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三策、杨抡于崇祯二年受命后抵达启程点福州,督促、等待地方官员建造封舟。完成册封使命后,杜三策呈上《户科左给事中毅斋公奏章》,抄件收录于《东原杜氏族谱》。至此,杜三策完成了册封琉球国的皇命,使继位14年的尚丰终于得到大明王朝的认可。杜三策完成册封仪式、交割礼物后,返航途中更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然而,即使惊涛骇浪,千难万险,命悬一线,却从未阻隔明廷与琉球的友好往来,由此可见两国宗藩关系的稳固。......
2023-10-23
中国政府册封琉球国(今冲绳群岛)肇始明初。《明史》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琉球》条载:“琉球居东南大海中, 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洪武初,其国有三王,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皆以尚为姓,而中山最强。五年(1372)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帝喜,赐大统历及文绮、纱罗有差。”由此证实, 自1372年开始,中、琉两国就建立了封贡宗藩关系。 自此以后,中国朝廷册封琉球新国王一直是两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接受中国朝廷的册封,则是琉球国世子继位得到中国认可、获得国际声威的重要手段,沿袭为传统定制。史料显示,有明一代从第一次遣琉使节杨载开始,到杜三策出使册封新王尚丰,265年间明廷册封琉球王共15次,派出正、副册封使27人次。
万历三十七年(1609), 日本萨摩藩趁大明王朝国势渐弱之机,出兵入侵琉球,将尚宁王一行一百多人押至江户。尚宁王被迫出具“誓文”表示对萨摩藩的“效忠”,并承念萨摩生还之恩后才被放回,同时萨摩藩还蛮横地要求琉球国定期派遣“国质”(人质)。在这种情况下,琉球国王仍然把中国作为宗主国,按时朝贡。泰昌元年(1620),尚宁王逝世,尚丰登基,是为中山王。此时的琉球同时向明朝、萨摩两边称臣,琉球依然按照惯例向中国请封。尚丰于天启三年(1623)派遣王舅毛凤仪、正议大夫蔡贤等奉表贡马及方物,并以尚宁王讣告兼请袭封。然而,当时的册封使由于明末流民起义军进逼及清兵压境,特别是明朝国库空虚,无力建造华丽的册封船,久久未能派出。《明史》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琉球》条载:“天启三年(1623),尚宁已卒,其世子尚丰遣使请贡请封。礼官曰:‘旧制,琉球二年一贡,后为倭寇所破,改期十年。今其国休养未久,暂拟五年一贡,俟新王册封更议。’从之。五年遣使入贡请封。六年再贡。是时中国多事,而科臣应使者亦惮行,故封典久稽。”
崇祯皇帝即位后,琉球国遣使前来道贺并请封,在崇祯的坚持下促成了明廷的这次册封行动。《明史》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琉球》条又载:“崇祯二年(1629),贡使又至请封,命遣官如故事。礼官何如宠复以履险糜费,请令陪臣领封。帝不从,乃命户科左给事中杜三策、行人杨抡往,成礼而还。四年秋,遣使贺东宫册立。 自是,迄崇祯末,并修贡如仪。后两京继没,唐王立于福建,犹遣事奉贡。其虔使天朝,为外藩最云。”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明王朝自始至终保持着与琉球国的友好外交关系,直到北京、南京两都陷落后,琉球国依然朝贡福建的明廷残余政权,被史家称为“外藩最云”。(www.chuimin.cn)
从上述记载可知,杜三策出使流球国是在满朝文臣畏惧险途的情况下担当此任的,表现了一代贤臣勇于任事、以国为重的道义精神。
有关泰山文化举要:全2册的文章
杜三策、杨抡于崇祯二年受命后抵达启程点福州,督促、等待地方官员建造封舟。完成册封使命后,杜三策呈上《户科左给事中毅斋公奏章》,抄件收录于《东原杜氏族谱》。至此,杜三策完成了册封琉球国的皇命,使继位14年的尚丰终于得到大明王朝的认可。杜三策完成册封仪式、交割礼物后,返航途中更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然而,即使惊涛骇浪,千难万险,命悬一线,却从未阻隔明廷与琉球的友好往来,由此可见两国宗藩关系的稳固。......
