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特点:教与学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取得成果

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特点:教与学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取得成果

【摘要】:信息化体验式学习强调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支持的高层次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精神完全投入、思想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信息化体验式学习可以深刻影响学生高级心理机能的提高。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将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特点概括为主动性、主体性、实践性、反思性和情境的虚实性。

信息化体验式学习强调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支持的高层次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精神完全投入、思想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信息化体验式学习可以深刻影响学生高级心理机能的提高。高层次的体验式学习是指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品质。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和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智力品质又称为思维的智力品质或思维品质。培养智力品质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体现了个体思维水平的差异,它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提高思维品质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

人的思维品质有五大要素。

一是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难度。它表现为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是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力和能力的“迁移”,灵活性强的人智力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是独创性,主要是指人的创造性思维。除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是批判性,是指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有了批判性,人们可以认识客体,同时也可以认识主体,对自己的思维本身加以认识。

五是敏捷性,即思维的速度。在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培养的同时,信息化体验式学习还应该关注对学生思维概括性的开发,体验式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体验和分享的层面上,应该在反思的基础上学会概括,体验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十分易于概括的基本条件,学生必须在学习中对所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总结和提炼,才能得出学习结果。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时时刻刻离不开概括,概括是学习的基础。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度等智力品质或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是掌握规律的基础,任何科学研究的结论都来自概括过程。人们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概括的过程。概括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概括,学生就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学习知识;没有概括,就难以形成概念,那么,由概念所引申的公式、定理、定义就无法被学生所掌握;没有概括,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无法形成,于是,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一个复杂和抽象的模式体系,就会发生困难。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将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特点概括为主动性、主体性、实践性、反思性和情境的虚实性。

(一)主动性

主动性是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果没有这种主动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它要求学生在个体的体验中,获得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的感受。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关注学习者自己的感受、价值取向以及学习方式,需要学习者自己观察、反思和总结,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导”,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即可。但信息化体验式学习中,教师经常与学生是分离的,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发挥主动精神,充分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主体性(www.chuimin.cn)

主体性是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其自觉性,是学生去体验而不是教师体验,但是在确定学生的主体性时,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且有一定的隐蔽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环境,最简单的内容、方向,至于活动的具体计划、细则及步骤、行动方案的实施基本上由学生自己进行,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但是,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给予指导,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更要适时地给予最大的帮助。

(三)实践性

南宋诗人陆游有一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化知为行,知行合一,才能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能力。信息化体验式学习强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做中学,学中做。它强调实践及动手操作,要求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校园里,而且还应该在课后、校外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技巧和生活经验在参与集体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并从中获得新的生活体验。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经历和体验,需要他们自己在行动中进行概括总结。它注重的是行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学习成果不一定是具体的、有形的知识技能,它可能是一种见解、一个方案、一个行动或是一次活动。

(四)反思性

所有学习的精髓,归根到底都是我们如何处理和看待自己体验或经历的方式方法。我们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学习,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反思、提炼、升华,才能有质的飞跃。杜威认为体验式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差异在于它不仅强调学习者的“做”而形成经验,还强调学习者对经验的反思,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与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不同,反思是体验式学习的关键,它要求学习者有意识地关注所学的东西并设法巩固之,常常用“为什么”“如何”“是什么”来反思学习内容的价值、学习方法的适当性、每个阶段的收获以及与以前知识的联系、生成性、需要调整的环节等等。所以,学习者既可以反思内容,也可以反思过程,既可以反思主体,也可以反思客体(学习的对象及其方法),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进行反思,最后整理、抽象、概括和提炼以升华成新的知识,而且形成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

(五)情境的虚实性

体验具有情境性,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对同样的事件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这使得人们可以对同一对象进行反复的体验和回味而不致感到厌烦。因而促发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将使个体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具活力和更为深刻。所以,马斯洛说,处在体验中的人“有他们最大程度的同一性,最接近他们真正的自我,最有特异性”。信息化体验式学习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各种虚拟的或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获得经历和发展性的变化。所以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活动是发生在体现真实性的场景中,这种场景都是虚拟的,但是要能体现真实性,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所以教师在实施体验式学习时应该对其保持一种发展的眼光和态度,意识到信息化体验式学习不能只是让学生操作由几个简单交互的课件或是情境简单的模仿,应该虚拟情境力求逼近真实的情境,在引导学生体验时要尽量使学生从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两方面都感到自己正处在生活的空间中,而不是在一种被安排好的系列活动之中,要让学生能真正的思考,做出反应,加以解决,从而在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

信息化体验式学习更大的优势在于信息技术能创造更丰富的环境,用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如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情境的创设花费很大,也不容易实现,有些实际生活中的体验有很大的危险性等,用网络虚拟环境就能弥补这些不足,给学生提供更多体验式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