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纪铭义理,有助于深刻理解古代政治文化的内涵,发现其中的积极文化意义。其一,纪铭确立了泰山在古代政治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主体地位。儒家思想由于继承了上古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主体传统,从而在宗教信仰思想文化和礼乐制度等方面,对中国政治产生了基础性的影响。人民有着独立存在的意义,并非是为君主而衍生。这一政治文化传统,对今天的政治法律建设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2023-10-23
纪文开篇说:“朕宅帝位,十有四载,顾惟不德,懵于至道,任夫难任,安夫难安。”大意是说,“我即皇位已经十四年了,但没有什么功德,也不明白高深的道理,担当的是难以承担的职责,却安定了难以安定的政治局面。”从表面看,这段文字好像是谦辞,但在字里行间,却能洞察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对帝王这一角色的要求:一是要有道德;二是要追求和奉行至道;三是要有责任。那么,什么是应有的道德?追求和奉行什么样的至道?履行什么样的责任呢?
纪文继续写道:“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心之浩荡,若涉大川。赖上帝垂休,先后储庆,宰相庶尹,交修皇极,四海会同,五典敷畅,岁云嘉熟,人用大和。百辟佥谋,唱余封禅,谓孝莫大于严父,礼莫盛于告天,天符既至,人望既积,固请不已,固辞不获。肆余与夫二三臣,稽虞典,绎汉制,张皇六师,震詟九宇。旌旗有列,士马无哗,肃肃邕邕,翼翼溶溶,以至于岱宗,顺也。”大意是说,“如今我不知是否得罪了天地,无所依托的心情像是坠入了无边无际的大河。全靠着上帝的赐福和前代国君积下的福荫,以及宰相与大臣的共同扶持,才使得天下纷纷来朝,人伦教化普及,年年丰收,事事如意。公卿大臣于是就出主意,说什么孝莫大于尊敬父亲,知礼莫过于向天祭告;还说现在天已降下瑞兆,民望也已积满,建议我封禅。大臣们反复不停地请求,我则再三推辞,但没能得到众官的同意。于是,我便与几个大臣查找《虞典》,研究汉代的礼仪,扩充朝廷的军队,封禅的威仪震动了全国。东行的途中,封禅大军旌旗猎猎,人马有序,庄严而恭敬,像流水一样滚滚向前,顺利地到达了泰山。”这段话道出了唐玄宗东封泰山的由来,颇有点顺乎人心的自鸣得意。
接下来的纪文引经据典,阐释了唐玄宗东封泰山的合法性:“《尔雅》曰:‘泰山为东岳。’《周官》曰:‘兖州之镇山。’实万物之始,故称岱焉;其位居五岳之伯,故称宗焉。”大意是,“《尔雅》说:‘泰山是东岳’。《周官》说:‘泰山是兖州的镇山’。泰山处在华夏大地的东方,是万物生发的地方,所以起名为‘岱’,意思是万物更替交代;其地位是五岳中的兄长,所以就被称作‘岱宗’了。”这是泰山被称为岱宗的解释,更是泰山享有至高无上文化地位的说明。就是说,泰山是上古以降君王祭天封禅、与上天之神交汇的地方,从而具有非同寻常的圣山之意义。唐玄宗这种对泰山文化地位的认定,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借以说明李隆基东封泰山是遵循古制、名正言顺的。
纪文接着转入了政治天命观下封禅意义的表达。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你是否有资格来封禅,为什么来封禅,接下来的铭文说得通透明了:“自昔王者受命易姓,于是乎启天地,荐成功,序图录,纪氏号。”大意是说,“自古帝王受命于天,改朝换代,都要告知天地,报告成功,出示图箓,记载姓氏年号。”这是儒家经学中标准的关于君王权力受命于天的合法性基础表述。什么叫做王者受命易姓?就是说,君王受政治天命,改变了政权。这里的易姓,是指把杨广的大隋政权改变为李姓的大唐政权。这个改变被认为是李姓受政治天命而为的事情,因而是合法的。所以,作为李唐王朝的承继人李隆基,完全有资格到泰山封禅。他认为一个政权更迭,就重新启动了一个天地之间的运转秩序,然后献告成功,按照图录的顺序,记下姓氏名号。古代的权力地位,包括权力继承的顺序,都要有个章法和图录,这是必须的。(www.chuimin.cn)
按照这个秩序,到他李隆基这里又怎么样呢?纪文接着说:“朕统承先王,兹率厥典,实欲报玄天之眷命,为苍生而祈福,岂敢高视千古, 自比九皇哉!”大意是说,“我继承了前代帝王的一统江山、秉承前代的封禅制度,实在是想报答上天的眷顾和重托,为黎民百姓祈求福祉,怎敢自视甚高,与上古的‘九皇,相提并论呢?”由此可以看出,权力纵向的先王因素对封建帝王构成的约束,使其不敢放肆所以,恣意行事。这就是古代大臣常拿先王之道约束出轨皇帝的原因所在。