2023-10-23
潞简王陵墓,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潞王陵为完整的石头城建筑风格,虽为王家陵园,却呈皇家风范。陵区共有两个城垣高大的陵园,东为潞王朱翊镠墓区,西为次妃赵氏墓区,共占地15万平方米,比当时政府规定的亲王陵园标准大了4倍。潞王陵这些谜团的存在,让我们充分体会了明朝帝王陵园的无限神秘,使人们有更大的兴趣去了解明朝的历史与文化。......
2023-12-04
历史放映移宫案与梃击案、红丸案,并称明宫三大疑案,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历史收藏夹◇明宫三大疑案,是自古以来宫闱斗争的一个缩影。由于“移宫”事件,东林党的势力在明熹宗时渐渐强大,当然朝上还有一群反对移宫的大臣,他们与东林党针锋相对。梦想登天的李选侍根据明代典制,乾清宫只有皇帝、皇后才能专用。其中选侍有两名,一居于东宫的东屋,一居于西屋,称东李和西李。......
2024-01-23
1972年至1975年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对西夏陵园进行了调查,随后又对其中的八号帝陵进行了发掘。大家猜测,陵墓的这种变化,应是汉族封建文化影响的结果,足以说明西夏帝陵形制和唐代帝陵是基本一致的。一些专家根据上述证据指出,八号陵可以确证是西夏第八代皇帝李遵顼的墓葬。2002年,国家文物局出台政策,决定对西夏王陵进行紧急保护,对三号陵进行抢救保护性清理发掘,整个发掘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
2023-12-04
泰东陵是清西陵内最早兴建的皇后陵寝,规模最大,设制最为完备。乾隆二年,乾隆下令在雍正泰陵东北3里处为自己的母亲兴建一个庞大的泰东陵。在泰陵东北3华里处,有座泰东陵,这里葬着雍正帝的孝圣宪皇后。泰东陵就是属于后一种情况。孝圣宪皇后死时,泰陵地宫已闭封了39年。泰东陵自乾隆二年开始兴建,前后历时40年,至乾隆四十二年建成。孝圣宪皇后陵位于泰陵的东面,因而称为泰东陵。......
2023-12-04
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而又最受尊敬的陵墓,它早已为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所共同景仰,还被中国政府列入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汉代人就已经认为黄帝陵位于桥山。建国以后,黄帝陵成为国家明令保护的第一号古墓葬。然而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独特的看法,使黄帝陵的所在地成为一个历史谜案。他们认为把黄帝陵认定在五顷塬村是不对的,而把黄帝的出生地确定在正宁县子午岭南部一带是正确的,但不具体。......
2023-12-04
今浙江和江苏南部地区出现了以钱镠为首的吴越国。钱镠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0亩。按说钱镠葬在临安镇太庙山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一本专门记载钱氏家族史的著作《钱氏家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使钱镠墓究竟在哪里的问题成了一个历史谜题。《钱氏家乘》的第二种说法认为,钱镠墓在歙州之金竺山。龚剑锋先生曾经撰文发表不同看法,认为不但史书从未记载,而且遍寻今萧山县也无钱镠陵墓的遗迹。他认为钱镠陵墓在太庙山南坡的可能性最大。......
2023-12-04
现大墓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们认为,这墓是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越国某位君王的陵墓。印山大墓所构筑的大型木椁,既耗工巨大,又形制特殊,与允常的身份和越国的国力相吻合,而“椁”与“客”同属五部,古音相近,怀疑“木客大冢”可能是“木椁大冢”之误。印山和木客山之间有涧溪隔离,山脉已断。允常时期的越国每年要向吴国朝贡,是吴国的附属之国。......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