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推开教育的新窗口-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推开教育的新窗口-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摘要】:适时转身,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专题性的写作任务代替零散的写作训练,激发了教师写作的动力。专题性写作通过对某一专题的纵深反思写作,逐层递进地步步深入,使整个写作具有了任务驱动的可能性。几年前,我曾经针对班里的一个“问题女生”进行过专题性写作,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了七十多篇文章。由此,无论是从教师写作技能来说,还是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看,专题性写作无疑都是一种有深度的写作。

群里的一位朋友开小窗给我留言:

几年前,我发表了第一篇文章,那股兴奋劲儿让我对写作着了迷。有的时候,我可以坐在电脑前五六个小时不动,一遍遍地修改自己的文章,直到自己满意了,才满怀期待地投到编辑的邮箱里。然后就是等待,心急如焚地等着那家杂志的出版日期,想尽办法去打听目录什么时候能出来。就这样,煎熬着写作,煎熬着投稿,日子一天天过去,也已有几十篇文章得以发表。但是,最近一年来,我却没有了以前的那份激情,也许是因为文章发表得比较“多”了,对发表文章这件事没有了那么大的期待。请问,我怎样才能走出这个写作的瓶颈?

类似的话语,我曾经听到过很多次。讲这话的,大多是一些在教育写作的路上走了一段时间,发表过一些文章的老师。他们大都经历过刚刚走上写作之路时的那份激情和期待,也经历过文章发表后的那种激动和亢奋。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文章发表的篇数越来越多,新鲜感被消磨殆尽。此时的他们,如果不及时调整写作方向,肯定是最容易逃离写作圈子的人。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做?

前面我已经说过,问题性写作属于“遇到什么写什么”的随机式创作,今天写的问题和明天要写的问题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专题性写作是指教师就某一个教育话题或元素,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聚焦式写作,上一篇文章和下一篇文章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逻辑关系。如果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性写作”和“专题性写作”的关系,最贴切的莫过于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之间的关系。电影最大的好处是看完就完,电视连续剧则不同,一旦开头看上了瘾,必定是看完一集等下一集,结局不出来,等待和焦虑就不会结束。

这样一比喻,就知道怎样解决上面那位朋友的困惑了。对于那些通过问题性写作,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反思意识的老师来说,要想继续在写作之路上走下去,很有必要实现从问题性写作到专题性写作的华丽转身。(www.chuimin.cn)

适时转身,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以专题性的写作任务代替零散的写作训练,激发了教师写作的动力。问题性写作属于基础写作,训练的是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思考能力,但这种训练是点对点的随机碰撞,缺少必要的整体建构和系统规划。专题性写作通过对某一专题的纵深反思写作,逐层递进地步步深入,使整个写作具有了任务驱动的可能性。几年前,我曾经针对班里的一个“问题女生”进行过专题性写作,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了七十多篇文章。这份写作的坚持,源于她一点点地改变不断刺激我的写作激情。而不断地写作反思,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理清了缠绕在她身上的问题症结。写作优化教育实践,教育成果撬动写作激情,这正是教育写作对教育及教师的意义所在。

二是让教师在某一个方向上有所突破,成为某一方面的明白人。《山东教育报》曾经做过一期班主任成长方面的专题。编辑老师向我约稿,要我写一篇班主任专业成长方面的文章,以“专家观点”的形式出现。当时这个约稿让我焦虑不堪。以前的约稿大都不限专题,我写什么媒体发表什么,这一次,不但限定了主题,还要作为“专家观点”来呈现,如果写不好,我该如何交差呢?无奈之下,我便把自己近几年关于班主任的文章全部梳理了一遍,从中找出了一条主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经验反思分享——我对班主任成长的几点思考》。这篇文章,开启了我的班主任成长的系列写作,也让我在班主任专业发展领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主张。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多家有影响力的教育期刊都把目光聚焦在班主任发展这一主题上,他们又均把约稿的目光聚焦在我的身上。一个星期之内,我完成了五家杂志的五篇班主任专业发展方面的约稿,从不同方向对班主任专业成长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其中,刊发在《中小学德育》上的《优秀班主任的标准是什么》一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前几年,我开始在《湖南教育》开设教育专栏,与以往在其他杂志上所设专栏不同,此次所设专栏的文章全部围绕“教师成长”这一主题,而我之所以能轻松驾驭,无疑得益于我从2009年就开始的教师成长系列写作。

由此,无论是从教师写作技能来说,还是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看,专题性写作无疑都是一种有深度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