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从学科角度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另外也对课堂技能以及支持该教学策略和技能的背后施教者的教学理念、信念、价值观都有不同层次的剖析,因而这种共同的“会诊”机制在课题组坚持下来。也正是通过这种“会诊”,课题组对教师的反思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但就对教师反思水准的调研来看,通过以上三次调研,我们对教师反思水准的判断越来越接近真实和预期,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梳理、归类和结构化。......
2023-08-05
其实,反思的价值和意义绝不仅限于个人感受那么简单。对于教师群体来说,反思的价值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让成长成为可能。现实中,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越来越倾向于技术性,“操作”成为教育行为的基本模式。课堂有模式,教学有策略,教育有“兵法”,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就是把教育简化成一条简单易操作的流水线。那些意在引领教师成长的评选活动,也被冠上了浓厚的技术色彩,比如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能手评选等等,都在昭示着一种意识:教育是门技术。在这种“技术观”的错误引导下,教师往往会在获得一定技能后开始停滞不前,成为一个靠技术吃饭的劳动者。而事实上,教育绝非技术那样简单,它是一门艺术,单靠某种“一二三四五”排列出来的所谓策略,一定不能够让它绽放出艺术的绚丽和丰满。因此,教育需要研究,全方位、高意蕴的研究。而教师的反思,恰恰就能够实现这种研究。
以教学为例。按照教学的进程,教师的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前反思,即课堂教学实施之前对教学行为的一种前置性反思,这样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有效提高教师对学情的预测和分析能力;教中反思,即教学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自动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课堂教学高效优质进行,提高教师的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后反思,即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进行的系统性反思,这样的反思具有批判性,一方面可以让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总结和评价能力。这种带有研究性质的实践活动,让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拥有了双重角色: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就让教师的教育生命不会停滞不前,成长也就成为一种可能甚至是一种必然。
让成长成为自觉的行为。在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被提出很长一段时间,雷声很响,动静很大,实际效果怎么样?看看我们的教育现状就可以发现,肯定是“成绩”大于成效。当然,这里的“成绩”更多的是指教育行政标准下的成绩。现在的教育培训,走的大都是行政化的道路,实施的都是理念和方法的大灌输。所谓的“走出去,请进来”,无非是行政部门或者学校出钱,把名师大家的“教育策略”拿出来给普通教师膜拜。这里的“走出去”是跑到外面看,“请进来”是窝在“家里”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的实质。培训活动结束,就意味着工作落实了,该上报的上报了,该宣传的宣传了,组织者的工作业绩也就有了。至于被培训者,往往是“听时冲动,结束时激动,回来后不动”。究其原因,是这样的培训对于教师来说是被动的,是被培训、被学习、被成长,缺少了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
反思则是一种源于教师自觉的成长活动,当教师进入反思时,他会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换句话说,教师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够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育问题。借助反思,教师可以对教育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进行批判性分析,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实践,并会主动寻找新的思想与策略来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而这一过程,恰恰就是教师成长渐渐成为自觉行为的过程。(www.chuimin.cn)
让成长成为品质。就像植物的成长一样,任何生命的成长都受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影响。教师的职业成长也不例外。传统的教师成长模式,更侧重对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坚持的是一种以外因为核心的成长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寻求教师成长的新模式。《卡内基报告》和《荷姆斯报告》的问世,更是让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成为主流。这种反思性发展,一方面强调教师通过对个人教育实践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改善和优化,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赋予教师新的角色,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活力。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新的教师成长理念关注的都是成长的内因,是一种活力无限的成长理念。
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系统的反思,可以从冲动的、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可以让教师站在自己之外,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以及行为,更深刻地洞悉自身的主体性力量。也就是说,教师有了“自己成长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可能,有了成长的尊严和动力,有了成功的自信和力量。一旦成长成了自己的事情,教师的发展就有了行动的张力,辛苦就不复存在,埋怨就会即刻消失;一旦成长成了自己的事情,反思就会成为习惯,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等就会成为教师的内在品质——无须强迫,就能自发出现。
杜威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包装起来供教师运用的技术,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映问题的主人翁方式。我深以为然,并谨慎地认为:教师成长缺少的就是这种主人翁的方式,自我成长的方式,长成自己的样子的方式。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教师要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自我反思呢?
有关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的文章
不仅从学科角度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另外也对课堂技能以及支持该教学策略和技能的背后施教者的教学理念、信念、价值观都有不同层次的剖析,因而这种共同的“会诊”机制在课题组坚持下来。也正是通过这种“会诊”,课题组对教师的反思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但就对教师反思水准的调研来看,通过以上三次调研,我们对教师反思水准的判断越来越接近真实和预期,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梳理、归类和结构化。......
2023-08-05
虞老师从导入的五方面作用: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开拓思维、明确目标、设置伏笔,阐明了导入环节对整节课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案例加以详细的分析。虞老师也再现了青年教师备课中的不易,在一次次试教中,在学生的表现中,反思导入的有效性,再一次次地细致体察学生的反应,斟酌教学的设计。......
2023-07-18
但初期的问卷调研结果却出乎意料。为此,如何通过进一步的调研摸清教师真实的反思水平,是研究需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因此,也有了下文笔者不厌其烦地从多个角度对教师反思水平现状的调研。通过更为深刻的情境题目、水平测试卷等内容的分析,教师的一般的反思水平状况呈现出来。......
2023-08-05
以上三个问题的调研结果充分表明高中教师教学反思状况处于一般水平,反思的质量处于低下状态。即一半以上的教师很少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去反思自己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所思所想,很少或不去思考适当的反映形式,差不多反射性地处理这种事件,仅仅是在制止事件,把简单“反应”付诸行动,是几乎没有反思意识的。接近三分之一的教师稍有反思意识,能够在处理事件过程中有一个辨别的过程。只有十分之一的教师具有高度反思性。......
2023-08-05
[5]企业的成长战略主要涉及业务的推展方向及其实现形式,下面将对成长战略下的两大类战略分别做介绍。三是前向一体化,即发展企业当前业务价值系统更后端业务,即向企业输出端方向的业务延伸。一体化总体上利于节约成本、保证上下游的稳定、实现规模效应,但联合后的管理效率、复合风险是需要企业在实施一体化前仔细考量的。企业想要采用多元化战略,可以采用三种基本方式:内部开发、收购及兼并。......
2023-08-31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经验是教师成长的奠基石,没有经验的教师很难立足于教育。由于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理论不能作为通用方案解决事件中的具体问题,所以要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教师在行动中的反思和行动后的反思来提高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理解,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自我理解取向的教师发展的实质,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而获致个人成长。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学反思是关键环节。......
2023-08-05
六、总的讨论1.对不同具体他人反思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研究一通过三个实验考察反思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主要涉及母亲、好朋友和不熟悉同学三类具体他人。具体而言,三个实验都发现,在再认率上,尤其在R值上,来自好朋友反思评价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反思评价的记忆成绩。......
2023-11-29
(二)部分项目预期目标实现程度低在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各种项目被发展起来。如前文所述,阿肯色州为了应对农村学区教师补充困难,设立了几个财政激励项目,包括高优先级奖金激励项目、州教师教育计划及教师住房发展基金项目,这几个项目(计划)的目的都是要吸引教师到师资紧缺学校任教。......
2023-10-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