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是全校唯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全员参与的一种德育活动,为什么不能成为校长们发挥影响力的一个机会呢?国旗下讲话,必定是校长发挥教育影响的理想阵地。由此可见,国旗下讲话完全可以开发成一门校本课程,并由校长亲自开发实施。但要谨记的一点是:国旗下讲话,不仅仅是讲话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门课程,是一种课堂,专属于校长的课程和课堂。......
2023-10-25
班主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自从1984年新中国第一次表彰全国优秀班主任开始,我国的班主任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班主任群体的管理理念和实践也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在这里,我尝试对这三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理念与实践做一个回顾。
爱心·奉献
作家刘心武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表的小说《班主任》,因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被誉为伤痕文学开篇之作。小说描写了班主任张俊石答应16岁“小流氓”宋宝琦到自己的班级就读,引起同事和班干部的反对,张老师却“心怀激昂壮志”要将宋宝琦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一个在那个艰难的时期,有责任感、爱心和奉献意识的班主任形象,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说明了不管环境如何恶劣,爱与被爱一直没有在师生之间消失。
1984年6月,“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全国展开,“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经典的口号,文明和热爱成为那个时期的价值追求。爱心、奉献和责任也成为第一次全国优秀班主任表彰大会的关键词。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当天,北京发行纪念邮票,封面图案为花朵与教师。其寓意为:老师像园丁,用辛勤的汗水浇开祖国的花朵。于是,尊师重教的风气骤起,孺子牛、蜡烛、人梯等成为教师形象的代名词。
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八九十年代,爱和奉献一度成为衡量班主任工作的标准,也是班主任从事班级管理的一条行为准则,无私奉献、大爱无疆是班主任群体的精神要求。我的一个小学班主任,用“在肚皮上盖戳”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了危及学生生命的溺水问题,但是在县里进行的优秀班主任评选中却未被选中,而那些一心扑在班级里,晚上加班家访的班主任则被高调宣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那是一个只讲究爱心和付出力度的年代,理念、智慧还没有很好地被重视。
20世纪90年代,班主任的奉献形式开始呈现多样化。虽然教育界推崇的仍是老黄牛式的楷模,但也成长起了一批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和智慧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新型优秀班主任。1998年,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中叙述了很多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既有表现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的,又有反映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的,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班主任源于爱心的责任感。《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不仅是教育的新经典,更是那个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高度浓缩和概括。
民主·科学
自20世纪90年代始,“人文精神”成了学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的自序中说:“我常常觉得班级更像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就可能有什么。学生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里实习,才具有了一定适应大社会的能力。”在魏老师看来,社会发展背景一定会影响到教育理念,而教育的内容和实践必须与社会主流意识相匹配。由此,他提出了与那个时代精神高度一致的班级管理理念:一是民主,二是科学。他的这一理念,开启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新的探索期,那就是民主理念和科学管理意识在班级工作中的深度渗入。在这本书中,他收录了《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设立值周班长》《犯错误,唱歌》《学生座位自愿组合》等大量体现民主治班和科学管班的文章,浓缩了这个时期民主意识对班主任工作和实践的影响。
这一时期,李镇西老师也开始了从爱心教育到民主教育的思考。2000年安徽省发生的“刮脸”事件,引发了国内教师对“体罚”问题的反思。每次体罚事件曝光之后,人们往往把焦点放在施暴的教师身上,习惯于从师德方面予以谴责,或者冠以“缺乏爱心”之类的帽子。随着民主意识的加强,很多像李老师一样的班主任开始从这件事中看到“中小学教育中民主教育长期缺失带来的后果”。在《民主与教育》这本书中,李老师收录了《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民主知识的启蒙》《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等文章,这些文章引发了人们对民主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同时,在民主理念的引领下,班级管理策略开始朝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以学生参与为主的班级自动化管理、班级自我管理等班级管理模式纷纷出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成为班级民主文化的标志,班主任试图通过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和班级民主运作模式建设等来推动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并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另外,一些其他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也被引入班级管理之中。比如,具有企业管理鲜明特征的“量化管理”,曾一度引领这个时期的班级管理,成为众多班主任仿效、复制和使用的常规管理方式。(www.chuimin.cn)
自主·专业
2002年,国家开始关注自主发展战略。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并力争在十五年内把我国建设成自主创新型国家。一时间,各行各业纷纷把目光聚焦在自主发展上。在教育领域,这种自主表现在学生方面,就是学生的自主管理,即学生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对于班主任来说,这种自主一方面表现为自身专业化发展的主动与自觉,另一方面则表现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2002年10月,全国第十一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天津市大港区举行,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教授提炼了“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这是班主任自主、专业化发展的萌芽,也可以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探讨进入了“自主—专业化”时期。
