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探究式学习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接受式学习的不足,或者说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绝不能代替接受式学习,这一点必须明确。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不仅在人类的教育史上有伟大的贡献,而且在今天它也是作用最大、功劳最大的学习方式,我们反对对接受式学习的错误批评。站在这个立场上研究信息化探究式学习,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二)体验性信息化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具有明显的体验性特征。......
2023-10-25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是一个多侧面的活动,有多种类型,具备多种特点,要把握它的内核,必须考虑其要素的构成。下面我们从主体、客体、过程三个方面对其要素进行研究。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主体当然是学生和教师。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教师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同样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到许多新的信息,正所谓教学相长。这符合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即过去是晚辈向长辈学习,现在是同辈间相互学习,将来有可能是长辈向晚辈学习。而且在这两种主体要素中,学生占有尤其重要的地位。因为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狭义上也可以将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主体视为学生。学生是有一定主体性、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和再创造的个体,要在信息社会中继续参与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必须具备信息化探究意识、信息化探究情感与态度、信息化探究能力。其中探究意识包括探究兴趣和探究的意志品质等;探究态度包括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合作性等;探究能力包括想象和思维能力、质疑和创新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探究意识的培养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条件。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探究的意识都没有的话,让他去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无从谈起的。探究意识一旦产生,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于探究式学习的活动中,在探究的活动中获得发展。但是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归根结底是要使学生习得探究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探究能力的高低将影响着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能力的高低。
进行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客体是学习的内容。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活动中都是以问题作为依托的,是以问题来贯穿探究式学习过程始终。所谓问题就是指疑点,它是一个人面对某种不认识的事物而又不能应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弄清它时产生的。有关专家认为,根据问题内容可将问题分为低级型、中级型和高级型三种。低级型问题是由他人呈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已知的,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只需记忆。中级型问题也是由他人呈现,可解决的方法和结果是未知的,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需运用推理。高级型问题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不仅靠记忆和推理,还需运用创造性思维。显然,我们要开展的探究式学习最终是要求学生达到高级型问题的水平。当然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之中并不排斥低级型问题和中级型问题的研讨。在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中,我们不但要清楚什么是问题,还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要通过解决问题学到知识、提高能力。(www.chuimin.cn)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包括:信息化探究问题的生成、信息化探究式学习方案的策划与设计、信息化探究式学习方案的实施以及反思和总结。问题的生成应该以学习目标为根据,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和经验相关联,具有丰富情境的课题背景,在此情境中提出并描述与本课程学习目标相关的、具有研究性的问题,激发学习者的研究兴趣。信息化探究式学习方案的策划与设计对所提出的问题的现状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进行客观的分析,让学习者明确要求达到的目标有哪些,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一般来说,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都是学习者的现有知识和经验无法全部解决的,需要向学习者提供完成任务和目标所需的相关资源和工具,如信息、资料、背景知识、相关的链接网站、实践活动等等。学习者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工具进行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索和研究,就是信息化学习方案的实施过程。在信息化社会,评价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问题的研究结果和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得出最后的结论。
对信息化探究式学习而言,支持主体、客体和过程要素的环境因素也极其重要。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情境也包括媒介以及信息流等。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中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知识的建构;媒体不仅用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如呈现教学信息),而且用来帮助学生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以前由于受技术系统的限制,这种学习环境很难实现,这也是制约探究学习影响力的主要客观条件。现在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有利于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这也是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符合当代社会的需要,成为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的原因之一。
有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的文章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接受式学习的不足,或者说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绝不能代替接受式学习,这一点必须明确。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不仅在人类的教育史上有伟大的贡献,而且在今天它也是作用最大、功劳最大的学习方式,我们反对对接受式学习的错误批评。站在这个立场上研究信息化探究式学习,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二)体验性信息化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具有明显的体验性特征。......
2023-10-25
我们试图从课堂学习、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络为出发点,将信息化接受式学习归纳为下面几种类型。(三)基于Internet的接受式学习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文化交流和学习工具,并具有其他技术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目前,基于Internet的接受式学习主要以网上讲授形式为主。......
2023-10-25
信息化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它的评价,事实上就是对学生的评价。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表现的评价,因此,必须根据体验式学习的特点,事先确定评价的内容,并将它分解为构成表现成果的可观察的具体行为,制定评价这些行为的评价标准。......
2023-10-25
信息化体验式学习强调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支持的高层次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精神完全投入、思想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信息化体验式学习可以深刻影响学生高级心理机能的提高。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将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特点概括为主动性、主体性、实践性、反思性和情境的虚实性。......
2023-10-25
在客观上要求人们采用适应社会发展的多种学习方式,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所谓信息化探究式学习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主体对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客体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把学校课程中的“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界定为“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信息或理解的活动或过程”。......
2023-10-25
由于关注的角度不同,国外所使用的相关术语各有不同,因此,并没有对自主学习的名称形成一致的意见。具体来说,如果学生能够主动、灵活地应用元认知学习策略,能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积极地做出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那么他的学习就属于自主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2023-10-25
尽管我们有这样的认识,但还是应该看到技术的发展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刻影响,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有效使用。下面是几个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地理合作式学习的案例。......
2023-10-25
信息化合作式学习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也必须采用一些合理的策略和方法。信息化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的设计可以分为确定、分析和编写三个步骤。需要确定起点,是指要明确学习者进行学习前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起点要适度,过高,会给合作学习带来难度,甚至失败,过低则不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起点的选择应该遵从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
2023-1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