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息技术推动教与学的进步

信息技术推动教与学的进步

【摘要】: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类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演进。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原始的学习方式是凭借自己的身体器官进行的,主要是口耳相传式的学习,只能面对面地学习。到目前为止,前两个“T”已经发生了变化,只有工具性还保持了原有的含义。第二次革命是文字的获得。这些划分历史阶段的方法各有不同,但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即人类学习方式的变化离不开人类实体技术进步的大背景。

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类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演进。在此,可以用物质技术手段作为标准,划分人类学习方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文字的出现,产生了基于文字的学习方式。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原始的学习方式是凭借自己的身体器官进行的,主要是口耳相传式的学习,只能面对面地学习。人的感官是主要的学习手段,这种现象至少在10万年以前就已经存在。而文字克服了只能通过直接经验和口头语言或体态语言传递的不足,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学习信息源大大扩展。人类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借助文字得以保存和传播,学习活动也越来越抽象化、间接化。

第二阶段,印刷术造纸术的出现,为学习方式的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出现了教科书,“有了印刷术,书籍就可以迅速、洁净、正确地印出来”,增加了学习的途径,从而扩大了人类学习方式的可能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三阶段,各种教具的出现。直观教具可以通过学生的视觉器官传递学习信息,例如粉笔、黑板、实物、模型、标本、画片等,裴斯塔罗齐的“算术箱”和福禄倍尔的“恩物”,是历史上比较典型的实例。

第四阶段,信息技术的出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从工业时代步入了信息时代,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并推动人类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使得人类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大大提高。计算机发展到多媒体阶段是一次质的飞跃,它使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交流,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方式的历史性变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经历过一个发展过程,人们对其意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从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开始,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人泰勒曾指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三种模式:一是把计算机看作指导者(tutor);二是把计算机看作被指导者(tutee);三是把计算机看作工具(tool),这就是著名的“3T”模式。到目前为止,前两个“T”已经发生了变化,只有工具性还保持了原有的含义。计算机在学习中主要作为处理数据及文字的工具,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其作为学生认知工具的意义,认知工具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个阶段还应该包括各种视听媒体的学习应用,例如幻灯片电影电视等媒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作为学习方式中的主流媒体被学生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人类传播媒体,即我们所说的“实体性技术”的发展是使得人类学习方式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重要因素。(www.chuimin.cn)

日本学者认为,俯瞰人类的进化,人们会看到四次大的信息革命:第一次革命的标志是人类获得了语言。虽然各民族的语言有所不同,但是因为语言而产生了民族意识,形成了民族固有的文化。第二次革命是文字的获得。使得信息的存储和超越距离的传递变为可能,可以将人的智慧作为历史保存起来。第三次革命是发明了印刷机。它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广域地流通,之后产生的复印机能够十分便捷地获得、保存和加工信息。今天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被数字化,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瞬时地、超越时空地传递,可以说,这就是人类所体验到的第四次信息革命,现今的人类正是生活在信息革命的变革时代。

哈贝马斯认为,似乎人类把人的机体最初具有的目的理性活动的功能范围的基本组织部分一个接一个地反映在技术手段的层面上,并且使自身从这些相应的功能中解脱出来。首先是人的活动器官(手和脚)得到加强和被代替,其次是(人体的)能量的产生,再次是人的感官(眼、耳朵和皮肤)功能,最后是人的指挥中心(大脑)功能得到加强和被代替。他是从人的目的理性活动出发概括技术的发展,因此,他得出一个结论:人们不能为取得另外一种性质的技术而抛弃技术,抛弃我们现有的技术。

这些划分历史阶段的方法各有不同,但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即人类学习方式的变化离不开人类实体技术进步的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