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明代历史:勇于任事,册封琉球新国王

中国明代历史:勇于任事,册封琉球新国王

【摘要】:自此以后,中国朝廷册封琉球新国王一直是两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史料显示,有明一代从第一次遣琉使节杨载开始,到杜三策出使册封新王尚丰,265年间明廷册封琉球王共15次,派出正、副册封使27人次。从上述记载可知,杜三策出使流球国是在满朝文臣畏惧险途的情况下担当此任的,表现了一代贤臣勇于任事、以国为重的道义精神。

中国政府册封琉球国(今冲绳群岛)肇始明初。《明史》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琉球》条载:“琉球居东南大海中, 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洪武初,其国有三王,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皆以尚为姓,而中山最强。五年(1372)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帝喜,赐大统历及文绮、纱罗有差。”由此证实, 自1372年开始,中、琉两国就建立了封贡宗藩关系。 自此以后,中国朝廷册封琉球新国王一直是两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接受中国朝廷的册封,则是琉球国世子继位得到中国认可、获得国际声威的重要手段,沿袭为传统定制。史料显示,有明一代从第一次遣琉使节杨载开始,到杜三策出使册封新王尚丰,265年间明廷册封琉球王共15次,派出正、副册封使27人次。

万历三十七年(1609), 日本萨摩藩趁大明王朝国势渐弱之机,出兵入侵琉球,将尚宁王一行一百多人押至江户。尚宁王被迫出具“誓文”表示对萨摩藩的“效忠”,并承念萨摩生还之恩后才被放回,同时萨摩藩还蛮横地要求琉球国定期派遣“国质”(人质)。在这种情况下,琉球国王仍然把中国作为宗主国,按时朝贡。泰昌元年(1620),尚宁王逝世,尚丰登基,是为中山王。此时的琉球同时向明朝、萨摩两边称臣,琉球依然按照惯例向中国请封。尚丰于天启三年(1623)派遣王舅毛凤仪、正议大夫蔡贤等奉表贡马及方物,并以尚宁王讣告兼请袭封。然而,当时的册封使由于明末流民起义军进逼及清兵压境,特别是明朝国库空虚,无力建造华丽的册封船,久久未能派出。《明史》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琉球》条载:“天启三年(1623),尚宁已卒,其世子尚丰遣使请贡请封。礼官曰:‘旧制,琉球二年一贡,后为倭寇所破,改期十年。今其国休养未久,暂拟五年一贡,俟新王册封更议。’从之。五年遣使入贡请封。六年再贡。是时中国多事,而科臣应使者亦惮行,故封典久稽。”

崇祯皇帝即位后,琉球国遣使前来道贺并请封,在崇祯的坚持下促成了明廷的这次册封行动。《明史》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琉球》条又载:“崇祯二年(1629),贡使又至请封,命遣官如故事。礼官何如宠复以履险糜费,请令陪臣领封。帝不从,乃命户科左给事中杜三策、行人杨抡往,成礼而还。四年秋,遣使贺东宫册立。 自是,迄崇祯末,并修贡如仪。后两京继没,唐王立于福建,犹遣事奉贡。其虔使天朝,为外藩最云。”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明王朝自始至终保持着与琉球国的友好外交关系,直到北京、南京两都陷落后,琉球国依然朝贡福建的明廷残余政权,被史家称为“外藩最云”。(www.chuimin.cn)

从上述记载可知,杜三策出使流球国是在满朝文臣畏惧险途的情况下担当此任的,表现了一代贤臣勇于任事、以国为重的道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