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叙事者:启示推开教育的新窗

叙事者:启示推开教育的新窗

【摘要】:究其原因,或许“叙事者”的形成过程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而“叙事者”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间团队,成员之间既没有隶属关系,也无上下级区别,他们融入这个团队皆是“因自己的心”,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自发成长。当战胜自我成为一种诱惑,叙事者就具有了行走的精神动力。叙事者行走至今天,很多事情让我感悟颇深。就这样,同伴的温暖让耿欣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成为叙事者管理团队的成员之一。

在此之前,我曾经做过一些教师成长团队,多是依托学校建立的教师成长组织。这些团队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团体动力,活力不足。在行政力量支撑渐淡之后,团队的组织结构也就开始涣散,要么形同虚设,要么彻底消失。即使是在权力推动之下组织起来活动,名不副实、假大空等问题也严重存在,对教师的成长作用远达不到预设的效果和目标。究其原因,或许“叙事者”的形成过程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自愿,团队行走的内驱力。我前期所做的教师成长团队,大都是由学校领导推荐、指派团队成员。有些学校虽然在表面上是领导号召、教师“主动”报名,但大都经过了幕后的动员。有的老师甚至是为了迎合学校的号召,看在“领导权威”的面子上才勉强申请加入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因素”或明或暗地存在着,所以这些成员大都属于“被主动”,是典型的“被成长”。而“叙事者”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间团队,成员之间既没有隶属关系,也无上下级区别,他们融入这个团队皆是“因自己的心”,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自发成长。叙事者寇介芳在挑战期间参加了学校安排的中韩交流活动,已经是“老花眼”的她,只能在字体比较小的iPad记事本里写博文。她的博文,大多是在韩国时间的凌晨完成的。她所在的韩国青少年活动基地网络不稳定,经常断网,她就到楼下大厅里或者是商场里去发博文。她在挑战的最后一篇博文中说:“在我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没有哪一次上级组织的活动能让我如此痴迷地投入,高度地自律,长久地激动。原因很简单,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叙事者团队,之所以能够快速形成行动力,正是基于每位成员的“自愿行走”。除夕之夜,就在举国上下共赏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我们群里挑战博文发布依然持续不断,甚至比平时热闹了很多。有一位叙事者在博文中说:“我在想,假如这是学校在除夕夜布置的工作,我们会怎样?肯定是牢骚满腹,怨声载道。但是,这是我们自找的任务,我们只能坚持。即使有承受不了的困难,也得硬硬憋回去。”一个“憋”字,就把因为自己选择而必须竭尽全力的决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这其实就是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属于教师成长的“内力”。对于叙事者团队来说,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就是行走的强大内驱力。

温度,团队形成的背景色。教育行政推动下的教师团队,在启动时往往会以通知、公告、文件等形式进行宣传,内容和表述大都过于公文化,里面很少有情感因素存在,极难与受众形成共鸣。《寒假,你敢挑战吗?》则不同,它从一开始就带有情感的温度。第一段,“你有多久没写作了?还记得在日记本上写出的第一段话吗?还记得在QQ空间写日志的那段时光吗?还记得在各种网站上开通过的那些博客吗?”一连四个老朋友式的追问,既提醒了阅读者曾经的写作经历,又隐隐蕴含了一点惋惜、一点暗示、一点提醒。第二段,“可能你也动过笔,可是没有坚持下去,毕竟一个人走路是很容易懒惰的,但如果有一群人陪着你呢?也许会大不一样!”这里面融入了理解、宽容,还柔性地提出了建议,并埋下了一个小小的诱惑,动人、动心、动情。第三段,“寒假是修复心灵最好的时节,一个月的时间,或许你收获的不仅是放松和休息,还能顺便捡回不小心玩丢的那个自己。”这就定下了整个活动的基调——找回自己。寻己,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而我们的挑战书恰恰就是击中了这个要害。

当战胜自我成为一种诱惑,叙事者就具有了行走的精神动力。为什么我们的活动会在短时间内凝聚起全国各地的那么多人?为什么我们的团队从形成那天就具有了强大的力量?我想,因为我们的出发是美丽的,这份带有情感温度的挑战书,开启的是人心和愿望。而这种以人性温度为背景色的开始,也就决定了一个叙事者团队的高品质、高品位。(www.chuimin.cn)

点燃,团队精神的黏合剂。在给学校带团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把自己定位成了引领者。我不断地给他们讲课,不停地督促检查他们的行动。但是,他们依然懒惰,依然得过且过,依然敷衍了事。同样,体制下的教师团队也惯于这样的“灌输制”,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更是容不得有任何的交流。为了保证引领者的尊严,组织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维持秩序,这与教师对学生的监管控制如出一辙。似乎,团队的成长只需要引领,引领者以外的成员只能是被动地接受。

叙事者行走至今天,很多事情让我感悟颇深。叙事者耿欣在挑战的瓶颈期,感觉自己无法再坚持下去了,便打算放弃。这时候,王敏老师不断地鼓励她,并心甘情愿地做她的粉丝,不停地评价她的文章,还让更多的人来为她打气助威。就这样,同伴的温暖让耿欣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成为叙事者管理团队的成员之一。有一位校长参加了我们的挑战,意外的是,群里还有他们学校的几位青年教师也在挑战。最终,他们都完美地实现了30天不间断地写作。这位校长感慨地说:“真的没有想到他们几个能够坚持下来,在我们学校自己的成长团队里,他们是最不愿意成长的。每当我给他们布置成长任务时,他们的怨言最多。但在这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他们,激情而又富有活力。看到他们这样努力,我怎么能输给他们呢?所以我坚持下来了。”我问其中一位老师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他说:“在学校的团队里,我们校长是只说不做的,让我们每周一篇文章,他却一年到头不写一点文字。在这个群里,他都天天写了,我们怎么还敢懈怠?”我想,他们彼此的成功,恰恰是因为校长放弃了以往引领者的尊贵姿态,实现了彼此的点燃。

我觉得,教师自主发展并非“孤立发展”。对于一个教师成长团队来说,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共享,应该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外力”。一个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的“彼此点燃”。点燃,应该就是团队精神的强力黏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