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5种意识

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5种意识

【摘要】:点评结束后,有一些想法挥之不去,便梳理了一下优秀班主任的一些典型特质,归纳出这些优秀班主任再往前走一步需要的五种意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弄清楚班主任工作的时代特征以及发展的趋势。专业不专职的现实尴尬以及专业标准的缺失,必然导致班主任群体的专业发展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的、无序的探索状态。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智者要借力而行,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要具备借力意识。

最近,我接到了一次班主任论坛活动的点评任务,对七十位班主任的经验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和解读。点评结束后,有一些想法挥之不去,便梳理了一下优秀班主任的一些典型特质,归纳出这些优秀班主任再往前走一步需要的五种意识。

发展意识

每到一个地方给老师讲课,我都会和老师们互动一个话题:踏上讲台的第一天,你潜意识里的教学经验来自哪里?做班主任的第一天,你一不小心模仿了谁的班级管理方式?大多数年轻老师的回答很一致,那就是自己的老师、自己的班主任。虽然“准教师”们接受了规范的高等师范教育,但所学大多是“高大上”的专业理论,很少接受教学实践层面上的有效训练和指导,当他们踏上讲台的那一天,就只能把自己中小学阶段的某个或某些老师当作模仿对象,当初自己老师怎么教育自己,自己就怎么教育学生。这种技能上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对班主任来说是专业成长的巨大危机。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我们的教育实践却因为言传身教式的“世袭”而停滞不前。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班主任的实践技术一直在“向后看”,思想理念和发展意识自然也就向后生长。如此下去,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也就只能是一种空洞的设想。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弄清楚班主任工作的时代特征以及发展的趋势。前文中我对班主任工作三十多年来的理念进行了梳理和提炼,从而确定了各个时代的关键词:第一个十年的关键词是“爱心与奉献”,在班级管理中强调近乎亲情的师爱,对班主任的要求大多集中在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等道德方面,园丁、蜡烛、春蚕、孺子牛、人梯等成为以班主任为主的教师群体形象的代名词;中间十年的关键词是“民主与科学”,民主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流意识,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更加注重科学性,小组管理、量化管理等成为班级管理方式的典型代表;最近十来年的关键词是“自主与专业”,班级管理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班主任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开始逐渐步入快车道,个性、特色、专属等成为班级管理的符号特征。

这三个“十年”并不严格以时间点为界,只是一种大致的时间划分,每个时间段的特征也绝非互斥。这些典型特征只是代表了某个时间范围内,班主任工作的潮流和走向,它们带给我们的意义有两个:一是明晰自己所处的时代,洞察这个时代班主任工作应该遵循的朝向;二是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发展定位,让自己的发展意识符合主流特征。

专业意识

21世纪初,班主任的专业化问题在民间开始酝酿并被积极推动,2006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正式赋予“班主任”这一岗位以专业形象。然而,十多年的时间,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班主任始终还是一个“轮到谁谁干、指派到谁是谁”的具有随机性的兼职。班主任工作的教育实践也大都局限于约束学生、维持秩序之类的“管理”上,甚至被收款、发通知等烦琐事务牵绊,专业和专业化更多地停留在口号中。更重要的是,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班主任专业标准体系,所谓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多见于管理文件中的一些简单规定。专业不专职的现实尴尬以及专业标准的缺失,必然导致班主任群体的专业发展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的、无序的探索状态。对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描述和解读,也是百家争鸣、众说纷纭,缺少一个系统、完整、公认的目标和模式。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专业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班级管理的具体实践中,以专业的意识思考问题,用专业的手段解决问题,靠专业的思考成就管理,这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应去尝试的成长之路。

“学生盗窃事件”是班级管理中的棘手问题,每一位班主任都会遇到,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我想以这个问题的解决来谈谈班主任的专业意识。当学生盗窃本班同学财物或者是其他人的物品后,你会如何处理?在各种书籍和优秀教师的发言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做法:班主任最终发现了盗窃者,但并没有惊动他,而是以替其还钱给失主来平息盗窃事件,结果是十几年、几十年后学生写来了忏悔信,或者感谢信;班主任发现盗窃学生后,单独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然后替学生保守秘密,学生在感动之余彻底发生改变;学生偷盗的不是本班学生的财物,当失主寻上门来时,班主任想方设法替学生向失主求情,学生受到触动并最终被感动,自此变成了一个阳光纯净、昂扬向上的好学生……这些美好的教育故事在适合的地方、适合的时间和适合的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但一定不具备普适性。在《我们应该怎样爱学生》一文中,我曾经讲过一位班主任的做法:他和学生做过深入沟通后,严厉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做法,并答应为学生守住秘密,但是,他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先让学生返还了本次偷盗的钱物,然后统计了这个学生以前偷盗的钱数。因为以前偷的钱都已被学生花费掉,这个班主任便要求学生制订一个还款计划,并与其商定通过捡拾饮料瓶等方法筹钱。在班主任的帮助和监督下,这个学生利用很长时间,付出了很多辛苦才赚到了需要偿还的钱款,但最终明白了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相比以上几种处理方式,我更倾向于这位班主任的做法,因为他的做法更专业,他的想法更具有专业意识。

借力意识

大英图书馆,是世界著名的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有一次,图书馆要搬家,粗略一算,搬运费要几百万,图书馆根本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有人给馆长出了个主意。图书馆在报上登了一个广告:即日起,每个市民可以免费从大英图书馆借10本书。结果,市民蜂拥而至,没几天,就把图书馆的书借光了。书借出去了,怎么还呢?还到新馆来。就这样,图书馆借用大家的力量搬了一次家。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智者要借力而行,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要具备借力意识。(www.chuimin.cn)

