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关注的力量:突破200人报名,教育窗口再次打开

关注的力量:突破200人报名,教育窗口再次打开

【摘要】:24日下午,报名突破了200人,联系群里的讨论变得热闹起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也纷至沓来,这提醒我们必须尽快完成活动的组织规则。一大批编辑、校长开始关注我的博客,很多朋友在博客中发现了我的文字,也发现了我。这次挑战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朋友们懂得关注别人就是关注自己。作为一个过来人,给年轻的教师们一个建议——必须相信关注的力量。无论是写作,还是教育,都需要彼此的关注。

没想到,参加这个活动的人越来越多。24日下午,报名突破了200人,联系群里的讨论变得热闹起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也纷至沓来,这提醒我们必须尽快完成活动的组织规则。几经周折,一份简单的活动规则拟就。晚上7点钟,群里开始公布“活动细则”,挑战活动进入预热期。

公布的规则,最让老师们质疑的就是第二款的第三条:“参加挑战者,每天要评论他人文章至少5篇,并留下20字以上的评论。”有位老师问:“我们这是写作挑战,为什么要考核评论别人文章的数量呢?”我解释了两点:首先,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两种成长方式,评论别人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每一个老师的文章不管优劣长短,都是辛苦劳动的结晶,都饱含着个人智慧的思考,在阅读与评论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有所收益。其次,写作是一件很寂寞的事情,倘若没有外来力量的鼓励,很少有人能够默默独行到底,所以评论别人的文章就是一个输出正能量的过程,“无毒、无副作用”,还能启发自己、温暖他人。

就这一点,我的感触很深。

我的教育叙事写作始于工作后的第三个年头,1997年的下半年。一个偶然的班级事件,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叙事的力量,也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叙事写作。那时候,还没有博客、QQ空间之类的东西(也许是我不知道),我的文章都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中。除了偶尔发表以外,很少有能够和他人分享交流的机会,所以那时候的写作真的是对孤独寂寞的一种排解。可能是个性的原因,生性不好热闹的我居然坚守住了这份寂寞的爱好。2006年9月1日,某网站博客正式上线,我成为该网站博客的首批使用者,大量的文字开始在这个崭新的空间里留存。仍然是个性使然,在现实生活中不善言辞的我,在网络中也不习惯四处游访,只是一味地写,写好了放在博客中。这种封闭的做法,让我的博客浏览量极低。文字写了不少,但是固定的访客和博友少得可怜。那个时候,我算是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做了一件封闭的事情。博客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不用笔墨的日记本。(www.chuimin.cn)

2009年,年轻的同事刘理凤看到了我的博客,她便建议我使用另一家网站的博客。她说,这家博客的浏览量要远远大于其他的网站,并建议我要学会去评价别人的文章。你评价了别人,别人也会看到你,通常也会回访。这样你的博客就得到了推广,会有更多的人关注你、鼓励你。2009年4月,我的新博客正式开通,原来的博客则成了我的“秘密仓库”。2009年9月,我第一次工作调动。在新的工作单位,我的博客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不管是文章的数量,还是博客访问量,都远远超过了原来。原因之一,我接受同事的建议,开始有意识地去浏览别人的博客,并留下自己真挚的评论。同样,我也会收到别人的鼓励和留言。那个时候,我开始接手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兼着班主任,同时还有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工作任务繁重,个人时间极少,我的写作进入了艰难的困境。那个时候,能够让我坚持写下去的,就是那一条条激动人心的评论留言。博文一发布,很多朋友会留言鼓励,还有很多老师表达了“喜欢、期待你的每一篇博文”的心愿。这份喜欢和期待,给了我巨大的写作动力,那个时候的文章大都是在凌晨时刻写完,而我却乐此不疲。因为我知道,在网络的某些地方,有人在期待着我的文字。为了这,再苦再累又何妨?

就这样,在博友的鼓励下,我一路艰难而又幸福地走了下来。一大批编辑、校长开始关注我的博客,很多朋友在博客中发现了我的文字,也发现了我。其实应该感谢博客,十几年前的第一次外出讲座,源于博客;与无数令人仰望的大家相遇并相惜,也是源于博客。所以,在这个活动筹划之初,我就决定把评论作为其中的一个要素。因为只有写作,没有交流和碰撞,就是在沙漠中行走,你的力量会被干渴与孤独一点点蚕食掉。

其实,人需要的东西很简单,无非就是熟悉的、陌生的关注。这次挑战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朋友们懂得关注别人就是关注自己。作为一个过来人,给年轻的教师们一个建议——必须相信关注的力量。无论是写作,还是教育,都需要彼此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