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泰山文化:对思维模式影响的重要性

泰山文化:对思维模式影响的重要性

【摘要】:天山表示它具备上达天帝的意义,显然是将泰山人格化、神灵化的拟人思维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初对泰山的崇拜与民族向心式思维模式的形成有着根本性联系。向心式思维模式在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泰山独尊的向心式思维意识,也为“唯我独尊”的守成式思维意识作了思想铺垫。泰山历代君王热衷封禅,虔诚祭祀,导致民间迷信广泛流传,而泰山建筑风格的固定不变,则成为守成式思维的典范标志物。

民族性格由思维模式决定,而思维模式的成型又与地域文化的框定密不可分。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就是由原始泰山崇拜框定的。

思维是认识的核心,了解中华民族思维模式是认识中华民族认知特点的关键历史地看,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就是由先民的拟人思维演化而成的向心式思维和守成式思维。这些,均可通过对泰山文化的考察得出结论。

拟人思维是指用理性思维活动的特点,解释非社会现象的活动,主要表现在仿照人的思维特点解释自然万物,把物质对象和动物的活动看作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活动。拟人思维最初表现为“万物有灵”论。马克思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1]原始的艰苦生活折磨着原始人,也锻炼了原始人。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界与人类经济生活的联系时,便越来越感到应该去探索并揭开它的奥秘。然而,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人们粗浅的认识水平,他们无法把握各种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去猜想推断,认为世界万物与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感情的,将人同自然浑然一体,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万物有灵论”。这种思想方法,在心理学上叫作拟人思维。

远古人类的拟人思维集中表现在对泰山神的崇拜上。在原始东夷人看来,泰山是大地之主,它能托起太阳,兴云作雨,而且主管人类的生死,如在古老神话传说中,泰山就被称作“昆仑山[2],其地位可与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的地位比肩,是一座上帝和众神所居的万神山,堪称“百神之所在”[3]。《风俗通义》云:“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者,始(胎)也。宗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博物志》称“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地孙也。主招魂”。

先民的拟人思维不仅反映在上述神话和记载中,还体现在“泰山”名字的演变上。古时,泰山又记作太山。太可训为大、天二字,太、大古音相同,甲骨文中则天、大通用。所以,泰山亦被称作大山、天山。天山表示它具备上达天帝的意义,显然是将泰山人格化、神灵化的拟人思维产物。拟人思维一方面表现为人们认识水平的低下,另一方面也表明人类由对自然的纯粹动物意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愿再在自然力面前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人们把理想、愿望、出路寄托在神的力量上,实际就是人们力图控制、征服自然的心理体现。泰山崇拜,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客观世界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水平。(www.chuimin.cn)

随着时间的推移,拟人思维演化为向心式思维和守成式思维。向心式思维着眼于空间横向,指人们的思想指向一个中心而不随便改变方向,崇拜中心;守成式思维则着眼于时间纵向,指人们的思想指向既成事实而不是未来,一以贯之。

孔子学说研究中,人们往往把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渊源归结于儒家思维结构对后世的影响。这一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在儒家学说创立之前,人们的泰山崇拜中就已经存在着向心式思维模式。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神圣地位,其根本原因应归结为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概念。这种观念明显地表现出先民的向心式思维。先民之所以产生这种向心式思维,主要应由上古时代华夏民族活动地理区域所决定。华夏文明的肇源地,是一个扇面状的大三角平原区域:以中部的嵩山为顶点,东部面向黄淮入海处,北部顶点在燕山脚下,南部顶点在长江入海处的杭州湾,西部顶点位置靠近华山、嵩山和三门峡。其面积包括今山东、河南、江苏的全部以及河北、安徽、浙江的一部。这个三角区,四面几乎完全被山岳和大海所环绕。北面有燕山,南面有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西面有太行山秦岭、大巴山,东面是山东丘陵和大海。这个区域就是中国古史上著名的中州——中原地区,亦即古人心目中所谓“中国”的所在地。古华夏的民族和文化,就是在这块平原的怀抱中孕育而成的。正是由于中原四周环山绕水,客观地约束或阻拦着人们活动的外延和文化范围的扩张。这种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和约束力,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了一种集约式的内心力,表现出向心性思维的特点。泰山是中原中心地区唯一突出于平坦地势的高山,可谓中心的当然代表和明显标志, 自然而然地成为向心式思维的集中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初对泰山的崇拜与民族向心式思维模式的形成有着根本性联系。

向心式思维模式本身的内聚性,衍生出与之相辅相成的守成式思维模式。向心式思维模式在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泰山独尊的向心式思维意识,也为“唯我独尊”的守成式思维意识作了思想铺垫。泰山极顶建筑所代表的“至高无上”,就是特权崇拜的象征,民间称“丈人”、“岳父”为“泰山”的习惯,也是这种权威崇拜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由于向心式思维所带来的泰山崇拜,给中华民族思想钤盖着极深的烙印,表现为对泰山诸神不敢轻易怀疑,而是更多信服,加倍崇拜,致使长期沉湎于历史沉积之中不能自拔,很少对旧传统采取批判态度,更鲜有创新探索意识,这便是守成式思维的典型表现。泰山历代君王热衷封禅,虔诚祭祀,导致民间迷信广泛流传,而泰山建筑风格的固定不变,则成为守成式思维的典范标志物。应该说,守成式思维对泰山文化传统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泰山保持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色,尽管历代均有所损益,但泰山始终不渝地载附中国文化的事实却不容置疑。同时,也要看到泰山所承载的文化传统及其内含的守成式思维给中华民族所带来的消极一面,即只守其成、不尚创新。表现在泰山文化上,必然是稳定的、连续的,极少发生剧烈变化和与时俱进的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