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是全校唯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全员参与的一种德育活动,为什么不能成为校长们发挥影响力的一个机会呢?国旗下讲话,必定是校长发挥教育影响的理想阵地。由此可见,国旗下讲话完全可以开发成一门校本课程,并由校长亲自开发实施。但要谨记的一点是:国旗下讲话,不仅仅是讲话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门课程,是一种课堂,专属于校长的课程和课堂。......
2023-10-25
自从王敏老师的文章被“相中”后,挑战文章被报刊编辑选用的消息就接二连三地传来,越来越多的优秀挑战文章被编辑老师青睐。我祝贺每一位作者,这也是我们应该赢得的一份额外奖赏。
祝贺之余,我还想多说几句,以表达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第一,我们需要这样的奖赏。写作是件很寂寞的事情,刚刚开始走向写作之路的人往往很少能够耐得住这份寂寞,这也是很多人曾经拿起过笔,又最终放下的原因之一。写作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一篇短短的文章,也许要消耗掉作者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如果没有恰时出现的鼓励和激励,很少有人能够独自一直坚持。而报刊编辑的认可以及读者的欣赏,往往是消除辛苦最好的妙药。人都有被欣赏的愿望,写文章的人更是如此。一篇叙事文章,实际上是作者对教育的理解。自己的观点在媒体上展示,或许能够得到更多观点的碰撞,也或许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思考和借鉴,这是写作的重要价值,也是对作者最大的奖赏。
所以,我建议每位叙事者,把自己最好的文章整理出来,尝试投稿。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一种验证,也是不断修正自己表达能力的机会。
第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这样的奖赏。叙事者才起步,才写了这么一点文章,就有了发表的机会和可能,这的确是能力的体现。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发表几篇文章而参加挑战,那么你对叙事者的理解还是有偏颇的。只能说,“发表”是叙事者一路行走的意外收获和额外奖赏,是对叙事者生命色彩的点缀,绝对不能作为一个人最终的追求。
写作,对于教师来说,它的意义在于促进个体的反思,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写作和思考,不断调整教育心态,继而优化自己的教育实践。如果我们在不断地写作中,有了自己的思考,有了改变自己的愿望,那么教师写作的价值才真正得到了实现。王玉鹏老师的信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一个青年教师,在阅读和撰写教育叙事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反观自己的实践,不断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最终,他为自己曾经的、不成熟的教育而流下了眼泪,用了四五个小时的时间给学生写了一封“检讨书”。愿意为教育流泪的老师,我们身边到底还有多少?应该不多。反倒是为自己的职称待遇、课时多少而争吵不休的人,并不鲜见。所以,我欣赏王老师的这种纯粹。这样的纯粹,再有了叙事的支撑,我相信他会走得更远。我很欣喜地看到,他的“把我写给你看”系列已经写了十几篇,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也是一股叙事力量的开始。(www.chuimin.cn)
第三,我们需要更久远的奖赏。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教育叙事不仅仅是叙事,更不仅仅是写作。教育叙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研究,写作是呈现研究的手段,文章是研究成果的展示。而研究,就意味着冷静和深刻,就意味着必须要经历寂寞和痛苦。我们不希望寂寞,但是我们无法拒绝寂寞。因为一颗心没有必要的沉潜,就不可能在研究的路上走得远。有时候,痛苦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意外的奖赏一样,都是我们研究路上不可或缺的调料。
《当代教育家》杂志总编辑、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校长李振村,曾经为拙作《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写过一篇序,题目是《依米花的根》。序中,李老师在简要介绍了我“不一样”的成长经历之后,引用了一个依米花的故事。
他说:“维审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一种植物——依米花。据传,依米花生长在非洲环境恶劣的荒漠地带。在那里,只有根系非常庞大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所以依米花有一条非常粗壮的主根,蜿蜒盘曲努力往下生长,直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六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滴地积累养分。在第七年春天,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花。”
教育叙事就是我们成长的那条主根,需要无限地、坚强地一直往下生长。这绝对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仨月半年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是一段深远、艰难而又充满挑战的征程。
我想,无论怎样卑微的生命,上天都会给予一次美丽的机会。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像依米花一样深深地扎根。
有关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的文章
国旗下讲话是全校唯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全员参与的一种德育活动,为什么不能成为校长们发挥影响力的一个机会呢?国旗下讲话,必定是校长发挥教育影响的理想阵地。由此可见,国旗下讲话完全可以开发成一门校本课程,并由校长亲自开发实施。但要谨记的一点是:国旗下讲话,不仅仅是讲话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门课程,是一种课堂,专属于校长的课程和课堂。......
2023-10-25
此时,我把它拿过来作为本书的题目,是因为“推开另一扇窗”所表达的,也是教师成长所要遵循的一种理念。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来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在玛丽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并获得了成功。对于教师来说,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方向,自觉、自主地为之而努力,争取一种自我的成长与成功,无疑就是推开了适合自己的那扇窗子。无疑,这是推开另一扇窗后,生命的一种最好姿态。......
2023-10-25
讲话,从日常中体会是一个很严肃、庄重的概念,比如某某领导在讲话、某某在某某场合的重要讲话等,多具有规训、指示等意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国旗下讲话的故事化、课堂化改造,就是希望学校能够把国旗下讲话做成校长的故事课堂。那种满堂灌、空说教的课堂既然早已为我们所抛弃,那么一个人的“讲话”也就必须改变。也就是说,我们探索的国旗下讲话,是一种以讲故事为主,以师生互动交流为基本形式的国旗下课堂。......
2023-10-25
《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一书开篇用的小标题很有意思,是南非纳塔尔北部部落的问候语,中文意为“我看见你了”。那里的人们见面最常说“我看见你了”,对方则用“我在这儿”来回应。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两个陌生人走到一起成为夫妻,是从相知开始的,相知才可能相爱。幸福的婚姻来自相爱,幸福的职业也来自相爱。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去认识她,真心地爱她,包容她,与她一起成长,和她谈一辈子的恋爱。......
2023-10-25
至今天,王老师的“把我写给你看”系列已经写到了第20篇。从文章里,很容易可以看出王老师自我反思后带给学生的影响,以及班级里发生的可喜变化。按照王老师的说法,原来他的班级管理很“硬”,现在很“软”,但效果很好。这应该是对王老师系列写作的最好回应。在随后的QQ交流中,王老师一再强调,并不是一两个学生发生了改变,而是一群学生在改变着班级。这自然是叙事的力量。......
2023-10-25
研究性写作就是方法之一。所谓研究性写作,就是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把个人特长进行系统建构、理论提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个性和主张的研究过程。前面我们说过,问题性写作是基础的教师基本能力提升途径,专题性写作则可以在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研究性写作则是发现、挖掘、提炼个人特色的顶层研究方式。......
2023-10-25
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在仰头看的三条猎狗,最后,兔子竟然逃脱了。其实,这位老师的困惑很像故事里的情景,“土拨鼠”原本是最初的目标,但因为一只偶然跳出来的“兔子”竟然被忘记了。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放在了追逐“兔子”上,写作的目的也慢慢与“兔子”建立了关系,以致最终忘记了自己写作的“土拨鼠”——喜欢。......
2023-10-25
适时转身,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专题性的写作任务代替零散的写作训练,激发了教师写作的动力。专题性写作通过对某一专题的纵深反思写作,逐层递进地步步深入,使整个写作具有了任务驱动的可能性。几年前,我曾经针对班里的一个“问题女生”进行过专题性写作,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了七十多篇文章。由此,无论是从教师写作技能来说,还是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看,专题性写作无疑都是一种有深度的写作。......
2023-1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