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合作式学习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合作式学习设计案例

【摘要】:尽管我们有这样的认识,但还是应该看到技术的发展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刻影响,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有效使用。下面是几个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地理合作式学习的案例。

从总体上来看,信息化合作式学习并没有在学校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现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设备资源的缺乏、学习者自身水平的限制、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没有达到一个成熟指导者的水平、学习内容大多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有效地解决等。在此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得不到广泛的应用”实际上正是反映了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基本规律,不能广泛应用绝不是一件坏事,正好说明信息技术应该应用到它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正好说明信息技术不是教育教学的主角,甚至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要素,我们大可不必为信息化学习方式没有得到广泛普及而烦恼。尽管我们有这样的认识,但还是应该看到技术的发展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刻影响,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有效使用。在此通过信息化中学地理学习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天文、资源、农业、工业、交通人口、环境等等,而且贴近自然、人类和社会。另一方面,现代地理学更注重人地关系的研究,中学地理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这样的要求,强调培养学习者学以致用的能力和习惯。地理学科的特点为实施合作式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培养学习者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而信息化环境,特别是网络资源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学习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更多、更详细地了解书本上没有的国内外相关信息,从而使得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地理学科丰富的学习内容相整合,恰如其分地将信息技术作为收集、处理、分析学习内容的有力手段,实现了有效的使用。下面是几个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地理合作式学习的案例。

第一,问题调研活动,这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而组织的合作式学习。如在讲授太阳月球与地球关系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太阳活动对人类有哪些影响?在气候的形成与变化的课程上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气候与房屋建筑和饮食有哪些关系?常规能源中关于水能的课程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三峡水电站建设的利与弊各有哪些?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习者根据这些问题分小组去查找资料,进行网上调查和社会调查,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写出研究报告

第二,小型论坛活动。在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的教学中,分小组让学习者阐述自己对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看法;在陆地资源的教学中为了让学习者理解大部分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多种用途,可设计这样的论题:假如有一条河流流经某小镇,如果你是镇长,怎样综合利用这条河流?在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中,让学习者表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通过论坛活动,可使学习者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乐于参与公共活动,同时可培养其自信心。(www.chuimin.cn)

第三,知识拓展活动。在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学中,可布置学习者通过报刊杂志、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互联网络等手段的应用,办一张小报以展示来自宇宙的新信息,让学习者了解更多更新的有关宇宙探索的动态知识,以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激发学习者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和兴趣。

第四,辩论竞赛活动。如在大气环境保护一课的内容中,关于“大气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这一论题,目前科学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可组织学习者在网络上分组进行辩论;在人口与城市的教学中,可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为问题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通过学习者对资料的搜集与处理,教师对辩论活动情境的设置,从而使得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更具有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