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叙事者手册:行走方式、教育实践、成长团队

叙事者手册:行走方式、教育实践、成长团队

【摘要】:《叙事者手册》之“我们是谁”叙事者,以叙事为行走方式,“叙事教育”的实践者。叙事者,一个成长团队,由王维审倡导并发起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专业叙写、专业阅读和专业引领为常态行走方式,以叙事研究为基本成长路径。我们将对各种活动的出勤及作业提交情况进行考核。

在挑战活动结束的那天,《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周刊》记者宋鸽对我们团队进行了长达10个小时的专访。在这个过程中,这位长期研究教师成长问题的资深记者,与叙事者管理团队就“民间教师团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对话:民间教师团队,“走下去”更具挑战性。

是的,对于大多数“民间教师团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走下去的持续动力不足。这几年,各种团队风起云涌,但大都在短暂的闪耀之后,迅速归于平淡。我们叙事者也将面临这样的问题,挑战只是唤醒了叙事者们内心深处已经隐匿起来的那份激情,如何保持这份激情,并持久地走下去,确实是一项更具挑战性的挑战。好在,我们已经在行走过程中一点点凝聚出了叙事者独有的精神特质,明确了团队行走的五大路径,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个团队应该具备的一切核心要素,并且是一种高品质的高位建构。

于是,我们有了自己的叙事者文化,有了自己的《叙事者手册》。

《叙事者手册》之“我们是谁”

叙事者,以叙事为行走方式,“叙事教育”的实践者。

叙事者,拥有同一种精神长相,以“叙事教育”为心灵信仰,崇尚叙事的力量,相信叙事对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根性意义。

叙事者,一个成长团队,由王维审倡导并发起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专业叙写、专业阅读和专业引领为常态行走方式,以叙事研究为基本成长路径。

《叙事者手册》之“形象及解读”

标的标志图案由一支笔抽象而成,整体形象为汉字“文”,也可以看成偏旁部首“讠”,还可以抽象为一个人飞翔的姿态,意喻着:叙事者是借用文字叙读教育的人,阅读和写作是我们飞翔的力量。外面的多层圆环寓意读书圈、写作圈、朋友圈,代表了我们是一个紧密团结的成长团队。图案中蕴含了“XSJY”四个字母,分别为“叙事教育”的拼音首字母,代表了叙事者团队的最终研究方向是“叙事教育”。

《叙事者手册》之“叙事者之歌”

《叙事者手册》之“互动交流平台”

1.叙事者QQ群:138833692

2.叙事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oshixushizhe

3.叙事者微博:

http://weibo.com/u/5849881351

4.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woshixushizhe”(www.chuimin.cn)

《叙事者手册》之“团队动力系统”

1.发展项目部。整体协调叙事者团队综合事务,重点做好团队成员展示、专家引领时的服务工作,包括联系、海报宣传、讲座主持、活动考核等。

2.阅读项目部。系统规划、组织实施叙事者阅读活动,协调读书活动中专家与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做好读书感悟等的发布及考核等工作。

3.写作项目部。做好叙事者写作项目的整体规划、深入推进,负责教育媒体征稿信息的整理、转发等工作,做好写作活动的博文链接及考核等工作。

4.推广项目部。负责叙事者微信公众号(woshixushizhe)的维护与推广,电子杂志、纸质杂志的设计与制作,叙事者博客、微博的日常维护。

《叙事者手册》之“常态行走方式”

1.叙事者·悦读:每月前三周,读书项目团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导读(内容上包括领读人做的“启动导读”和“问题导读”,全体叙事者均可做的“聊书式”导读;形式上分为有声导读和文字导读),完成整本书的首次阅读;第三周周末,由项目团队发布读书交流主题,引导叙事者进行为期一周的反刍式深度阅读;第四周周末,在固定时间举行“线上书吧”读书交流,每人撰写一篇读后感。

2.叙事者·共写:每月至少撰写三篇教育叙事,每篇教育叙事字数要在800字以上。前三周的周六6:00—24:00,每人选择一篇最优秀的教育叙事作为叙事者“成长作业”在QQ群内展示交流。

3.叙事者·交流:每月第二周周末,由发展部负责一期(展示、引领)“名师讲坛”交流活动,由群内名师进行特色展示,由群外名师进行成长引领。叙事者团队成员需按时参加,发展项目组负责对参加人员进行考核,并整理展示交流材料。

综上,叙事者成员,每个月内需要参加两次线上活动(一是“线上书吧”,一是“名师讲坛”),撰写4篇文章(3篇“成长作业”,1篇读后感)。我们将对各种活动的出勤及作业提交情况进行考核。

《叙事者手册》之“成长理念与策略”

成长理念:我们不会制造成长,我们只能影响成长。

策略路径:团队升级、专业研究、联合成长。

团队升级:叙事者QQ群(138833692)作为叙事者成长的孵化场,进群门槛较低,一切践行“叙事教育”,愿意一起成长的人均可进入。在这个孵化场,我们主要进行“三种常态行走”,并通过对“悦读、共写、交流”三项活动参与情况的考勤,逐步确定叙事者骨干成员,组建“叙事者·精英群”,进行更加专业、科学的成长。

专业研究:在行走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叙事者的特长方向,逐步组建各种专业研究“工作室”。在做好团队成员基本素养提升的基础上,打造特色,形成个人和团队品牌。我们把“叙事教育研究”作为根本的研究方向,主要从学校德育的叙事化改造、班级建设的叙事化改造、叙事型主题班会的模式构建、叙事与家庭教育的契合、叙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叙事与学科教学的契合等方向开展研究。

联合成长:我们愿意和任何形式的教师团队一起成长。联合的主要形式有两种:协同,即与各种教师专业成长团队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互相补充,彼此促进;融合,学校或区域成长团队,整体加入叙事者,成立“叙事者·某某团队”,叙事者给予网络上的成长影响,小团队重在开展独特的线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