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封琉球王制度始自明洪武五年,自杨载受命携带国书出使琉球国之后,琉球王便开始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并向中国纳贡称臣,采用中国法定年号、正朔。这次嘉靖皇帝就派年轻有为的陈侃为正使,行人司行人高澄为副使。使命下达当日,正值酷暑,陈侃的密友无不为其前途担忧,纷纷规劝陈侃辞去使命,可通过“领封”办法,即让琉球使臣领皇帝册封诏书回国。全船装载民夫140人,翻译、礼仪、医生及各种工匠100余人,与官兵册使总计360余人。......
2023-09-27
杜三策、杨抡于崇祯二年(1629)受命后抵达启程点福州,督促、等待地方官员建造封舟。由于当时天下大乱,财政拮据,又因封舟规模空前,先后用了四年多时间才建好。史料显示,以往的封舟长约十五丈,宽约二丈二尺至二丈六尺之间,深约一丈三尺至一丈四尺,桅杆三桅居多,个别五桅,载客三百至五百人,而杜三策所乘封舟则“长二十丈,宽六丈,入水深五丈,五桅,约七百人有奇。”[1]崇祯六年(1633)六月,以正使杜三策、副使杨抡等人为首的册封使团500余人,祭江祀海,放洋东去,出三山(今福州),过澎湖,穿越台湾海峡,9天后驶抵那霸港(今属日本冲绳县管辖)。往返途中,出使团队经历了严峻的生死考验。
完成册封使命后,杜三策呈上《户科左给事中毅斋公奏章》,抄件收录于《东原杜氏族谱》。《奏章》载:启航时,“至六月初一日,始登封船,泛海内洋。尔时日丽风和,海波如镜,臣等相对商使事,无难色也。未几,人报船人外洋,顿觉船乍涌而若浮,忽抑而若沈,左一倾,右一侧。尔时目眩头晕,若天旋地转之状,坐立不住,扶掖归床,真不但提心在口,而飞脑于千尺之蓬也。饭食尽吐,意极难堪。不独臣等为然,举船之人无不恶心呕吐者。人半僵卧。皂几无烟。因卧六七日不敢起,勺水粒米不敢入口,苦矣。行至初七日,船忽进寸退尺,迟迥半日不敢前,众遂惊疑曰:‘岂前有龙神朝诏敕,如昔人所云乎?’臣等即循往例,取长柄大牌,朱书‘诏敕在船、龙神免朝’数字,又唤道士设牲醴以祀之,船乃行。至初九日,始登岸。众夷官设龙亭捧诏旨,臣等即日入天使馆,安歇数日。先择日行祭王礼,次择日行封王礼。册封日浓云四布,行近王城,大雨如注。宣读诏敕行礼时,天忽开霁,雨遂止。及策封礼完,大雨如初。”至此,杜三策完成了册封琉球国的皇命,使继位14年的尚丰终于得到大明王朝的认可。
杜三策完成册封仪式、交割礼物后,返航途中更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奏章》载:“臣等喜朝命已宣,可以式遄其行。讵臣于初一日登封舟,风泛未定。至初三日,始出内港入外洋。初四、初五两日,虽呕吐如往日,犹幸风色稍顺,人心颇安。初六、初七两昼夜,飓风大作,浪如连山,且阴云黯惨,水天不分。人在舟中,如入暗室。坐风轮船工,不敢持舵与风相斗,随波漂流,针路俱失。兼有无数大鱼,夹舟而行,舟中人万分恐惧。臣等乃祈祷于天妃(妈祖)神前。天妃乃海神之尊而灵者。照往例刻木像载舟中,供香火,至此乃口占数语,以祷之曰:‘使臣受天子命,册封琉球,事竣还朝,行至中洋,惧风大作,举船之人,尽皆惶惧。假如使臣有过,当罪及使臣,岂可因使臣之过,累及多命。假如下役不洁,触怒神明,亦当怜其无知,曲赐保全。’祷毕,众人见一鸟从神龛中飞出,似燕而大,似鸠而小,集于桅顶,向西北飞去,风浪渐平。初八日至初十日,风色俱顺,窃以离岸不远,可保无虑。陡于十一二日,飓风又作,缆绳连断五次,无以系舟,又恐下击碎船尾,事不可救。船工郭芳料理船事,被船一侧,脑浆进出,坠海而死。船工何镇又伤一肢,人遂无敢近船。东西南北,随浪漂转。尔时大风簸海,海浪拍天,蓬舟忽蘸于水中,海水忽涌于船上。一船之人,魂惊魄战,面色如灰。哭者叫者,呼天者,呼父母者,号天妃者,号佛者,号救苦救难观世音者,甚有用锥刺指写血书丐命于海神者。即臣等素以命数自安,至此亦不免怦怦焉。心动者非畏死也。臣等所憾者,奉君命而出,不得奉君命而入,以还报天子,非臣谊也。臣诚不足以通幽,智不能以全物。胥五百余人,悉葬于鲸鲲腹中,心何忍乎?乃集众长年而谓之曰:‘今事在危,汝等有何巧法,保船无恙,即重赏汝等。’众长年曰:‘船行托命在舵,今舵已无用,惟有随水漂流耳,有何巧法?’臣等又诘之,曰: ‘船今漂在何处?’长年曰:‘小人见山,便知船在何处。今光光大海中,不见一岛一屿,知船在何处?大略船已南下,或漂至漳州,甚或漂至广州,亦不可知者,船万万无至省城之理。’各员役见风浪甚恶,登岸无期,又柴米将尽,备闻斯言,愈加惊惶。臣等不得已,各为文一篇,向海焚之,为五百余人请命,风波亦未见止息。至十三日夜,月明如昼,西北风紧,船乃直西北,逆风而行。臣等不知是神助也,止(只)见船鉴辇有声,其倾侧弥甚,不觉慨然曰:‘已矣不可知矣,还顾七尺,已付之波流,如大海之腐肉朽骨矣。’遂唤众人秉烛而坐,以待其尽。延至天明,有人报曰:‘已见山矣!’不觉喜形于色。又续报曰:‘此乃福建小皇山也。’于是满船人举手加额,欢声如雷。谚有之海行者见山如父母信然哉。至十七日始进省城,父老环聚而观,见臣面目瘦削,须发皓白,亦有窃欢者然。臣喜不自胜,览中国之山川,恍如隔世;披旧国之草木,严(俨)若古人。”(www.chuimin.cn)
