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际比较研究:资历框架的建设背景和历程

国际比较研究:资历框架的建设背景和历程

【摘要】:巴基斯坦国家职业资历框架草案于2013年完成,在2014年6—11月举行了多轮会议磋商,吸纳了众多反馈意见。2015年,巴基斯坦正式发布了国家职业资历框架,并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引进了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经过两年的实践,基于大量的实践经验,以及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者和机构的反馈,巴基斯坦开始对职业教育与培训配套文件进行修订,旨在促进国家职业资历框架的发展、评估和管理。

资历框架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真正兴起却是在21世纪初期,引发这一“兴起”的来源是“博洛尼亚进程(1999—2010)”(Bologna Process),其核心目标是整合教育资源,打通教育体制,实施一个共同教育体系框架,建立可以比较的学分体系和学位体系,促进师生、学术研究人员和劳动力的跨国跨区域自由流动。随后2010年发布的《欧洲教育部长布拉格宣言》(Prague Declaration of the European Ministers of Education)增加了大学提供的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相互承认的目标,呼吁提高各级教育的教学质量,并制定和实施各国资历比较制度。至今,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已经采纳了博洛尼亚进程,并根据共同商定的标准改革本国教育体系,制定了国家资历框架,覆盖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资历衔接与互认,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HEC,2015)。巴基斯坦深受博洛尼亚进程和欧洲资历框架建设的积极影响,早在2009年,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Commission,HEC)就开始制定高等教育资历框架,并采取必要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发和实施资历框架的工具,覆盖了全国所有高等教育委员会管理的公立和私立教育机构。

国家资历框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政策规划最早可见于巴基斯坦《国家技能战略(2009—2016年)》(The National Skill Strategy 2009—2016)。《国家技能战略(2009—2016)》明确提出了巴基斯坦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具体改革目标,包括制定和实施巴基斯坦国家职业资历框架,其政策出台背景是巴基斯坦政府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大量缺乏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技能人才。2011年,巴基斯坦国家职业技术培训委员会(Natio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raining Commission,NAVTTC)启动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改革,在与学术界、工业界、商会、贸易协会、专家以及联邦和省政府协商后开始制定巴基斯坦国家职业资历框架(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NVQF),其主要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学历、文凭、证书等各类资历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确保培训课程供给的质量,并从供给主导和时间投入转向需求驱动和基于能力的培训。(www.chuimin.cn)

巴基斯坦国家职业资历框架草案于2013年完成,在2014年6—11月举行了多轮会议磋商,吸纳了众多反馈意见。2015年,巴基斯坦正式发布了国家职业资历框架,并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引进了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经过两年的实践,基于大量的实践经验,以及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者和机构的反馈,巴基斯坦开始对职业教育与培训配套文件进行修订,旨在促进国家职业资历框架的发展、评估和管理。2017年10月,新修订的国家职业资历框架正式发布,在将原有的11个资历框架操作手册合而为三的同时,也建立了管理、评估和培训机构,以更加有效和顺利地实施国家职业资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