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三策、杨抡于崇祯二年受命后抵达启程点福州,督促、等待地方官员建造封舟。完成册封使命后,杜三策呈上《户科左给事中毅斋公奏章》,抄件收录于《东原杜氏族谱》。至此,杜三策完成了册封琉球国的皇命,使继位14年的尚丰终于得到大明王朝的认可。杜三策完成册封仪式、交割礼物后,返航途中更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然而,即使惊涛骇浪,千难万险,命悬一线,却从未阻隔明廷与琉球的友好往来,由此可见两国宗藩关系的稳固。......
2023-10-23
杜三策出使琉球国之所以留名后世,在于他“得使臣体”的君子风范,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主国的良好形象。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茂肃为《东平历代人物》一书作序时,引辞书杜三策简介:“……册封琉球,却金,得使臣体。” 1989年版《东平县志·杜三策传》亦载:“崇祯初年,杜奉命册封琉球,力拒重金之赐,不辱使命。”意思是杜三策在奉命册封琉球国新王时,拒绝了册封国的重金赏赐,恰当得体、光明磊落地完成了大明使者所肩负的使命。
其实,这是杜三策从政风格的一贯体现。他在青年时期,受东林正直学士的影响较深,对顾宪成等东林领袖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贵、敢于訾议朝政的气节极为敬佩。他在任职兵科给事中时,就以刚直忠烈、义无反顾名噪朝野。明熹宗时期,奸相魏忠贤擅权乱政,结党营私,飞扬跋扈,不可一世。都御使杨涟以24大罪状弹劾祸国殃民的魏氏,从而受到昏君朱由校的斥责。魏忠贤借机大开杀戒,利用所控“东厂”特务机关,构陷冤狱,排除异己,滥杀无辜,造成万马齐暗、人人自危的恐怖局面。《明史·魏忠贤传》载:“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戮,甚至剥皮、刲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在这种严酷形势下,杜三策以国事为重,不惜身家性命,上疏陈明利害。他在疏中说:“举朝皆知忠贤之奸,而皇上不知此忠贤之所以为奸也,忠贤之奸举朝皆见,为可诛,为可逐,我皇上独见以为可喜,此忠贤之奸所以入神也。宪臣涟受先帝顾命,为皇上社稷之臣,而可容滔天逆党一日在君侧乎?方今横流湍中,正不可少,此一砥柱,忍令郁郁不得其职告老而去乎?忠贤擅作威福,流毒中外。此日以前犹有所畏而不尽,此日以后夫何所惮而不逞?诸臣不足惜也,夫皇上何如?二祖十宗金瓯之天下何如?”[3]其忧君忧国之情昭昭于世,苍天可鉴。又据《东原杜氏族谱》收录王度撰《明通奉大夫晋授光禄大夫杜公传》载:“是时魏忠贤擅权乱政,公(杜三策)具疏,论之其略,云魏忠贤狐媚惑主,朝廷之上只知有魏忠贤,而不知有陛下;宫坤之内只知有魏忠贤,而不知有陛下;天下亦只知有魏忠贤,而不知有陛下。皇上孤立于上焉,不为之寒心乎哉?臣已知言出祸随,然与其死於牖下,使满堂儿女封之长号何如?死於杖下,俾奕世英杰,闻而雪涕,疏入留中。都宪杨涟参忠贤二十四款,公壮之,涟下狱。公上书申救,疏亦留中。公遂有乞身一疏,奉旨削夺回籍。”其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官德风范跃然纸上。这种冒着生命危险的直言上疏,正是对东林精神的具体践行。
杜三策因开罪奸相,被削职遣回故里。不久,魏忠贤假旨逮捕杜三策,所幸兵马行至德州时,魏忠贤伏法归案,得以幸免。崇祯初年,杜三策重新得到起用,授职户科左给事中,奉命册封琉球后任大理卿、天津巡抚等职。在天津巡抚任上,杜三策除忠于职守、加强城防、确保京师无虞外,还以体恤民情、廉洁自律著称。王度《杜公传》记:“且时当难民南下,饥寒濒死。公多方拯救,所全活甚众。抚津二载,岁费不资。虽辇自邱园毫无吝惜,而自奉则甚俭。去津之日举操,赏所余岁俸,所积尽咛库以备公费。归家行李萧然,惟图书盈箧而矣。”(《东原杜氏族谱》)杜三策的高尚人格,或许就是他被朝廷钦定册封琉球正使的理由。
杜三策年老致仕时,皇帝念其一生清正刚直,忠勇可嘉,赠予大批金银绸缎,被婉言拒绝。皇帝为此大为感动,敕令地方修建“却金府”,旨在表彰杜三策的高尚品德。杜三策回到故里时,却金府已经落成。崇祯十三年(1640),杜三策谢世,其墓位于东平县大羊乡三旺村以北、丁坞村以南的田野中,原有封土,神道立有石马、石羊、石人和神道碑等,可惜“文革”中被毁。清光绪年间《东平州志》载:“杜三策墓,县治东北五十里三旺集北。”与此相符。
杜三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册封琉球国。他和同人率领的册封使团,不仅是中琉政治关系的使者,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一方面巩固加深了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琉球三山的团结统一,另一方面又通过这一渠道将先进的文化传播给琉球人,对琉球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推助作用。尽管1879年琉球国被日本吞并,中琉两国从此中断联系,但一百多年来琉球人民要求独立、心仪中国的呼声一直未断。或许,这也是杜三策等使臣的深远影响所致。
主要参考文献: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 中华书局2000年版。(www.chuimin.cn)
