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唐玄宗的政治理想-铭文四字句任重道远

唐玄宗的政治理想-铭文四字句任重道远

【摘要】:下面的铭文则是以四字句写出的非常正式的封禅文诰,昭示了唐玄宗的政治理想:铭曰:维天生人,立君以理,维君受命,奉天为子。一个既得利益的古代帝王,仍须坚持“德凉者灭,道高斯起”的儒家政治标准,这是很难得的思想境界。可以说,四字句铭文,集中阐发了唐玄宗的政治理想,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认清自己的政治使命,继承光大先祖伟业,做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以上的纪文部分,陈述了李隆基为什么到泰山封禅的由来、动机、过程和意义。下面的铭文则是以四字句写出的非常正式的封禅文诰,昭示了唐玄宗政治理想:

铭曰:维天生人,立君以理,维君受命,奉天为子。代去不留,人来无已,德凉者灭,道高斯起。赫赫高祖,明明太宗,爰革隋政,奄有万邦。罄天张宇,尽地开封,武称有截,文表时邕。高宗稽古,德施周溥,茫茫九夷,削平一鼓。礼备封禅,功齐舜禹,岩巍岱宗,卫我神主。中宗绍运,旧邦惟新,睿宗继明,天下归仁。恭己南面,氤氲化淳,告成之礼,留诸后人。缅余小子,重基五圣,匪功伐高,匪德矜盛。钦若祀典,丕承永命,至诚动天,福我万姓。古封太山,七十二君,或禅亭亭,或禅云云。其迹不见,其名可闻,祗遹文祖,光昭旧勋。方士虚诞,儒书不足,佚后求仙,诬神检玉。秦灾风雨,汉污编录,德未合天,或承之辱。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3]

铭文的大意是说:天生民众,要由皇帝来治理;皇帝受命于天,侍奉天帝而为天子。时代不停留地过去,新人一代一代地到来。不义的帝王必然灭亡,道德高尚的才能兴起。显赫的高祖,明睿的太宗,革除了隋朝的政权,统一了万邦,国土扩张得无边无际,武功称雄于海外,文治安定了全国。高宗稽考古史,道德恩泽普及天下,辽阔的东方土地,被一举安定,具备了封禅的条件,功德可与舜禹比肩。岩岩泰山,佑我祖先。中宗继承了前代国运,恢复了大唐的国号;睿宗赓续了中宗的新政,天下重归于仁。两位皇帝少问政事,天下万物变得质朴淳厚。封禅成功,传之后代,我缅怀先人,重新开始五位圣人创下的事业。我的功劳并不高,也没有盛大的威严。恭敬祭祀的礼仪,接受天赐予的长命,我的诚心感动天帝,求天帝保佑我的人民。古代封禅泰山的,有七十二君王,或禅亭亭山,或禅云云山。这些遗迹已经见不到了,但是留下了名声,遵循祖先的规矩,才能光大前代帝王的业绩。古代方士虚幻怪诞,儒家著作拘泥于小节;放荡的君主以封禅为名,寻求长生不死,金泥玉简只不过是在欺骗神灵。秦始皇途中遇到了暴风雨,无功而返;汉光武帝封禅,更是不和礼仪,玷污七十二君王的编录,道德未符合天意,很可能会受到天给予的耻辱。治国之道的高下,主要看政绩;名声的好坏,并非取决于自己的愿望。我把自己的心情铭刻在绝壁,告之众山群岳、五湖四海。(www.chuimin.cn)

明白了这段铭文的意思,可知这段典雅铭文中的“维天生人,立君以理,维君受命,奉天为子。代去不留,人来无已,德凉者灭,道高斯起。”,就是古代政治受命的一个表达。“维天生人,立君以理”一语,出自《尚书·仲虺之诰》中“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的思想。天生人,但人们相互之间需要有秩序,所以就会产生君主政府来治理天下。“维君受命,奉天为子”,是说君主是承受天命而产生的,要尊奉上天,视自己为天的儿子。从天子在历史代际的角度看,数千年来的君王是“代去不留,人来无已”。从道德的角度看,“德凉者灭,道高斯起”是为普遍规律。一个既得利益的古代帝王,仍须坚持“德凉者灭,道高斯起”的儒家政治标准,这是很难得的思想境界。至少,他在言论上是这样表达的。要想维持政权,就得好好干,而不是认为自己掌握了最高权力,就觉得有无德行和功绩就无关紧要了。只有德行功绩而不是权力本身,才是维持政权的依据。铭文接着回顾了从唐高祖到他这里各任皇帝的道德和功业。或许今天的人们会说,这是肉麻的歌功颂德。但在古代,特别是在泰山封禅这样的严肃场合,就具有一种李唐王朝的历任受命者向上天交待自己的政绩和证明自己作为帝王的资格条件,并面临天命赏罚的严肃涵义。正如文末所说的那样,“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你有什么名声,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观政有道无道,是可以从你的实际政治表现作出判断的。可以说,四字句铭文,集中阐发了唐玄宗的政治理想,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认清自己的政治使命,继承光大先祖伟业,做出更加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