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是全校唯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全员参与的一种德育活动,为什么不能成为校长们发挥影响力的一个机会呢?国旗下讲话,必定是校长发挥教育影响的理想阵地。由此可见,国旗下讲话完全可以开发成一门校本课程,并由校长亲自开发实施。但要谨记的一点是:国旗下讲话,不仅仅是讲话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门课程,是一种课堂,专属于校长的课程和课堂。......
2023-10-25
写这段文字时,挑战成员达到了308人。我们不追求数量上的增加,只希望每一个参与的人都带着一份坚持而来。在与闫凡伟老师聊这个话题时,他推荐给我一篇文章,其中的一段文字让我感动不已:
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里已经断网、断电视好几年了。为了参加“挑战者”活动,我便到妹妹家去发文章、写评论。因为不会用博客,评论要慎思,群里的文章有太多值得我学习,不知不觉就在她家待了一整天。第二天,因为家里老人病了,去写博文、评论时已经很晚,再加上一番折腾,感觉耽误妹妹休息了,她还有个吃奶的孩子呢。第三天,我索性跑到姐姐家上网。她家的电脑,办公软件一个也没有,QQ也没有,又是一番折腾。为了这次活动,为了不给自己留下掉队的理由,我跟老公商量了下,重新装网。(摘自张艳梅老师的博文)
闫老师说,像张老师这样的挑战者还有很多。有的老师年龄偏大,对电脑和网络很陌生,写一篇500字的文章需要在键盘上敲打一整天;有外省的老师,学校还没有放假,他们是一边忙着工作一边参加挑战;有的老师听说挑战活动时正在旅途中,为了参加挑战活动,在遥远的地方坚持用手机写作,因此被旅游团队落下了很远;有的老师放弃了先前对寒假的休闲规划,选择了在家中安静地读书写作……
姚姝君老师给我讲了一件趣事:因为对电脑和手机操作不熟悉,任老师从手机换到电脑,从电脑换到手机,始终找不到博文的链接地址,她便在群内寻求帮助。巧的是,最后出手相助的,正是她曾经带过的学生。因为参加挑战,很久不见的他们又续了师生情。在挑战者的团队里,除了师生,还有母子、父女、夫妻,他们或相约或偶然,一起走进了挑战活动。从年龄跨度上来看,有还未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有刚刚毕业参加工作半年的青年教师,还有年过50即将退休的老教师。
面对如此的努力,你会不会感动?我会。但有的人不会。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努力毫无价值,既不可能带来现实的荣誉利益,也不会增加工资收入。比起讲课比赛、荣誉评选,这一切似乎是徒劳,是一场无聊的游戏。这样的声音,我不止一次地听过,在网络和现实中,都有。
前些天,我读到一则故事,大概的意思是:有一个孩子,他从小就喜欢玩石头,只要一有空,他就跑到山上或河滩上寻找稀奇古怪的石头。刚开始,父母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因此并没有在意。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的兴趣爱好始终没有改变,他的父母开始着急起来。毕竟,在父母看来,读书、上大学才是正道。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地想要阻止孩子玩石头,将他捡回来的石头全部扔到了附近的山谷里。但是,他又悄悄地将那些石头背了回来。他就像着了魔一样,无论大人怎么教育,怎么胁迫,他对石头还是一如既往地狂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石头的颜色和形状已没了多大的兴趣,开始转向研究石头的形成、结构、质地等。不过,由于他缺乏专业的知识,所以走了不少弯路。于是,有人嘲笑他说:“算了吧,你只是一个普通人,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科学家,还不如把精力用在其他方面。”对此,他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说:“没事,反正我只是弄着玩,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什么家。”高中毕业,他没有考上大学,只好去了一家建筑公司打工。业余时间,他仍然喜欢研究石头,还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渐渐地,他也玩出了一些门道。有一次,一个工友好奇地问他:“你玩这个有用吗?也没见你赚到什么钱。”他淡淡地回答说:“没什么用,就是喜欢。”经过多年的琢磨,他不仅能够一眼认出一块石头产自哪里,质地如何,有多重,而且还能看出其中含有什么矿物质。有一年,他去缅甸旅行,看到一群人正在赌石。凭着敏锐的直觉和多年对石头的研究,他几乎战无不胜,很快就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和鉴赏界的大腕。
这应该是一个励志故事,很多人用它来证明坚持的价值和意义。我倒是从中读出了关于努力的一些想法。故事中的“他”是努力的,只不过他的努力不像考大学、走仕途那么实用,所以他受到了阻挠、嘲笑和打击。但是,他的努力最终还是开出了花。这里面除了说明坚持的重要性外,似乎还说明了一个道理:你的努力,终将在人生的某个时候获得补偿。
很多人总以为“今天付出明天就有回报”的努力才是有用的努力。其实,那些自己真正喜欢,但在别人眼里看似无用的努力,也许会在关键的时候,使你的前途一片光明。因为,这样的努力是朝向内心的,而朝向内心的努力,一定是改变未来的力量。
而我们,正在坚持的,恰是这样一种朝向内心的努力。
附:挑战活动实施细则
一、活动时间
2016年1月25日——2016年2月23日
二、活动要求(www.chuimin.cn)
1.参加挑战者,必须先在管理员处填写登记资料,以便纳入日常考核与检评;必须在群中使用实名注册,以便沟通和交流。
2.参加挑战者,必须在规定日期内,每天写一篇教育随笔,可以是教育故事、教育案例,也可以是教育思考、教育美文。只要是与教育有关的文章我们都欢迎,但最好不要是高深的教育论文,也不要是学校总结或宣传文章。我们的要求只有以下几点:一是关于教育的(当然包括家庭教育),二是字数要超过500字,三是当下的原创(个人以前写的也不行),四是让大家读着舒服(这一点很重要)。