《东平县志》,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东原杜氏族谱》复印件。
【注释】
[1]胡靖撰:《杜天使册封琉球真记奇观》,又名《琉球记》,清顺治刊本影印件。
[2]当时胡靖并未出仕,乃一介平民,“从客”可理解为“随船文人”。据民国版《南平县志·方技传》记载:“胡靖,樟湖坂人,博学能诗,尤工书画。尝从册使至琉球,揽岛屿风景,绘图纪胜,刻画精工。后削发, 自称澄雪道人。”又据清乾隆版《延平府志》载:“明,胡靖,南平人,工书画,尝从天使泛海至琉球,揽岛屿风景,绘图志概,刻画精妙。后出家,名澄雪。”据此可知,胡靖因书画特长而被招聘为使团一员,凭着他“博学能诗”、“刻画精工”,圆满完成了“绘图纪胜”的出使任务,并撰写《中山诗集》一卷,这都为后人研究明代中琉关系提供了最直接的史志资料。
有关泰山文化举要:全2册的文章
杜三策、杨抡于崇祯二年受命后抵达启程点福州,督促、等待地方官员建造封舟。完成册封使命后,杜三策呈上《户科左给事中毅斋公奏章》,抄件收录于《东原杜氏族谱》。至此,杜三策完成了册封琉球国的皇命,使继位14年的尚丰终于得到大明王朝的认可。杜三策完成册封仪式、交割礼物后,返航途中更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然而,即使惊涛骇浪,千难万险,命悬一线,却从未阻隔明廷与琉球的友好往来,由此可见两国宗藩关系的稳固。......
2023-10-23
法官退休后应当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利用自己的原有身份和便利条件过问、干预执法办案,避免因个人不当言行对法官职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11条规定:“严格遵守法定办案时限,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及时化解纠纷,注重节约司法资源,杜绝玩忽职守、拖延办案等行为。”......
2023-08-04
汉武帝的诏书下达之后,董仲舒三次做了回答,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也称为《举贤良对策》。《天人三策》在长安经学史上是划时代之作,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不仅具体地回答了汉武帝的提问,解决了他的“未知所济”问题,而且提出了有关天人关系的重大理论观点,改变了此后儒家的历史命运,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学推到了汉代长安文化的顶峰。《天人三策》第一次把孔子抬到了“素王”的地位。......
2023-11-28
叶柄长4~7mm,偶有长达1cm,无毛,干后变黑色。总状花序常生于无叶的去年枝上,长5~10cm,纤细,花序轴有微毛。核果椭圆形,长1~1.5cm,内果皮薄骨质,表面有浅沟纹。秃瓣杜英叶秃瓣杜英果实秃瓣杜英花秃瓣杜英发育果实生物学特性:花期7月。在三衢山喀斯特地貌中栽植于绿地、路边等生境。......
2023-11-17
(二)《天人三策》与天人感应以天人感应为内容的神学目的论,向来被看做是董仲舒最主要的思想特征。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还对自己所提出的道作了说明:“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在董仲舒看来,天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神,“天者,百神之大君也”。这就是董仲舒所说的“天道”,我们从董仲舒上述对策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有深刻理解的,他强调“治乱废兴在于己”,也是“天人感应”的秘密所在。......
2023-11-28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对此做了明确要求。《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中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采访意外事件,应顾及受害人及亲属的感受,在提问和录音、录像时应避免对其心理造成伤害。《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中要求: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2023-10-20
(一)志愿者形象礼仪志愿者是社会文明的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更是彰显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形象。良好的礼仪与沟通能力,既可以展示青年志愿者的风采,还能够更高质量地服务于目标人群。注意外观整洁,没有异味,并且不宜佩戴过多的装饰物品,更不能佩戴花哨和张扬个性的工艺饰品以及名贵的珠宝饰品,以免影响志愿服务。......
2023-1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