纪文接着说道:“故设坛场于山下,受群方之助祭;躬封燎于山上,冀一献之通神。斯亦因高崇天,就广增地之义也。”大意是说,“于是在山下设坛,接受八方的助祭;亲自在山顶祭天,将玉帛与牺牲置于积柴上焚烧,希望能上达天庭,实现与神的交流。这也就是古人认为的在泰山顶上祭天以增天之高、在山下祭地以增地之广的意思了。”这段话里的“躬封燎于山上,冀一献之通神”,表明封禅是一种希冀通过某种祭祀来沟通天神的仪式,而所谓“斯亦因高崇天,就广增地之义也”,意思是说假如人在精神上因高崇天的话,就能够产生某种就广增地之义。因为你在精神上有崇高的境界和视野,并能理解和依持神圣的天性之道,那么,这就能够促进和增强你在地上生活中的道义力量,并展现宽广开阔的普遍性。在古代政治中,它意味着天子权力宣示之于广阔天下的统治意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地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北山》)。到泰山封禅,就是天子之于天下的政治宣言。其政治动机不言而喻,昭然若揭。
有关泰山文化举要:全2册的文章
解读纪铭义理,有助于深刻理解古代政治文化的内涵,发现其中的积极文化意义。其一,纪铭确立了泰山在古代政治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主体地位。儒家思想由于继承了上古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主体传统,从而在宗教信仰思想文化和礼乐制度等方面,对中国政治产生了基础性的影响。人民有着独立存在的意义,并非是为君主而衍生。这一政治文化传统,对今天的政治法律建设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2023-10-23
在一个以天道和天人关系为核心思想的政治社会秩序中,显示出了一个帝王的祭天禅地所产生的重大政治意义与精神意义。这几句,仍然是延续前面祭天禅地后的政治效应。这,大概是古代帝王的政治期望。在下面是纪文中,唐玄宗表示了政治态度和决心:“凡今而后,儆乃在位,一王度,齐象法;权旧章,补缺政;存易简,去烦苛。思立人极,乃见天则。”......
2023-10-23
史前社会,泰山、曲阜同属泰山文化圈。由于泰山与曲阜地缘毗邻及其历史文化的同一性,所以孔子可称为泰山之子。孔子一生敬仰泰山,热爱祖国。由此可见孔子泰山情结的凝重。孔子以泰山自况,得到了他的弟子和后人的认可。清人汪志伊在《题孔子崖》一诗中则作了最精辟的概括:“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在今人的心目中,依然将泰山与圣人联系在一起,一样的伟大,一样的高峻,一样的不朽。......
2023-10-23
书界公认,泰山刻石肇于《秦泰山刻石》,是现存最早的泰山第一书刻,镌写着秦始皇功德铭和秦二世诏书,由此见证泰山书法艺术的开端。《秦泰山刻石》原立岱顶,几经移位后,最终置于泰安岱庙博物馆保存至今。两刻据考均为丞相李斯所书。《秦泰山刻石》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与《秦琅琊刻石》并称稀世珍宝。对于李斯小篆和《秦泰山刻石》,历代史家、书家、书法理论家评价甚高,推崇备至。......
2023-10-23
因黄巢未派兵追剿唐僖宗,亦未消灭关中唐廷禁军,致使唐僖宗得以喘息转圜,遂调兵遣将,组织反攻,同时笼络沙陀族酋长李克用出兵相援。黄巢残部退守泰山一带,同年七月败亡狼虎谷。不久,黄巢从子黄皓率余部续举义旗,号“浪荡军”,向南用兵。黄巢义军流动作战期间,曾多次用兵齐鲁,剑指泰山周边,并最终败亡于此,在泰汶地区留下许多屯兵遗址及其传说故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引发后人无尽的遐想和多重的思考。......
2023-10-23
都强调了帝王受命易姓、报告成功“必于泰山”,足见泰山被认为是“万物交代之处”、主万物之生的思想根深蒂固。历代有作为帝王的封禅、祭告泰山,无不遵循这一传统观念而进行。泰山主生的观念率先引发了古代帝王的封禅活动。东方主生观念还深度影响了古时的传统礼制。总之,由古老“五行学说”形成的泰山主生观念,是导致先民朝拜泰山、帝王祭祀泰山的主要原因。......
2023-10-23
精神文化是指属于精神、思想、观念范畴的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的特点,反映其理论思想水平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因而,在不同的领域会形成各自人类群体认同的精神文化,体现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样性。泰山文化中心精神文化的建树,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其一,图像文字的建树。文字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字,精神文化无从谈起。其三,原始数学的建树。......
2023-10-23
由此,大军取道肥邑,就成为不二选择。否则,肥城境内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康王河名称。周康王的活动范围在今西安周边,楚康王统治区域在今湖南、湖北及今河南南部,均不可能涉足今肥城境内。康王赵构取道今肥城境内时正值严冬,河水早已冰冻三尺,且有石桥贯通,不存在“渡”的问题。或许,正是这一神话故事的广泛传播,导致了康王河取代肥河,并使其闻名遐迩。......
2023-10-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