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突破重复,发现个体,推动教育变革

突破重复,发现个体,推动教育变革

【摘要】:我是一个很不喜欢重复的人。当我终于明白了课赛的实质,我选择了远离,不仅因为惧怕那几十次的重复打磨,更不忍心用那么多孩子的美好时光,去验证自己虚假的表演。在很多人看来,教师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很多老师也不由自主地认同了这个想法。因为不喜欢重复,我会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独一无二,这就是我的教育的开始。困苦、寂寞以及重复,在教师成长中的阻力是巨大的,一个教师教育精神的挺立或者矮化,大都与此有关。

我是一个很不喜欢重复的人。

上学时考试,虽然老师一再强调要认真检查,反复验算,但是我每次宁愿待在那发呆,也不会回头看一眼自己的答案。做练习题,碰到曾经做过的题,我甘愿等着老师的惩罚,也不想再去做一遍。我写文章,从来都是一气呵成,已经写出来的东西,既不会去重读,更不愿意去修改,这也是我一直不习惯替别人修改稿子的原因之一。我为老师们讲课,每次的内容很少重复,我喜欢的是每一次的新鲜。

有一位朋友说,他为了参加一次课赛,将备课反复修改了三十多遍,试讲进行了二十多次,以至于自己学校的班级不够用,还要到邻校借班试讲。他说这话的时候,是在表达自己所受的煎熬和折磨,而我想得更多的是这二十多个班的孩子到底收获到了什么,这些孩子在试讲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的课赛到底是为了什么?当我终于明白了课赛的实质,我选择了远离,不仅因为惧怕那几十次的重复打磨,更不忍心用那么多孩子的美好时光,去验证自己虚假的表演。

也正因此,我失去了很多,包括最现实的职称和炫丽的光环。

在很多人看来,教师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很多老师也不由自主地认同了这个想法。同一个班级的一批学生,一面对就是三年或六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一本教材,一教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枯燥得不能再枯燥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处理就是大半辈子,无聊得无法再无聊。教育似乎就是儿时的磨盘,一旦套在身上,就只需要绕着磨盘转,无须动脑,也不必费多大的力气,需要的就是一圈圈地转下去。

没有新鲜的风景。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教育的枯燥或许就在于此。(www.chuimin.cn)

其实,只要你愿意,教育的每时每刻都是新的:同样的一个学生,他此时的欢笑和彼时的沉思都是教育,我们需要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同样的一批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在每分每秒都会不同,我们需要的或许只是倾听的能力;同样的一场教育,每一段都会有不同的生动,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份愿意感受、能够感受的教者之心。

因为不喜欢重复,我会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独一无二,这就是我的教育的开始。在我的文字里,有对同一个学生的持续关注和引导,有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思维视角。就是在这样的持续思考和反思中,我触摸到了教育特有的细腻和温暖,也体味到了职业的幸福。

困苦、寂寞以及重复,在教师成长中的阻力是巨大的,一个教师教育精神的挺立或者矮化,大都与此有关。我想,我所要说的就是,一个草根教师卑微而倔强的成长,其力量都是源于教育写作。

确切地说,都是文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