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是指属于精神、思想、观念范畴的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的特点,反映其理论思想水平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因而,在不同的领域会形成各自人类群体认同的精神文化,体现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样性。泰山文化中心精神文化的建树,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其一,图像文字的建树。文字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字,精神文化无从谈起。其三,原始数学的建树。......
2023-10-23
缇萦上书之所以能够触动汉文帝刘恒,引发西汉的刑律改革,是与文帝的经历分不开的。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平定了代地(今山西太原市一带)陈豨的叛乱后,将中子刘恒封为代王。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是一个高祖时代不得宠的妃子,文帝登基前史称“薄姬”。儿子封为代王后,薄姬惧怕横遭吕后的陷害,遂请求跟随儿子去了代郡。代郡自然与繁华的首都长安不能相比,所以娘儿俩在偏远地区了解到一些民间实情,亲身感受国百姓疾苦。代王刘恒继承大统、做了皇帝后,依然秉持着节俭仁慈、体恤黎民的执政理念。因此,少女缇萦的悲摧上书,很容易触动皇帝的恻隐之心,不仅免除了淳于意的肉刑,而且颁布诏令,废除由来已久的残忍肉刑。诏令中说:
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亡繇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生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 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免。[5]
诏令中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当今的人犯了过错,不等施加教化就先用酷刑,即便犯人有心改过自新,也没有弃恶从善的机会,我很可怜同情这些人。施以肉刑断裂人的肢体,削刻人的肌肤,使人终身残废,这种刑法是多么的不人道,怎么称得上民之父母所为呢?我决定废除肉刑,用其他刑罚替代,使罪人知道自身过错的轻重,不致逼迫他们畏罪潜逃,以待刑满免罪。”
根据皇帝的诏令,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等经过商议,拟定了具体的刑罚方案:把墨刑(脸部刻墨,又称黥刑)改为髡钳旦春(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强制劳役);把劓刑(割鼻子)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砍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砍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并对判刑的男犯和赎罪的女奴分别规定了刑期。(参见《汉书·刑法志》)(www.chuimin.cn)
事实上,汉文帝刘恒决意改革酷刑,并非单纯出于对少女缇萦的怜悯之心,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汉文帝时期,西汉的社会经济刚刚复苏,需要大量的健康劳动力,而“汉承秦律”沿袭下来的肉刑,使犯罪者的劳动能力丧失或严重减损。同时,这一时期的阶级矛盾依然突出,仅靠轻徭薄赋的经济政策还不足于得到缓和。文帝诏令废除肉刑,既是心怀仁慈的表现,更是复苏社会经济需要而为,以此医治战争创伤,缓解阶级矛盾。另外,汉文帝宽宥淳于意,也有可能对此案的真假产生过质疑,没兴趣纠缠前朝旧事。
历史地看,早在汉文帝进行大规模改革刑律之前,西汉统治者就已经采取了一些废除酷刑的措施,如高后执政时期(前187~180)正式摈弃“夷三族”刑法,文帝即位不久即下诏废除“连坐”。到他改革刑律前夕,汉朝已是酷法大省、刑律宽简,废除肉刑系大势所趋。缇萦上书只是导火索,促成了刑制改革政策的出台。
由缇萦上书引发的刑律改革,汉文帝的初衷是废止肉刑、宽缓刑罚,但在取代肉刑的手段上存在一些弊端:如把原先“斩右趾”的刑罚上升为死刑“弃市”,量刑上由轻改重;又如用“笞三百”取代劓刑、以笞五百替换“斩左趾”等,由于笞刑过重,很难保证受刑者活命,往往笞未毕而人已死。因而,史家班固认为:“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汉书·刑法志》)此言虽然失之偏颇,但改革留下的后遗症却显而易见、事实俱在,因此文帝的继任者景帝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革,使汉代刑律逐步走向儒家道路。
有关泰山文化举要:全2册的文章
精神文化是指属于精神、思想、观念范畴的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的特点,反映其理论思想水平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因而,在不同的领域会形成各自人类群体认同的精神文化,体现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样性。泰山文化中心精神文化的建树,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其一,图像文字的建树。文字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字,精神文化无从谈起。其三,原始数学的建树。......
