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找到心灵成长的密码-成为自己

找到心灵成长的密码-成为自己

【摘要】:因为精神胚胎的召唤,我们也曾试着去做纯粹的教育:不为成绩,只为成长;不为荣誉,只为未来。蒙台梭利还认为,人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藏匿于精神胚胎中的心灵成长密码。而我们痛苦的根源是,我们的良知还没有完全泯灭,我们的精神胚胎还没有彻底萎缩。当终于从自我的昏睡中醒来,我们就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老师,也就真正找到了心灵成长的密码——成为自己。

一位朋友写了一篇博文,说他们学校不仅每次考试都会依分数给老师排名,而且还要求成绩排名靠后的老师在校会上公开检讨,这让老师们焦虑不已。由此,我写了一篇文章《拯救孩子,请先拯救教师》。在文章中,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分数不能完全代表教师的劳动成果。接着,我又谈了唯分数管理带来的可能危害:“分数一旦被当成追逐的唯一目标,教育就没有了灵性可言;分数一旦被当成评价的唯一手段,教育就没有了人性可言;分数一旦被当成管理的制胜法宝,教育就没有了成功可言。”最后,我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强权具有传递性,并会以疯狂的方式叠加——若学校以强权压制教师,教师可能会以更加有力的强权压制学生。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最让我们担心的悲剧。”

于是,有人留言评论说:“王老师,你食人间烟火吗?中考、高考都要分数,没有分数学校何以生存?教师又何以在竞争中站住脚呢?”很明显,这是一位十分“食人间烟火”的朋友有感而发,他的潜台词应该是:别人都这么做,你就得这么做,不随波逐流就是不解世间风情,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实,这肯定不是某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大多数人或者说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在最初的时候,我也曾经这么“食人间烟火”,并且心安理得。世界那么大,我们那么小,教育的功利性决定了小小的我们只能顺着风去跑。更何况,人活俗世间,生存才是硬道理,谁又有勇气逆流而上自取灭亡呢?只不过,在后来的后来,在不断迎合世俗的过程中,我的内心里一直隐隐有个声音存在,时时有种抗拒的力量在涌动。那个声音很遥远,那股力量很原始,分明来自灵魂的最深处,它应该是依附于心灵的某种固有的东西。

后来,我读了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的文章,很认可她的一个观点:人一出生绝不是一张白纸,相反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这一观点,帮我理解了依附于心灵的那个固有的东西,应该就是蒙台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初为人师的我们就是教育里的一个幼儿,从当上教师第一天起,我们就有了一个单纯的精神胚胎。这份精神胚胎,也许无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但至少,我们可以排除掉很多东西:它应该是纯洁的,不应该带有污浊;它应该是简单的,不应该带有功利;它应该是指向成长的,不应该带来毁灭。(www.chuimin.cn)

初为人师,我们大都对教育有过美好的设想。因为精神胚胎的召唤,我们也曾试着去做纯粹的教育:不为成绩,只为成长;不为荣誉,只为未来。但是现在,很少有人去这样做了,因为我们已经体察到——那样做会损失很多东西,甚至会被体制淘汰出局。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失去对教育本身的原动力,一切教育实践都以获得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为目标。于是,我们很容易被现实控制,也就忘了自己的初衷。

蒙台梭利还认为,人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藏匿于精神胚胎中的心灵成长密码。事实也的确如此。背离了初衷的心灵,很容易被外来的力量选择和决定。通过高频率重复作业来获得分数,这不是你想要的,但是考试机制已经帮你做了选择;用恐吓与打压来约束住鲜活的生命,这不是你想要的,但是评价机制已经帮你做了决定……因此,我们也就有了痛苦。而我们痛苦的根源是,我们的良知还没有完全泯灭,我们的精神胚胎还没有彻底萎缩。很多人,在倦怠与无助中苦苦挣扎过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动,并开始用思考来唤醒自己的意志。

当终于从自我的昏睡中醒来,我们就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老师,也就真正找到了心灵成长的密码——成为自己。这份密码,始终蛰伏于精神胚胎的内核,不会主动萌发,也不可能自动打开。它需要的,是一份艰难的阵痛和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