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很强,而一个人的视野和能力往往没有那么宽阔,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借力:向同事借力,让班级成为所有任课教师的公有领地;向学生借力,让民主和自主成为班级管理的常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班级管理艺术就是一个借力的艺术。其实我们还可以向家长借力,班级家委会是班级管理的一支重要合作力量,也是最有“力”可借的一股资源,但“如何借”和“借什么”是十分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那种把家委会当作后勤处、供货商的做法,不仅会伤害班主任和学校形象,而且容易把溺爱、包办等家庭教育的弊端移植到班级中来。家委会应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疏通和传递的应该是教育的力量和理念,而不是物质。这个桥梁应该是双向的,既不能只从家庭流向学校,也不能仅从学校流向家庭。我们可以让家长的社会精神资源和智慧补充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可以让我们的专业教育能力帮助家庭教育趋向完善和完美。

除了家长力量以外,我们还有很多资源可以借用。比如诸葛小学的公老师,她所在的学校是个村级小学,各种资源贫瘠,但是她学会了向社会资源借力——依托白沙埠镇的孝道文化底蕴,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依托各行各业名人力量,开放学生的国际思维。再如,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第二中学班主任李素怀,一位农村中学班主任,她用自己的坦诚和执着把漫画家、书法家、作家等行业精英引入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她奖励给学生的可能是著名漫画家专门为学生创作的肖像画,学生得到的生日礼物可能是著名书法家亲笔书写的座右铭等等,她和她的学生在与这些名家的交流交往中,视野开阔了,境界提升了,教育变得坦然了。

课程意识

有位老师在微信上发了一组树叶画照片,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后来我有机会去了她的学校,亲眼见到了学生用树叶精心制作的叶子画。这位老师告诉我,她们近期打算搞一次展览,把这些优秀的作品在全校进行展示。当时,我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单纯的树叶画制作只能算是平常意义上的小制作,单纯的展览展示也只能是一次学校活动,这些都不足以把树叶画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充分挖掘出来。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一片叶子从发芽到长大再到凋落,这是一次生命历程,用树叶作画其实是赋予了叶子第二次生命,甚至是永恒的生命。如果我们从对植物的认识、栽植、养护开始,到对落叶的艺术性加工、实用性加工、研究性加工制作,再到树叶画内容的故事性、经典性、生成性拓展一步步开展教育活动,那么树叶画这样一个简单的手工活动,就可以构建起一个包含生命教育、生物学知识、艺术教育、实践能力、环保教育乃至经典阅读等内容的“叶子课程”。

《当代教育家》杂志总编、北京亦庄小学校长、著名教育人李振村老师把第二届当代教育家论坛的主题定为“用课程改变学校”,这对我们的班级管理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国内班主任研究领域的顶端,我们会发现班本、师本课程已经成为彰显班主任工作特色的一个主要渠道。换句话说,班级活动课程化已经成为趋势,用课程改变班级的时代已经到来。其实,很多班主任所开展的班级活动已经接近课程的概念,只是缺少课程化的系统梳理和整合,或者是缺少一个课程化的提升。有一位班主任,坚持做主题班会,她积累的主题班会材料已经达到了150个,并形成了有主题、成系列的班会资源库。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对这些资源进行课程化系统整合,以“主题班会课程”的视角去审视这些主题班会的价值和意义,这些主题班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就一定会得到衍生,这位班主任的发展道路也会越来越广。还有一位老师,她积累起来的材料大都与交流互动有关,比如用故事、儿歌等与学生互动,用纸条、书信与家长互动等等。如果用课程的理念来定义的话,她的方向可以放在“班级对话课程”的实践和研究上。同样,那些把童话阅读引入班级管理的班主任,用《论语》等国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班主任,用古典诗词涵养学生心灵的班主任等等,他们以个人爱好特长进行的教育实践,都值得进行课程化的打造,而且很可能会成为独特的班级课程。从班级活动到班级课程,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从单薄到丰厚、从零散到系统的建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它改变的不仅是教育的容量,更是教育的深远价值。

品牌意识

电子技术领域,提到日本,大家想到的一定是索尼和佳能,提到韩国,就不能不想到三星。在很多时候,品牌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利益,更是一种品质和力量。所以,当中央电视台打出“相信品牌的力量”这句广告词时,其强大的宣传力量瞬间得到释放。细致到生活,比如超市购物,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选择品牌商品,这就是我们对品牌的认可和信赖。

我一直在想,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我们做班主任的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是不是也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回答是肯定的,每一个愿意成长的班主任都应该有一手绝活,有一张走出校门、市门乃至省门的金字招牌。这就要求优秀班主任一定要有品牌意识,要给自己定好位,竭力打造自己的治班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班级管理是一个极富弹性空间的成长领域,也是一种容易生长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一个品牌班主任的成长大多呈现这样一个基本路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成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具有娴熟的、足以应对班级管理的能力和智慧;通过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专长,做一个有特长的班主任;通过不断完善和张扬自己的特长,让特长成为特色;通过对特色的锻造和锤炼,让特色无限发展,并形成稳定的品牌形象。简单地说,就是“成熟班主任——有特长的班主任——有特色的班主任——品牌班主任”。有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是这样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套用过来就有了这样一句话:不想成就品牌教育的班主任不是好班主任。这样的语言虽然听起来不够“高大上”,却击中了我们成长缓慢,甚至停滞的主要原因——我们不是缺少成功的潜质和可能,而是缺少自觉、自愿、自发成长的愿望和渴望。

还是要重复一遍前面的那句广告词——相信品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