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是全校唯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全员参与的一种德育活动,为什么不能成为校长们发挥影响力的一个机会呢?国旗下讲话,必定是校长发挥教育影响的理想阵地。由此可见,国旗下讲话完全可以开发成一门校本课程,并由校长亲自开发实施。但要谨记的一点是:国旗下讲话,不仅仅是讲话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门课程,是一种课堂,专属于校长的课程和课堂。......
2023-10-25
有一位挑战者私信我说:“在写作挑战过程中,我不断地尝试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感觉自己的行为有一些确实是违反教育规律的,甚至还有一些行为违背了自己的内心。我也想实施自己理想中的教育,也想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但是,每当回到现实中,我发现还是有很多无奈和无法改变的困境。面对强大的应试教育,面对千百年留下来的‘传统力量’,我一个人的力量又能做什么呢?唉!越反思越痛苦,是做一个痛苦着的明白人,还是做个糊涂人继续跟风呢?”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接触过很多,也写过几篇相关的文章。借助这位老师的困惑,我回忆了其中的三篇文章,并把这三篇文章中的观点以三个层次来呈现。
首先,你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力。
在《你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力》中,我通过一系列小事描述了一种现象: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把体制当成逃避责任和自我开脱的借口。似乎,我们所有的过错和不足都是体制造成的,我们是无辜的,体制在那里,我们不得不屈服和顺从。然后,我引述了一个小故事: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原因是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个企图翻墙的年轻人。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是在法律管辖之下的一种人性良知。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一块铁板,应该都能做到。
在文章的最后,我总结道:也许体制是个坚硬的东西,它所营造的教育环境也过于刚性;也许我们无法与体制对抗,也没有时间等待体制的完善,但我们完全可以在体制下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用为师者的智慧、专业和勇气,抵住体制纷至沓来的脚板,为那些朴实的孩子赢得一个缓冲地带。至少,我们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力。
其次,你可以“营造局部的春天”。
在《为自己营造局部的春天》中,我写了两个以前的学生,他们现在做了老师。一个在很偏僻的农村学校,整个学校教师成长氛围不浓,教师大多是在混日子。他认为自己不能成长的过错,在于那个不上进的环境,与自己毫无关系。另一个在城里的学校,学校教学质量不错,对教学成绩抓得很紧。他认为,只要有分数束缚着,教师就无法挣脱应试教育;只要体制不改,教育就只能走老路子。同样,他也把自己教育理念的狭隘归咎为教育大环境的紧蹙。为了给他们一点启示,我和他们聊了三样常见的东西——伞、空调和大棚。虽然这三样东西都不能改变整个天气,但是伞给了我们一小块没有雨的天空,空调给了我们一个舒适的空间,温室大棚给了我们一小片春天的感觉。由此,我给出自己的建议:“在不能够改变整个环境的时候,我们能够做的,无非就是像温室大棚一样,营造一个局部的春天。”(www.chuimin.cn)
再次,你可以努力成为“改变世界的少数人”。
在《少数人是怎样改变世界的》一文中,我写了一个朋友的困惑:在一个波澜不惊的环境里,一个人的努力有用吗?个体的努力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周围的慵懒呢?回答这个困惑,我同样借用了一个小故事。
我曾经在一个纪录片里欣赏过火烈鸟大迁徙的场面,成千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一起翱翔天空的壮观令人震撼。然而,更让我有所感触的却是它们在迁徙之前的努力。每到需要迁徙的时候,总有少数火烈鸟率先飞离湖面,拉开迁徙的序幕。然而,其他的火烈鸟好像并没注意到,于是这一小群火烈鸟又飞回到湖面上。头一日的徒劳无功并没有让它们气馁,第二天它们会继续进行尝试。第二天,更多的火烈鸟和它们一道起飞,然而绝大多数火烈鸟依然是毫不在意。所以,这些先驱又飞了回来。这样的尝试要持续好多天,每次都有更多的火烈鸟加入飞行的大军,可终因大多数的火烈鸟依然没有注意到,大迁徙的计划也就一再搁浅。后来,有一天,情况终于改变了。依旧是一小群火烈鸟不停歇地扇动翅膀,吸引更多的火烈鸟加入进来。虽然还是少数,但它们的行动已经足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整群的火烈鸟都飞了起来,大迁徙开始了——成千上万只火烈鸟同时腾空而起。几只鸟儿,就这样决定了整个鸟群的整体行动。
我想,这三篇文章已经解答了这位老师的问题。在面对看似无法改变的教育大环境时,我们至少可以有这么三种态度:一是努力让自己不成为“帮凶”,尽可能地保留住自己抬高一厘米的权力;二是力争有所作为,在权限和能力范围内为学生营造一个局部的春天;三是不做沉默的多数,成为改变世界的少数人。
这三种态度,尤以第三种最为可贵。
有关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的文章
国旗下讲话是全校唯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全员参与的一种德育活动,为什么不能成为校长们发挥影响力的一个机会呢?国旗下讲话,必定是校长发挥教育影响的理想阵地。由此可见,国旗下讲话完全可以开发成一门校本课程,并由校长亲自开发实施。但要谨记的一点是:国旗下讲话,不仅仅是讲话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门课程,是一种课堂,专属于校长的课程和课堂。......
