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设计原则

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设计原则

【摘要】:它是指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体验环境要符合实际情况,学生体验才会有价值,违背生活科学常识和规律,就会误导学生。主要指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模拟学习环境要尽量真实,接近现实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应对。它指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设计要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体验是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开端,没有学生的体验,所有别的活动都是无意义的。

信息化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六大基础能力:具体体验能力,反思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主动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学习者在某种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获得的具体的经验是进行观察和反思的基础,而观察的东西经过交流就会同化到新的认识结构中去。然后,这些认识或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指导未来的行为,并产生新的体验。换句话说,学习者必须能够全身心地、开放并毫无成见地进入新的体验中,从不同的视野反思和解释这些体验,用理论整合观察到的事物,产生新的概念,并运用这些理论在新的情境或新的体验中做出决策,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完整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六大能力,并注意贯彻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它是指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体验环境要符合实际情况,学生体验才会有价值,违背生活科学常识和规律,就会误导学生。

第二,真实性原则。主要指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模拟学习环境要尽量真实,接近现实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应对。学习活动应当在与现实世界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通过体验反思迁移,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为目标,环境的真实性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和更多正确的迁移。因此,学习的内容应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在这种情境中的学习过程要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真实、正确的信息。

第三,主体性原则。它指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设计要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学习环境中各个要素的设计,要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责任感为核心,从而充分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环境设计要能支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批判性反思、与真实世界(而不是教师头脑中的虚拟世界)的交互等活动。主动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要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就要将学习者放到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去考虑。(www.chuimin.cn)

第四,实践性原则。体验是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开端,没有学生的体验,所有别的活动都是无意义的。所以具体的体验活动是体验式学习首要的环节,通过学生亲自经历,为学生提供一种直接经验,并能通过体验之后的反思获得成长性的发展。

第五,社会性原则。现代学习理论十分重视社会性学习。社会交往在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应适当采用小组学习或其他的协作学习方法,通过讨论、协商、合作等方式使学习者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通过分析、判断、归纳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增强学习者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改善学习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信息化体验式学习中要设计合作体验,经验交流。体验时的合作,能培养协作能力,通过交流,每个人把体验的收获结合起来,与同伴探讨、解释,从而形成共享的、更高级的理解,有利于知识的广泛迁移。而且在小组讨论中,学习者不断反思,对各种观念加以重组,有利于学习者建构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