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推开教育新窗,从讲故事到德育叙事

推开教育新窗,从讲故事到德育叙事

【摘要】:我把通过讲(写)故事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德育手段称为德育叙事。选择什么样的故事,由什么人来讲故事,选择什么样的叙事方法,这些都是开展德育叙事的关键。如此,德育素材便一下子丰富起来,德育叙事日渐丰满。在德育叙事成熟以后,我基本成了幕后人,德育叙事也完成了从“一个人的独角戏”到“大家演绎故事”的华丽转身。

我把通过讲(写)故事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德育手段称为德育叙事。故事是德育叙事的内容和工具,讲(写)故事是德育叙事的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故事,由什么人来讲故事,选择什么样的叙事方法,这些都是开展德育叙事的关键

叙什么事

每一个故事都由事件和道理构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故事比道德更具道德作用。当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开始全面回顾、反思、梳理当前的教育中故事占据的位置。我发现,利用故事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这不是创新更不是独创。在我们的中小学教材中,就收录了各种故事,比如“孔融让梨”“囊萤映雪”“愚公移山”“乌鸦喝水”等等,这些故事具有很强的“德育价值”,伴随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但是,由于这为数不多的故事零星分散于各个学段的不同学科中,没有形成一个有序的、有规划的育人体系,其德育效力大为减弱。为了更好地发挥故事的力量,我决定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德育故事素材库。为此,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动用各种力量,搜集具有德育价值的故事。不长的时间里,我手里积攒的德育故事达到了一千余篇,包括各种历史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名人典故、伟人传记等。这些故事经过我的“叙事化”加工,成为我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素材。为了更便捷地选取、使用故事素材,我又把这些故事按照德育主题分成感恩教育、集体教育等十大主题,每一大主题下又分成多少不等的小主题,初步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架构完整、系统完善的素材库。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个素材库成为我的德育“宝贝”,为我的德育实践提供了鲜活的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故事使用频率的加大,这个素材库的弊端也渐渐暴露出来:里面的故事多为说教性极强的控制型故事,道德指向性明确,学生听得多了,慢慢就会产生心理厌倦,德育效果大大减弱。换句话说,这些故事都是“别人家的故事”,听起来新鲜却不容易入心入脑。受小A的案例启发,我开始关注“我的故事”的开发:一是写班里发生的故事,讲班里每一个学生的故事;二是引导学生写同学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就这样,我初步构建了“德育素材库构建主题德育,生本化故事完善生活德育”的双线德育叙事素材整合模式,依托科学完整的德育故事资源,成系列、成体系地构建德育骨骼,利用学生之间真实的、生活化的故事,丰润并优化德育的灵魂与血肉。如此,德育素材便一下子丰富起来,德育叙事日渐丰满。

如何叙事(www.chuimin.cn)

如何叙事,从起步到成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叙事主体,二是叙事形式,三是叙事传播渠道。刚开始,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在讲述故事。每到班会时间,我会根据班会主题的需要选择一两个故事,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些故事对学生施加影响。这样的独角戏,我唱了足足有一年多的时间,班会模式的固定化让班会的吸引力明显降低,我的讲述也慢慢失去了吸引力。

有一次,我因为有紧急任务不得不中断刚刚开始的班会,委托一位同事代开。同事不擅长讲故事,便把我准备好的故事交给班长,让他自己想办法。班长便在班里征集讲故事的人。没想到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要讲故事。最终,经过竞争,一位同学争得了演讲权,不仅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还“擅自做主”添加了一个自己的故事。这件事,让我豁然开朗——自己讲故事,不仅累,还有可能出力不讨好,何不让学生成为讲故事的主体呢?从此以后,我便开始“放权”,故事的演讲者不仅有自己班里的学生,还有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毕业的学生,甚至低年级的学生;不仅有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和校工,还有社会上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叙事的形式特别丰富多彩,有口述,有表演,有视频,甚至有时会用声光电营造出震撼氛围。

最重要的是,叙事的时机不再局限于班会课和每天的故事时段,班级博客、QQ群、微信平台等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传播交流渠道,故事漂流、故事沙龙、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在德育叙事成熟以后,我基本成了幕后人,德育叙事也完成了从“一个人的独角戏”到“大家演绎故事”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