2023-10-23
史前社会,泰山、曲阜同属泰山文化圈。由于泰山与曲阜地缘毗邻及其历史文化的同一性,所以孔子可称为泰山之子。孔子一生敬仰泰山,热爱祖国。由此可见孔子泰山情结的凝重。孔子以泰山自况,得到了他的弟子和后人的认可。清人汪志伊在《题孔子崖》一诗中则作了最精辟的概括:“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在今人的心目中,依然将泰山与圣人联系在一起,一样的伟大,一样的高峻,一样的不朽。......
2023-10-23
书界公认,泰山刻石肇于《秦泰山刻石》,是现存最早的泰山第一书刻,镌写着秦始皇功德铭和秦二世诏书,由此见证泰山书法艺术的开端。《秦泰山刻石》原立岱顶,几经移位后,最终置于泰安岱庙博物馆保存至今。两刻据考均为丞相李斯所书。《秦泰山刻石》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与《秦琅琊刻石》并称稀世珍宝。对于李斯小篆和《秦泰山刻石》,历代史家、书家、书法理论家评价甚高,推崇备至。......
2023-10-23
因黄巢未派兵追剿唐僖宗,亦未消灭关中唐廷禁军,致使唐僖宗得以喘息转圜,遂调兵遣将,组织反攻,同时笼络沙陀族酋长李克用出兵相援。黄巢残部退守泰山一带,同年七月败亡狼虎谷。不久,黄巢从子黄皓率余部续举义旗,号“浪荡军”,向南用兵。黄巢义军流动作战期间,曾多次用兵齐鲁,剑指泰山周边,并最终败亡于此,在泰汶地区留下许多屯兵遗址及其传说故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引发后人无尽的遐想和多重的思考。......
2023-10-23
鲁义姑舍子救侄故事之所以长盛不衰,广为流传,并演化为各地不同版本的传说,扎根全国各地民间,其根本原因是这个生动鲜活的民间故事完美地阐释了儒家的仁义文化。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阐明了仁和义的辩证关系,并触摸到了仁义的本质,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儒家义文化。礼制即是对仁、义两种不同内容的伦理行为规范的调节和文饰。孟子的仁与义都有明确的内容。最高统治者的大力倡行,“节义”价值观成为东汉一代儒家文化的主流。......
2023-10-23
都强调了帝王受命易姓、报告成功“必于泰山”,足见泰山被认为是“万物交代之处”、主万物之生的思想根深蒂固。历代有作为帝王的封禅、祭告泰山,无不遵循这一传统观念而进行。泰山主生的观念率先引发了古代帝王的封禅活动。东方主生观念还深度影响了古时的传统礼制。总之,由古老“五行学说”形成的泰山主生观念,是导致先民朝拜泰山、帝王祭祀泰山的主要原因。......
2023-10-23
“泥马渡康王”传说故事缘于一段历史插曲:赵构在磁州时,曾由宗泽陪同拜谒了城北崔府君庙。《说岳全传》第二十回、《韩世忠全传》第十九回都曾讲述这一故事,可见其影响之久远。“崔府君显圣”、“泥马渡康王”故事在南宋广泛传布且得到官方积极肯定,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有关。靖康二年三月底四月初,徽、钦二帝被迫随金军北去。尽管如此,在建炎三年苗刘之乱突发之际,苗傅等人仍然公开反对赵构即位,曾一度迫其下野。......
2023-10-23
清代顺治年间,泰安县徐家楼人徐俊经商致富,迨至曾孙徐文诰时,拥有良田20万亩,当铺、药铺、钱庄等60余处,成为当地闻名遐迩的豪门大户。为求购两张豪华藤床,徐文诰之母张氏亲自出马,率奴仆婢女一行前往古都河南开封验货。豪门炫富,招灾惹祸。一天夜间,盗贼团伙分作两路,由王三壮率领几个贼徒翻墙入院,吸引柏永柱及护院人员的注意力;王大壮则带几个持枪的盗贼爬上门楼,暗中埋伏。......
2023-10-23
相关推荐