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字“公廉”官箴由明代年富和顾景祥相继刊刻后,就开始流传。然而,不争的事实是,由于真传官箴碑影响广泛且深远,对内容存在出入的官箴铭文, 自然就被排除在了人们的视野之外。泰安官箴碑得以广泛流传,应归功于清代名臣颜希深祖孙三代。这便是至今完好保存于西安碑林内的官箴碑。......
2023-10-23
36字“公廉”箴言,先由明永乐年间理学大师曹端传承。曹端(1376~1434),字正夫,号月川,河南渑池人,永乐六年(1408)举人。其人“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著有《孝经述解》《四书详说》《周易乾坤二卦解义》《太极图说通书西铭释义》《性理文集》《儒学宗统谱》《存疑录》诸书,享有“明初理学之冠”美誉,“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明史·曹端传》)曹端年谱“四十九条”,对此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公廉”箴言扩展至“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1] 30字。新任西安知府郭晟向老师曹端请教为官之道一事,发生在永乐十二年(1414)。郭晟听罢恩师的一席官箴言,茅塞顿开,永志不忘,为官期间曾将官箴勒石,作为座右铭,时刻警示勉励自己,牢记“公廉”二字,坚持秉公做事、廉洁自律,史载郭晟“以公廉称”。可惜,郭晟的官箴碑没能保存下来。
不难看出,曹端的官箴言,是在继承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的提炼升华。由于封建社会以儒学为国学,意识形态领域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曹端的官箴言又是符合德治要求的至理名言,所以很快就在神州大地得以广泛播扬,传入山东境内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比曹端晚生19年的名臣年富,在山东巡抚任上得到曹端的30字官箴言后,如获至宝,独出心裁地在后面续加了“公生明,廉生威”6字,变为36字官箴言,进一步强化了主旨、提升了境界,并将这段话刻于衙署墙壁,与下属官吏共勉。
年富(1395~1464),字大有,号谦斋,安徽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史载,永乐年间年富以会试副榜授山东德平(1956年撤销县级建制,旧治今临邑县德平镇)训导,官至山东巡抚、户部尚书等。其人“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官吏习富威名,望之詟服,豪猾屏迹”,“富刚正强直,始终不渝”(《明史·年富传》)。年富巡抚山东时,曾到泰安、泰山考察。《岱史》收入他的诗作《祷雪》:“名尊五岳镇山东,至圣惟司化玉功。一炷信香期感召,愿垂三白兆年丰。”[2]关心民生之情溢于字里行间。由此推测,有可能年富到泰安、泰山考察时,将36字官箴言带到了泰安州衙;也可能是泰安知州为迎合抚台的执政理念,借机主动索取官箴言。不然的话,官箴碑就不可能在泰安得以率先刻制。(www.chuimin.cn)
资料显示,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官箴碑刊刻地在泰安,刊刻时间为明弘治末年,刊刻人系时任泰安知州的顾景祥。直接证据是这方官箴碑后有一段跋语:“右箴(即36字官箴)言简而意甚周,昔年恭定公抚治东藩时,尝刊行以儆于有位者,今贞庵主人(顾景祥自称)乃重刊亦以自儆。时弘治辛酉(1501)秋八月也。”(西安碑林《官箴碑》跋文)跋中的“年恭定公”,即年富;“抚治东藩”,即巡抚山东。年富逝世37年后的明弘治辛酉年, 自称“贞庵主人”的泰安知州顾景祥非常欣赏年富刊行的官箴,遂刻碑立于泰安州署,“亦以自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泰安官箴碑。顾景祥系南直隶长洲(今苏州)人,在泰安为官期间清正廉洁,颇有政绩,是与以身作则践行官箴碑铭分不开的。
泰安的官箴碑早已无存,真实记录此碑刻以及流传经过的,是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官箴碑。
有关泰山文化举要:全2册的文章
36字“公廉”官箴由明代年富和顾景祥相继刊刻后,就开始流传。然而,不争的事实是,由于真传官箴碑影响广泛且深远,对内容存在出入的官箴铭文, 自然就被排除在了人们的视野之外。泰安官箴碑得以广泛流传,应归功于清代名臣颜希深祖孙三代。这便是至今完好保存于西安碑林内的官箴碑。......
2023-10-23
我曾在无数个清晨和黄昏里,一个人默默来到珠峰山脚下的墓地。这是世界上罕见的独特墓地。珠峰,金字塔形撑天依地的珠峰,又真是巨大的灵碑了。33年后,中国登协副主席曾曙生及于良璞、薛云和我,才在珠峰的墓地里,给两位知识分子补立了一块碑。一个小雪后的清晨,我们将此碑立在了珠峰墓地。珠峰墓地的第一块中国登山者的碑,是1979年我国登山者为遇难战友尼玛扎西、罗朗、王洪宝三人所立。他将目光从墓碑移向了珠峰,久久地……......
2024-01-12
李诚立因抗倭有功,后升任副总兵,是与戚继光将军并肩作战的明代抗倭名将,转战浙东沿海,扫平倭患,立下战功,但不幸因久骋战场,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在李诚立提议下,戚继光将军到东阳、义乌招募新兵,训练成“戚家军”,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成为抗倭劲旅。因李诚立居于灵岩下李家,故建墓于乌石岙。李诚立之子,名广平,字云蛟。......
2023-09-27
第三章《一竹斋图》卷的流传经过研究一幅可靠的古代画迹,其特点之一就是画中的印章和题跋,大都不是依着明显的年代和次序排列。因此,通过结合跋文和印章所显现出的历史痕迹和年份特征,我们似能从中梳理出一条《一竹斋图》卷的来踪去迹,以及流传有序的脉络来。......
2023-11-28
在贺兰口沟口南北山壁上,各有一处明代题刻。在贺兰口沟内南山壁上的是明万历三十七年的题刻,题刻边框高66厘米,宽51厘米,边框内竖行阴刻82字。贺兰口关隘又称“贺兰口墩”,为明代左屯卫五十三烽堠之一,保存基本完好。......
2023-12-02
第一节《天仙配》一、《天仙配》故事的流传《天仙配》这个故事经过了长期的流传与演变。1955年底,由桑弧执笔改编剧本,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摄制完成,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天仙配》是黄梅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影响遍及海内外。《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天仙配》三、《天仙配》中的人物形象《天仙配》主要塑造了七仙女、董永两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2024-01-08
《高昌王碑》,全称为《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西宁王碑》,全称为《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均为元时的石刻。《高昌王碑》是为纪念高昌王帖木儿补化祖先的功勋而镌刻的石碑。高昌王本人名纽林的斤。高昌王的名字仍然是沿用他的家族在新疆高昌驻地的旧称。《西宁王碑》,立于元至正二年,保存尚完整。高昌王和西宁王碑刻,汉文端厚雄浑,回鹘文流畅自如,书法都很高超。......
2023-08-07
严嵩大学士的一生,跌宕起伏,值得大书特书。嘉靖皇帝一朝,宦官弄权情况几近绝迹。其生父兴献王早死,只有寡母蒋氏与其辞行。身登九五宝座,嘉靖皇帝一面派人往安陆迎取其生母,一面下令朝廷礼部官员集议如何崇祀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此,他费尽心思要尊崇自己的本生父母。这样一来,就只能让新帝以其生父生母为皇叔父、皇叔母。故师丹、司马光之论,施于彼一时犹可。......
2023-08-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