杜三策奏章抄件虽有个别笔误,但真情记述却不失生动具体,道尽有明一代册封琉球国航程的艰辛。然而,即使惊涛骇浪,千难万险,命悬一线,却从未阻隔明廷与琉球的友好往来,由此可见两国宗藩关系的稳固。
有关泰山文化举要:全2册的文章
册封琉球王制度始自明洪武五年,自杨载受命携带国书出使琉球国之后,琉球王便开始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并向中国纳贡称臣,采用中国法定年号、正朔。这次嘉靖皇帝就派年轻有为的陈侃为正使,行人司行人高澄为副使。使命下达当日,正值酷暑,陈侃的密友无不为其前途担忧,纷纷规劝陈侃辞去使命,可通过“领封”办法,即让琉球使臣领皇帝册封诏书回国。全船装载民夫140人,翻译、礼仪、医生及各种工匠100余人,与官兵册使总计360余人。......
2023-09-27
杜三策出使琉球国之所以留名后世,在于他“得使臣体”的君子风范,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主国的良好形象。意思是杜三策在奉命册封琉球国新王时,拒绝了册封国的重金赏赐,恰当得体、光明磊落地完成了大明使者所肩负的使命。不久,魏忠贤假旨逮捕杜三策,所幸兵马行至德州时,魏忠贤伏法归案,得以幸免。或许,这也是杜三策等使臣的深远影响所致。......
2023-10-23
自此以后,中国朝廷册封琉球新国王一直是两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史料显示,有明一代从第一次遣琉使节杨载开始,到杜三策出使册封新王尚丰,265年间明廷册封琉球王共15次,派出正、副册封使27人次。从上述记载可知,杜三策出使流球国是在满朝文臣畏惧险途的情况下担当此任的,表现了一代贤臣勇于任事、以国为重的道义精神。......
2023-10-23
汉武帝的诏书下达之后,董仲舒三次做了回答,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也称为《举贤良对策》。《天人三策》在长安经学史上是划时代之作,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不仅具体地回答了汉武帝的提问,解决了他的“未知所济”问题,而且提出了有关天人关系的重大理论观点,改变了此后儒家的历史命运,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学推到了汉代长安文化的顶峰。《天人三策》第一次把孔子抬到了“素王”的地位。......
2023-11-28
(二)《天人三策》与天人感应以天人感应为内容的神学目的论,向来被看做是董仲舒最主要的思想特征。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还对自己所提出的道作了说明:“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在董仲舒看来,天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神,“天者,百神之大君也”。这就是董仲舒所说的“天道”,我们从董仲舒上述对策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有深刻理解的,他强调“治乱废兴在于己”,也是“天人感应”的秘密所在。......
2023-11-28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葡萄牙人对琉球及琉球人的早期认知。葡萄牙及欧洲首位遣华大使托梅·皮雷斯介绍说:琉球琉球人,亦称guores人。他们以此二名著称,但以琉球人为主。马来人对马六甲人说,葡萄牙人与琉球人无甚区别。唯一的不同是葡萄牙人购买妇女,而琉球人却不。犹如我们言必称米兰,中国人与其他各族人也话必谈琉球人。琉球人是偶像崇拜者。所有琉球人带来的货物均从日本贩来。......
2023-08-29
叶柄长4~7mm,偶有长达1cm,无毛,干后变黑色。总状花序常生于无叶的去年枝上,长5~10cm,纤细,花序轴有微毛。核果椭圆形,长1~1.5cm,内果皮薄骨质,表面有浅沟纹。秃瓣杜英叶秃瓣杜英果实秃瓣杜英花秃瓣杜英发育果实生物学特性:花期7月。在三衢山喀斯特地貌中栽植于绿地、路边等生境。......
2023-11-17
后来,我看到了朱老师的那篇《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想法就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朱老师却教会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点“理想的情怀”。最后以朱老师的几句诗结束我的这篇感想:我是教师,这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我是教师,时光缓缓显形,终见此生天命;我是教师,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我愿努力,静待花开。......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