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就在‘举手’之间-如何激发学生参与

教育就在‘举手’之间-如何激发学生参与

【摘要】:我曾经修改过一位老师的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讲他接了一个新班级,学生都很自卑,不敢在课堂上举手。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让学生慢慢敢于举手回答问题。我感觉这个题目太空太大,建议标题定为“教育就在‘举手’之间”。这里的“举手”具有多重含义,比较切合文章的内容。那些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还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题目才是好题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别具一格的题目能令文章增色不少。我想就文章题目这个话题,回答以下三问。

好标题应该符合什么样的标准?这是很多老师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却并不好回答。我个人认为,“确切、简明、新颖”应该是好标题的基本标准。所谓确切,就是指这个标题能够准确地表达主题,概括文章的内容。我曾经修改过一位老师的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讲他接了一个新班级,学生都很自卑,不敢在课堂上举手。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让学生慢慢敢于举手回答问题。当时,他把题目定为“学生学习习惯与自信心的培养”。我感觉这个题目太空太大,建议标题定为“教育就在‘举手’之间”。这里的“举手”具有多重含义,比较切合文章的内容。所谓简明,就是说文章题目的字数不宜过多,逻辑层次关系不宜过于复杂。有的标题绵延不绝好几十个字,读上好几遍还不能理解到底说了什么事,这肯定会影响大家读下去的兴致。所谓新颖,就是鲜明生动,能够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最好能够达到“眼前一亮”的效果。这一点很重要,题目的新颖与否,也许就决定了编辑会不会浏览你的稿子,读者会不会打开你的文章。当然,这里的新颖应该是建立在准确表达主题之上的,绝不是倡导大家都去做“标题党”。

文章标题有没有固定的样式?从哪一个角度去选择标题,这肯定是一个很开放的命题,不会有什么固定的模板和范围。但是,就经验来说,也有一些常见的标题样式可以借鉴。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专门翻了一下自己的一本关于教育叙事的书,从目录上来看文章的标题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一是用人物的名字作标题。我的一篇文章是写小学同学“山子”的,因此文章完成后便把标题拟为“山子”。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文章,多选用主人公的昵称、外号等,一般不直接用真实名字(伟人除外)。二是用代表物件作标题。我写过一篇《苹果种子》,因为故事的情节是围绕学生栽种苹果种子展开的,“苹果种子”属于故事里的代表物件,便有了这样的题目。三是用关键事件作标题。比如《发现学生偷盗之后》《剪发风波》等文章,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记录了怎样的一个事件。四是用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作标题。比如《这么一家小店》《教室的一角》《明天的明天》等。倘若时间或地点具有特殊性,在事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便可以用来作题目。五是用揭示主题的语句作标题。这些语句,可以是人物对话,可以是锤炼后的核心句子,比如《谁也不能赐你远行的力量》《我们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别用数字伤害道德》等,这也是我常用的标题形式。(www.chuimin.cn)

标题应该在什么时候确定?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开放,说到底就是个选择题,即:先定题目再写文章,还是先写文章后定题目?在我看来,这纯粹取决于个人习惯。若喜欢命题作文(这可能与小时候的作文训练有关),那你就先自拟题目,然后围绕题目确定的主题去写作;若喜欢先确定主题,但不确定具体的标题,于写作的过程中或结束后定题目,那你就定个大概的写作主题,然后在写作开始后慢慢寻找恰当的题目。我个人的习惯是,写东西时随心所欲,不喜欢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所以我在写作开始前既不确定主题,也不确定题目。一般的情况是,我觉得这个故事或者现象有意思,值得去写,就会马上开始写。在写的过程中,我不知道会写到哪个方向去,也不明白能写出什么道道来。往往是,故事写完了,才知道从哪个方向去反思,反思的过程中才明白自己写作的主题,然后在结束时才会找到一句话作题目。我的教育叙事,一般是靠最后一句话来揭示主题,所以我的文章题目,有很多就是文章的最后那句话。比如,《除非,你拐个弯》《毕竟,我们只是路过而已》等。所以,何时确定题目纯属个人习惯问题,就像是用右手拿筷子和左手拿筷子一样,没有好习惯与孬习惯之分,只要能够帮助我们吃到饭,就是好习惯。

一个好题目,就是一个优秀的广告语。那些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还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题目才是好题目。写作之人,自然要试着给自己的“产品”打上个好广告,才不会辜负辛辛苦苦大半夜码出来的那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