3.参加挑战者,每天要评论他人文章至少5篇,并在每篇文章后留下20字以上的评论。我们要求评论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真心的,二是达意的,三是能让作者受益的,四是能给作者鼓舞的……
三、参与方法
1.参加挑战者,需要把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空间里(最好是博客),每天晚上12点之前,把自己的文章链接发到群里,方便其他人员浏览并评论。考核组于第二天中午12点前公布考核结果。
2.参加挑战者,需要把自己对别人的评论截图留存,我们将依此对最后能够坚持每天一篇文章的达标参赛者进行考核,被考核者到时需提供必要的截图验证,方可最终成为挑战胜利者。
3.欢迎不参加挑战的朋友围观,并对文章品头论足,我们欢迎且不胜感激,因为围观也是一种力量。
四、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我们将公布挑战成功者。
1.您预想不到的奖励可能:一是签名书,二是深度修改文章,三是……反正是你预想不到的种种。
2.您能预想到的奖励:一是对旧我的挑战和刷新,二是对新我的开启和激励,三是你喜欢并开始了持续的写作,四是不由自主地成长,五是战胜自己后的快乐……
有关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的文章
国旗下讲话是全校唯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全员参与的一种德育活动,为什么不能成为校长们发挥影响力的一个机会呢?国旗下讲话,必定是校长发挥教育影响的理想阵地。由此可见,国旗下讲话完全可以开发成一门校本课程,并由校长亲自开发实施。但要谨记的一点是:国旗下讲话,不仅仅是讲话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门课程,是一种课堂,专属于校长的课程和课堂。......
2023-10-25
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是在法律管辖之下的一种人性良知。再次,你可以努力成为“改变世界的少数人”。在面对看似无法改变的教育大环境时,我们至少可以有这么三种态度:一是努力让自己不成为“帮凶”,尽可能地保留住自己抬高一厘米的权力;二是力争有所作为,在权限和能力范围内为学生营造一个局部的春天;三是不做沉默的多数,成为改变世界的少数人。......
2023-10-25
适时转身,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专题性的写作任务代替零散的写作训练,激发了教师写作的动力。专题性写作通过对某一专题的纵深反思写作,逐层递进地步步深入,使整个写作具有了任务驱动的可能性。几年前,我曾经针对班里的一个“问题女生”进行过专题性写作,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了七十多篇文章。由此,无论是从教师写作技能来说,还是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看,专题性写作无疑都是一种有深度的写作。......
2023-10-25
至今天,王老师的“把我写给你看”系列已经写到了第20篇。从文章里,很容易可以看出王老师自我反思后带给学生的影响,以及班级里发生的可喜变化。按照王老师的说法,原来他的班级管理很“硬”,现在很“软”,但效果很好。这应该是对王老师系列写作的最好回应。在随后的QQ交流中,王老师一再强调,并不是一两个学生发生了改变,而是一群学生在改变着班级。这自然是叙事的力量。......
2023-10-25
此时,我把它拿过来作为本书的题目,是因为“推开另一扇窗”所表达的,也是教师成长所要遵循的一种理念。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来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在玛丽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并获得了成功。对于教师来说,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方向,自觉、自主地为之而努力,争取一种自我的成长与成功,无疑就是推开了适合自己的那扇窗子。无疑,这是推开另一扇窗后,生命的一种最好姿态。......
2023-10-25
《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一书开篇用的小标题很有意思,是南非纳塔尔北部部落的问候语,中文意为“我看见你了”。那里的人们见面最常说“我看见你了”,对方则用“我在这儿”来回应。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两个陌生人走到一起成为夫妻,是从相知开始的,相知才可能相爱。幸福的婚姻来自相爱,幸福的职业也来自相爱。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去认识她,真心地爱她,包容她,与她一起成长,和她谈一辈子的恋爱。......
2023-10-25
研究性写作就是方法之一。所谓研究性写作,就是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把个人特长进行系统建构、理论提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个性和主张的研究过程。前面我们说过,问题性写作是基础的教师基本能力提升途径,专题性写作则可以在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研究性写作则是发现、挖掘、提炼个人特色的顶层研究方式。......
2023-10-25
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在仰头看的三条猎狗,最后,兔子竟然逃脱了。其实,这位老师的困惑很像故事里的情景,“土拨鼠”原本是最初的目标,但因为一只偶然跳出来的“兔子”竟然被忘记了。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放在了追逐“兔子”上,写作的目的也慢慢与“兔子”建立了关系,以致最终忘记了自己写作的“土拨鼠”——喜欢。......
2023-1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