2003年11月,全国第十二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柳州举行,“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了会议的主题,“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以民间学术影响的方式推向全国,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民间研究意义上的“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探讨。
2004年,班华教授在《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一文中,对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厘定、制度建构、操作规程的形成等进行了概略式的论述。
2005年1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了第一期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班。同年4月16日,《人民教育》编辑部在浙江省举行了全国班主任工作与班主任专业论坛。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充分表明了班主任工作已经开始了自主发展、专业发展。
2006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对班主任的要求制定了更明确、更专业的标准,正式明晰了班主任的专业形象。与此同时,一大批教育专业的报刊相继发表了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性文章,并推出了一些相对成熟的探索成果。
官方的认定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推进,逐渐改变了班主任工作专业理论匮乏、专业素养不足、自主性缺失和个性不强的弊端,也打破了某个理论和策略一统天下的僵化局面,班主任开始关注自身的特长和特点,注重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讨论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如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李迪老师的《我和学生谈爱情》、袁卫星老师的《生命课》系列专著等等,呈现了他们各自在特长领域的研究成果。实用、个性、特色、专属等与自主、专业有关的词汇正逐渐成为衡量优秀班主任的标准。
如果我们把“爱心与奉献”作为三十年来班主任工作实践与理念的起步与基石,那么“民主与科学”“自主与专业”则是在这一“基石”上的深入、细化和个性化的进化。从质朴深刻的情感之爱到建立在民主意识上的公平大爱,再到以自主成长为核心的人性释放之爱;从无私奉献的劳模型班主任到关注科学管理的智慧型班主任,再到专注于专业发展的特色型班主任……这不仅总结了班主任实践三十多年所走过的路径,更揭示了班主任工作今后的方向和目标。
有关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的文章
国旗下讲话是全校唯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全员参与的一种德育活动,为什么不能成为校长们发挥影响力的一个机会呢?国旗下讲话,必定是校长发挥教育影响的理想阵地。由此可见,国旗下讲话完全可以开发成一门校本课程,并由校长亲自开发实施。但要谨记的一点是:国旗下讲话,不仅仅是讲话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门课程,是一种课堂,专属于校长的课程和课堂。......
2023-10-25
研究性写作就是方法之一。所谓研究性写作,就是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把个人特长进行系统建构、理论提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个性和主张的研究过程。前面我们说过,问题性写作是基础的教师基本能力提升途径,专题性写作则可以在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研究性写作则是发现、挖掘、提炼个人特色的顶层研究方式。......
2023-10-25
前些天,我参加了某学校为一个普通老师张卉举办的个人教学成果展示会。作为会议主角的张老师,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头衔,也不是多高级别的特级名师。而张卉老师给我的最大感动就在于,她是一个懂得瞻前顾后的老师。这也是绝大多数教师无法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无法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无法获得真正成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此,一个能够只管栽树不看收获的教师就显得难能可贵,其教育境界与勇气都值得推崇。......
2023-10-25
至今天,王老师的“把我写给你看”系列已经写到了第20篇。从文章里,很容易可以看出王老师自我反思后带给学生的影响,以及班级里发生的可喜变化。按照王老师的说法,原来他的班级管理很“硬”,现在很“软”,但效果很好。这应该是对王老师系列写作的最好回应。在随后的QQ交流中,王老师一再强调,并不是一两个学生发生了改变,而是一群学生在改变着班级。这自然是叙事的力量。......
2023-10-25
适时转身,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专题性的写作任务代替零散的写作训练,激发了教师写作的动力。专题性写作通过对某一专题的纵深反思写作,逐层递进地步步深入,使整个写作具有了任务驱动的可能性。几年前,我曾经针对班里的一个“问题女生”进行过专题性写作,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了七十多篇文章。由此,无论是从教师写作技能来说,还是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看,专题性写作无疑都是一种有深度的写作。......
2023-10-25
此时,我把它拿过来作为本书的题目,是因为“推开另一扇窗”所表达的,也是教师成长所要遵循的一种理念。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来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在玛丽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并获得了成功。对于教师来说,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方向,自觉、自主地为之而努力,争取一种自我的成长与成功,无疑就是推开了适合自己的那扇窗子。无疑,这是推开另一扇窗后,生命的一种最好姿态。......
2023-10-25
《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一书开篇用的小标题很有意思,是南非纳塔尔北部部落的问候语,中文意为“我看见你了”。那里的人们见面最常说“我看见你了”,对方则用“我在这儿”来回应。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两个陌生人走到一起成为夫妻,是从相知开始的,相知才可能相爱。幸福的婚姻来自相爱,幸福的职业也来自相爱。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去认识她,真心地爱她,包容她,与她一起成长,和她谈一辈子的恋爱。......
2023-10-25
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在仰头看的三条猎狗,最后,兔子竟然逃脱了。其实,这位老师的困惑很像故事里的情景,“土拨鼠”原本是最初的目标,但因为一只偶然跳出来的“兔子”竟然被忘记了。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放在了追逐“兔子”上,写作的目的也慢慢与“兔子”建立了关系,以致最终忘记了自己写作的“土拨鼠”——喜欢。......
2023-1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