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设计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设计

【摘要】:再次,信息技术创设的真实场景将声音、图像、色彩、节奏等各种信息以及需要学习的内容有机镶嵌在特定的情境中,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支持手段,而有意义学习的发生还有赖于教师恰到好处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

(一)创设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优美、和谐、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显然会更有意义。信息技术的使用,首先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它缩短了时空距离,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在学生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真实、典型的情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再次,信息技术创设的真实场景将声音、图像、色彩、节奏等各种信息以及需要学习的内容有机镶嵌在特定的情境中,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样整体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很快激发强烈的学习热情,形成无意注意的心理倾向,使学生情不自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激活知识沉淀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和教师的知识,即使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下,为了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学习者也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学习内容的意义。

(三)呈现先行组织者

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清晰度高、稳定性高的引导性材料,这些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可称为“先行组织者”,以此帮助学生把新的学习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达到对新知识理解的目的。

(四)呈现新的学习任务和材料(www.chuimin.cn)

新的学习任务和材料以讲授、讨论、播放录像、网络传输等方式向学生呈现,这个阶段应注意两点。一是集中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新的教学材料,并将他们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二是使学生明确了解材料的组织,以便有整体的方向感。在呈现材料的过程中,必须做到逻辑顺序明确可循,以便学生了解观念间的关系性。

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应注意支持教学的力度,一种弊端是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学生仍然处于一种被动学习之中;另一种弊端是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被观看多媒体作品充斥,没有完成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支持手段,而有意义学习的发生还有赖于教师恰到好处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如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每一个细节和整体结构的关系;向学生发问,以了解他们是否理解学习材料,或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允许学生发问,使他们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能够超越课内的内容。

(五)交流和反思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反思是整个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方案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倾诉和表达学习感受、检验有意义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途径。

在普通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比较容易,通过语言表达、书面文字就可以完成。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条件下,要采取积极措施,开发电子课件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推广信函、电话、电子邮件、WWW、BBS等交互式支持服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学习监控,保持和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清晰度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