2023-10-25
至今天,王老师的“把我写给你看”系列已经写到了第20篇。从文章里,很容易可以看出王老师自我反思后带给学生的影响,以及班级里发生的可喜变化。按照王老师的说法,原来他的班级管理很“硬”,现在很“软”,但效果很好。这应该是对王老师系列写作的最好回应。在随后的QQ交流中,王老师一再强调,并不是一两个学生发生了改变,而是一群学生在改变着班级。这自然是叙事的力量。......
2023-10-25
适时转身,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专题性的写作任务代替零散的写作训练,激发了教师写作的动力。专题性写作通过对某一专题的纵深反思写作,逐层递进地步步深入,使整个写作具有了任务驱动的可能性。几年前,我曾经针对班里的一个“问题女生”进行过专题性写作,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了七十多篇文章。由此,无论是从教师写作技能来说,还是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看,专题性写作无疑都是一种有深度的写作。......
2023-10-25
此时,我把它拿过来作为本书的题目,是因为“推开另一扇窗”所表达的,也是教师成长所要遵循的一种理念。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来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在玛丽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并获得了成功。对于教师来说,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方向,自觉、自主地为之而努力,争取一种自我的成长与成功,无疑就是推开了适合自己的那扇窗子。无疑,这是推开另一扇窗后,生命的一种最好姿态。......
2023-10-25
《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一书开篇用的小标题很有意思,是南非纳塔尔北部部落的问候语,中文意为“我看见你了”。那里的人们见面最常说“我看见你了”,对方则用“我在这儿”来回应。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两个陌生人走到一起成为夫妻,是从相知开始的,相知才可能相爱。幸福的婚姻来自相爱,幸福的职业也来自相爱。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去认识她,真心地爱她,包容她,与她一起成长,和她谈一辈子的恋爱。......
2023-10-25
研究性写作就是方法之一。所谓研究性写作,就是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把个人特长进行系统建构、理论提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个性和主张的研究过程。前面我们说过,问题性写作是基础的教师基本能力提升途径,专题性写作则可以在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研究性写作则是发现、挖掘、提炼个人特色的顶层研究方式。......
2023-10-25
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在仰头看的三条猎狗,最后,兔子竟然逃脱了。其实,这位老师的困惑很像故事里的情景,“土拨鼠”原本是最初的目标,但因为一只偶然跳出来的“兔子”竟然被忘记了。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放在了追逐“兔子”上,写作的目的也慢慢与“兔子”建立了关系,以致最终忘记了自己写作的“土拨鼠”——喜欢。......
2023-10-25
就这一点,我想给一些老师,特别是文字基础和写作能力都已经达到一定水准的老师一个建议:写文章要学会拾级而上。教师写作不同于作家的文学创作,它的最终目的是改变教师的教育实践,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写作属于专业写作,应该多一点专业味。......
2023-1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