校安排的中韩交流活动,已经是“老花眼”的她,只能在字体比较小的iPad记事本里写博文。她的博文,大多是在韩国时间的凌晨完成的。她所在的韩国青少年活动基地网络不稳定,经常断网,她就到楼下大厅里或者是商场里去发博文。她在挑战的最后一篇博文中说:“在我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没有哪一次上级组织的活动能让我如此痴迷地投入,高度地自律,长久地激动。原因很简单,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叙事者团队,之所以能够快速形成行动力,正是基于每位成员的“自愿行走”。除夕之夜,就在举国上下共赏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我们群里挑战博文发布依然持续不断,甚至比平时热闹了很多。有一位叙事者在博文中说:“我在想,假如这是学校在除夕夜布置的工作,我们会怎样?肯定是牢骚满腹,怨声载道。但是,这是我们自找的任务,我们只能坚持。即使有承受不了的困难,也得硬硬憋回去。”一个“憋”字,就把因为自己选择而必须竭尽全力的决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这其实就是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属于教师成长的“内力”。对于叙事者团队来说,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就是行走的强大内驱力。
温度,团队形成的背景色。教育行政推动下的教师团队,在启动时往往会以通知、公告、文件等形式进行宣传,内容和表述大都过于公文化,里面很少有情感因素存在,极难与受众形成共鸣。《寒假,你敢挑战吗?》则不同,它从一开始就带有情感的温度。第一段,“你有多久没写作了?还记得在日记本上写出的第一段话吗?还记得在QQ空间写日志的那段时光吗?还记得在各种网站上开通过的那些博客吗?”一连四个老朋友式的追问,既提醒了阅读者曾经的写作经历,又隐隐蕴含了一点惋惜、一点暗示、一点提醒。第二段,“可能你也动过笔,可是没有坚持下去,毕竟一个人走路是很容易懒惰的,但如果有一群人陪着你呢?也许会大不一样!”这里面融入了理解、宽容,还柔性地提出了建议,并埋下了一个小小的诱惑,动人、动心、动情。第三段,“寒假是修复心灵最好的时节,一个月的时间,或许你收获的不仅是放松和休息,还能顺便捡回不小心玩丢的那个自己。”这就定下了整个活动的基调——找回自己。寻己,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而我们的挑战书恰恰就是击中了这个要害。
当战胜自我成为一种诱惑,叙事者就具有了行走的精神动力。为什么我们的活动会在短时间内凝聚起全国各地的那么多人?为什么我们的团队从形成那天就具有了强大的力量?我想,因为我们的出发是美丽的,这份带有情感温度的挑战书,开启的是人心和愿望。而这种以人性温度为背景色的开始,也就决定了一个叙事者团队的高品质、高品位。(www.chuimin.cn)
点燃,团队精神的黏合剂。在给学校带团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把自己定位成了引领者。我不断地给他们讲课,不停地督促检查他们的行动。但是,他们依然懒惰,依然得过且过,依然敷衍了事。同样,体制下的教师团队也惯于这样的“灌输制”,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更是容不得有任何的交流。为了保证引领者的尊严,组织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维持秩序,这与教师对学生的监管控制如出一辙。似乎,团队的成长只需要引领,引领者以外的成员只能是被动地接受。
叙事者行走至今天,很多事情让我感悟颇深。叙事者耿欣在挑战的瓶颈期,感觉自己无法再坚持下去了,便打算放弃。这时候,王敏老师不断地鼓励她,并心甘情愿地做她的粉丝,不停地评价她的文章,还让更多的人来为她打气助威。就这样,同伴的温暖让耿欣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成为叙事者管理团队的成员之一。有一位校长参加了我们的挑战,意外的是,群里还有他们学校的几位青年教师也在挑战。最终,他们都完美地实现了30天不间断地写作。这位校长感慨地说:“真的没有想到他们几个能够坚持下来,在我们学校自己的成长团队里,他们是最不愿意成长的。每当我给他们布置成长任务时,他们的怨言最多。但在这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他们,激情而又富有活力。看到他们这样努力,我怎么能输给他们呢?所以我坚持下来了。”我问其中一位老师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他说:“在学校的团队里,我们校长是只说不做的,让我们每周一篇文章,他却一年到头不写一点文字。在这个群里,他都天天写了,我们怎么还敢懈怠?”我想,他们彼此的成功,恰恰是因为校长放弃了以往引领者的尊贵姿态,实现了彼此的点燃。
我觉得,教师自主发展并非“孤立发展”。对于一个教师成长团队来说,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共享,应该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外力”。一个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的“彼此点燃”。点燃,应该就是团队精神的强力黏合剂。
有关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的文章
我把通过讲(写)故事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德育手段称为德育叙事。选择什么样的故事,由什么人来讲故事,选择什么样的叙事方法,这些都是开展德育叙事的关键。如此,德育素材便一下子丰富起来,德育叙事日渐丰满。在德育叙事成熟以后,我基本成了幕后人,德育叙事也完成了从“一个人的独角戏”到“大家演绎故事”的华丽转身。......
