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意外的奖赏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意外的奖赏

【摘要】:我也向王老师表达了祝贺——为了这个意外的奖赏。另外,几乎所有的教育杂志都会在春节期间休刊,有的教育编辑的假期几乎与教师的假期一致,这就决定了寒假是教育媒体征稿的“休眠期”。所以,它是名副其实的、意外的奖赏。其次,这份收获并不是我们的本意,在我们没有想到的时候,它来了。如果,偶尔有“发表”之类的奖赏,我们会更欣喜,更有激情和勇气。因为,挑战本身就是一种奖赏,一种自我的抚慰和成长。

挑战没几天,王敏老师的一篇挑战博文就被《教育文摘周报》的吴晓燕编辑选中。这个消息,无疑成为群里的一大喜讯。祝贺的,羡慕的,一拨又一拨。我也向王老师表达了祝贺——为了这个意外的奖赏。

为什么说是意外的奖赏?

首先,这份收获提前了,在我们还未想到的时候,它来了。

我们的这次挑战活动,之所以安排在寒假,不光是因为寒假期间老师们有连续的休息时间,还因为寒假里有一个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春节期间,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无比忙碌,人口流动性也很大,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回老家过年,这一切都在无形之中为挑战增加了难度。这也是我们希望的,难度越大,挑战的意义也就越大。另外,几乎所有的教育杂志都会在春节期间休刊,有的教育编辑的假期几乎与教师的假期一致,这就决定了寒假是教育媒体征稿的“休眠期”。参加挑战的老师中,有很多是资深的撰稿人,向报纸杂志投稿时,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写作空间。而教育媒体征稿的“休眠期”,往往就是他们写作的“休渔期”。这样一来,我们的挑战活动就不会冲击这部分朋友的正常写作。

按照最初的想法,在挑战活动结束后,我们会给挑战者们一个星期的冷静时间。每个人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认真重读一遍自己一个月来持续写作的成果,找出自己最为满意的几篇,在我们的群里进行互动修改。修改后的文章,再选择适当的杂志投稿。然后,我们的写作就会进入稳定期。而我也邀请了几位编辑老师进群,目的就是在挑战活动结束后,在我们的写作活动进入平稳期后,他们能够和我们有一个长期的互动,指导我们的写作,同时给我们提供一些征稿信息。

我以为,这样的收获应该在一个月之后。没想到,第一份收获来得如此之早。所以,它是名副其实的、意外的奖赏。

其次,这份收获并不是我们的本意,在我们没有想到的时候,它来了。(www.chuimin.cn)

对于绝大多数挑战者来说,他们参加挑战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发表文章这件事。我的本意是,通过这样一次活动,增强教师的写作意识,或者让教师重拾写作的习惯。

我认识的很多老师,他们知道写作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也有写作的愿望。只不过,多数时候他们只是想想而已,一时间想得热血沸腾,不一会儿便泄了气。泄气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太多的人,已经很久没有心无旁骛地持续做过一件事。他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克服惰性。他们不敢去尝试,更不要说竭尽全力地去“折磨”自己。对于这些老师来说,他们缺少的是一根撬动自己的木棍,是一股启动自己的动力。而我们的挑战活动,激发的恰是这样一股力量。这股力量,无论是对写作还是其他的教育实践来说,都尤其重要。

还有一些老师,他们在写作的道路上走过一段,并且颇有成就。只不过,出于种种原因,他们懈怠了,有了慵懒之心,慢慢地,写作的习惯就被放弃了。在日照实验中学马校长的挑战博文里,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我认为我是比较勤奋的,我的博客打理得也可以。在女儿上高中的三年内,我基本上每天写一篇博文,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特别是教育孩子的人生道理,起名为《小家碧玉》。但是这半年,写的就少了,基本上每周一篇就不错了……只要一懒,手就生了,写起东西来就特别费劲,原来文笔流畅,现在很是生涩。这就是我最近的感觉,不愿意写,也写不出来。正好看到王维审老师的这个活动,又激起了我一些欲望。我既欣喜又胆怯,欣喜的是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检验一下自己的耐力,胆怯的是我不知能否坚持下去,尤其是在春节这样的当口。”对于像马校长一样优秀的挑战者来说,参加这样的活动,可能是为了找回曾经的自己。

所以我说,我们的挑战者,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会得到很多很多: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力,评估一下自己的勇气,找回曾经的努力,坚守一段美好的付出,过一个不一样的寒假,感受一下压力之下的勤奋……当然,我们最希望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形成写作的习惯。如果,偶尔有“发表”之类的奖赏,我们会更欣喜,更有激情和勇气。

也或许,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得到。因为,挑战本身就是一种奖赏,一种自我的抚慰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