2023-10-25
在课程设置标准中,班会课属于校本课程,学校对班会课的开发及建设具有很大的自主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整体研究各级德育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校级德育主题,并把三项德育主题细化成二十四项意识或能力要求。这样一来,每个班级的每次班会主题都是由学生问题衍生出的,同时又存在于整体的德育规划之中,既保证了班会主题的鲜活性,又满足了德育体系建设的统一性。......
2023-10-25
国旗下讲话是全校唯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全员参与的一种德育活动,为什么不能成为校长们发挥影响力的一个机会呢?国旗下讲话,必定是校长发挥教育影响的理想阵地。由此可见,国旗下讲话完全可以开发成一门校本课程,并由校长亲自开发实施。但要谨记的一点是:国旗下讲话,不仅仅是讲话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门课程,是一种课堂,专属于校长的课程和课堂。......
2023-10-25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重点研究开发了两大类型的叙事班会,并在每一类型内,摸索出了不同的设计方式方法。有些故事或事件本身无法进行价值判断,揭示的问题具有“两难”性,容易产生“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选择困境,这样的故事我们称为“道德两难故事”,它是我们开发叙事班会的一种重要素材。这种由多个故事共同参与的班会课,其设计方法与思路各有不同,但也有基本的思路可循。......
2023-10-25
适时转身,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专题性的写作任务代替零散的写作训练,激发了教师写作的动力。专题性写作通过对某一专题的纵深反思写作,逐层递进地步步深入,使整个写作具有了任务驱动的可能性。几年前,我曾经针对班里的一个“问题女生”进行过专题性写作,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了七十多篇文章。由此,无论是从教师写作技能来说,还是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看,专题性写作无疑都是一种有深度的写作。......
2023-10-25
至今天,王老师的“把我写给你看”系列已经写到了第20篇。从文章里,很容易可以看出王老师自我反思后带给学生的影响,以及班级里发生的可喜变化。按照王老师的说法,原来他的班级管理很“硬”,现在很“软”,但效果很好。这应该是对王老师系列写作的最好回应。在随后的QQ交流中,王老师一再强调,并不是一两个学生发生了改变,而是一群学生在改变着班级。这自然是叙事的力量。......
2023-10-25
王维审说:“我很幸运,在我即将对自己的叙事研究失去信心的时候,挑战给了我希望和力量。我相信叙事的力量是一直存在的,这份力量就在于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彼此点燃。”......
2023-10-25
人都会遇到困苦的事情,无论多少,无论大小。这就让很多人选择服从,并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人的安慰。之后,她因公然藐视白人而遭逮捕。这场运动的结果是,1956年联邦最高法院裁决禁止公交车上“黑白隔离”,帕克斯从此被尊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母”。原因很简单,帕克斯让我看到了不屈服的力量,而那头跌入枯井却又踏着纷至沓来的泥土跳出来的驴子,则让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厄运和曲折。因为,我是一个不愿意服从于困苦的人。......
2023-1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